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 | 钢铁高炉变身科幻乐园

2025-06-23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24_707.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06_789.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52_842.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22_504.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39_218.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39_239.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50_037.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58_578.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08_406.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14_950.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34_400.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43_645.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51_475.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303_184.jpg

< >

  2025年6月20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走进石景山区。钢铁高炉变身科幻乐园,观众仿佛置身宇宙飞船,踏上探索之旅;机器人会迎宾还能打太极,文化创意与硬核科技融合;从声音采集到动作捕捉再到影片渲染,一栋楼聚齐了科幻全产业链的代表企业……一幕幕的创新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据了解,北京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

  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展厅,观众又能一站式打卡头部科幻企业的拳头产品。一边是举手投足作出示范动作的工作人员,另一边的屏幕实时播放同样动作的数字人,入驻企业诺亦腾在现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动作捕捉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套装实时捕捉人体及物体的三维运动数据,基于独创的算法模型构建数字孪生体,实现真人动作与虚拟角色/机器人的毫秒级同步。

  据了解,诺亦腾展现的动捕产品软硬件均由企业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并且通过将惯性与光学动捕技术的融合实现光惯混合追踪模式,满足手指等末端位置与道具交互的需求,即使在短暂遮挡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动作数据采集的准确稳定。目前,诺亦腾产品已经为文化娱乐、运动健康、工业仿真、科研教学等多领域20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走进另一处展示空间,现场媒体记者感受到了“全景声”的神奇,更具沉浸感的声音体验来自入驻企业WANOS全景声。2020年,WANOS全景声发布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全景声技术。目前,全景声技术已应用在影院、电子消费、虚拟现实、汽车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现已聚集138家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企业,服务领域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新型显示、空间音频等电子信息前沿及交叉领域,还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内容创作机构。

  科幻产业是科技赋能文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领域新赛道。石景山区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科幻产业专项政策,设立科幻产业基金,为科幻企业提供技术孵化、人才对接等全方位支持。目前石景山区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1/3。

  “通过‘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北京文化科技产业已形成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场景示范等产业促进体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创新运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塑全国文化科技融合新范式。

  下一步,本市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建设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产品在内容创作、转化及会展、消费场景中示范应用,并促进交互游戏、数字电影、超高清视听等文化新业态发展。相关部门还将探索新机制,加快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落地,并利用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文化论坛、科技周、科幻大会等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新体系。

上一页

下一页

活力中国调研行 | 钢铁高炉变身科幻乐园

2025-06-23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5年6月20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走进石景山区。钢铁高炉变身科幻乐园,观众仿佛置身宇宙飞船,踏上探索之旅;机器人会迎宾还能打太极,文化创意与硬核科技融合;从声音采集到动作捕捉再到影片渲染,一栋楼聚齐了科幻全产业链的代表企业……一幕幕的创新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据了解,北京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

  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展厅,观众又能一站式打卡头部科幻企业的拳头产品。一边是举手投足作出示范动作的工作人员,另一边的屏幕实时播放同样动作的数字人,入驻企业诺亦腾在现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动作捕捉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套装实时捕捉人体及物体的三维运动数据,基于独创的算法模型构建数字孪生体,实现真人动作与虚拟角色/机器人的毫秒级同步。

  据了解,诺亦腾展现的动捕产品软硬件均由企业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并且通过将惯性与光学动捕技术的融合实现光惯混合追踪模式,满足手指等末端位置与道具交互的需求,即使在短暂遮挡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动作数据采集的准确稳定。目前,诺亦腾产品已经为文化娱乐、运动健康、工业仿真、科研教学等多领域20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走进另一处展示空间,现场媒体记者感受到了“全景声”的神奇,更具沉浸感的声音体验来自入驻企业WANOS全景声。2020年,WANOS全景声发布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全景声技术。目前,全景声技术已应用在影院、电子消费、虚拟现实、汽车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现已聚集138家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企业,服务领域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新型显示、空间音频等电子信息前沿及交叉领域,还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内容创作机构。

  科幻产业是科技赋能文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领域新赛道。石景山区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科幻产业专项政策,设立科幻产业基金,为科幻企业提供技术孵化、人才对接等全方位支持。目前石景山区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1/3。

  “通过‘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北京文化科技产业已形成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场景示范等产业促进体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创新运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塑全国文化科技融合新范式。

  下一步,本市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建设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产品在内容创作、转化及会展、消费场景中示范应用,并促进交互游戏、数字电影、超高清视听等文化新业态发展。相关部门还将探索新机制,加快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落地,并利用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文化论坛、科技周、科幻大会等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新体系。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24_707.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06_789.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52_842.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22_504.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039_218.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39_239.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50_037.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158_578.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08_406.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14_950.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34_400.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43_645.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251_475.jpg

  • 微信图片_2025-06-20_202303_1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