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正文
2025-06-20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5年6月18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团走进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了解北京手术机器人发展情况。
医疗机器人领域被誉为机器人领域及医疗器械产业“金字塔上的皇冠”,这一高门槛、高价值领域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航天工程”。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外手术机器人是我国首款获批NMPA和FDA双认证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主要用于辅助脑出血、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病等颅内病变的微创治疗,其领先的创新技术和优秀的品质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信赖。
2023年6月,由华科精准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结构光手术机器人(The Sinobot X1)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510(k)认证批准上市,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且获FDA批准的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华科精准携最新创新产品亮相,并成功入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科技成果及2025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展现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强劲实力。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应用于人体临床的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堪称颠覆传统手术的“神助手”。
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术锐机器人全球首发“可变孔技术”及“超微创外科技术创新平台S+suite”。这一突破性成果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了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定义”的跨越。
5月6日,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批准,适用范围变更为“该产品由医师利用主从操控系统对于微创手术器械进行控制,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通外科、胸外科肺部腔镜手术操作”。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由此成为国内首款、唯一覆盖四大外科领域的单孔手术机器人。
据悉,北京市临床资源丰富,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良好,具有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创新工作机制、推出改革新举措、释放开放新活力、提升发展新能级,北京市创新和高端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居全国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分别为7023个和2628个,居全国前列。近5年,北京市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量58个,占全国1/4,位居全国榜首。
此外,北京市部分特色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在手术机器人、影像辅助诊断AI产品等前沿领域发展迅猛,企业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脑起搏器、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等高端创新产品相继获批,成功填补国内行业空白,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6-20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5年6月18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团走进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了解北京手术机器人发展情况。
医疗机器人领域被誉为机器人领域及医疗器械产业“金字塔上的皇冠”,这一高门槛、高价值领域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航天工程”。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外手术机器人是我国首款获批NMPA和FDA双认证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主要用于辅助脑出血、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病等颅内病变的微创治疗,其领先的创新技术和优秀的品质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信赖。
2023年6月,由华科精准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结构光手术机器人(The Sinobot X1)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510(k)认证批准上市,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且获FDA批准的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华科精准携最新创新产品亮相,并成功入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科技成果及2025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展现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强劲实力。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应用于人体临床的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堪称颠覆传统手术的“神助手”。
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术锐机器人全球首发“可变孔技术”及“超微创外科技术创新平台S+suite”。这一突破性成果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了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定义”的跨越。
5月6日,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变更批准,适用范围变更为“该产品由医师利用主从操控系统对于微创手术器械进行控制,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通外科、胸外科肺部腔镜手术操作”。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由此成为国内首款、唯一覆盖四大外科领域的单孔手术机器人。
据悉,北京市临床资源丰富,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良好,具有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创新工作机制、推出改革新举措、释放开放新活力、提升发展新能级,北京市创新和高端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居全国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分别为7023个和2628个,居全国前列。近5年,北京市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量58个,占全国1/4,位居全国榜首。
此外,北京市部分特色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在手术机器人、影像辅助诊断AI产品等前沿领域发展迅猛,企业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脑起搏器、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等高端创新产品相继获批,成功填补国内行业空白,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