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正文
2025-07-02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5年7月1日,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简称“聚变新能”)是我国核聚变能商业化的重要实施主体平台之一。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股东涵盖安徽省与合肥市国有平台、中央企业、中国科学院及社会资本。
公司聚焦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开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服务、发电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致力于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率先推进聚变能商业化进程。
核聚变,历来被看作“人类终极能源”。其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反应,通过氘、氚等轻元素聚变稳定释放能量。与核裂变相比,聚变能原料近乎无限(一升海水可提取的气,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且无放射性污染,生成物是无害的氦。
我国聚变能应用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
一是EAST装置。今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刷新了“亿度千秒”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目前全世界都在讨论在全金属壁条件下,等离子体能否实现400-3000秒的运行。温度和密度以及约束时间三者乘积也被称为“聚变三乘积”,缺一不可,我国此次的“亿度千秒”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聚变能源实现的信心,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目前,仅中国实现了这一突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强大实力。但是目前的实验装置只是证明了原理可行性,而没有真实产生能量。
二是BEST装置。BEST在第一代EAST装置的基础上,将真实产生能量,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此外,装置还将利用聚变产生的中子来制造更多的聚变燃料,证明燃料在装置内可以自持。这将更加接近未来反应堆的实际运行情况。
三是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在前两者基础上,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示范电站。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7-02 陈建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5年7月1日,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简称“聚变新能”)是我国核聚变能商业化的重要实施主体平台之一。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股东涵盖安徽省与合肥市国有平台、中央企业、中国科学院及社会资本。
公司聚焦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开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服务、发电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致力于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率先推进聚变能商业化进程。
核聚变,历来被看作“人类终极能源”。其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反应,通过氘、氚等轻元素聚变稳定释放能量。与核裂变相比,聚变能原料近乎无限(一升海水可提取的气,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且无放射性污染,生成物是无害的氦。
我国聚变能应用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
一是EAST装置。今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刷新了“亿度千秒”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目前全世界都在讨论在全金属壁条件下,等离子体能否实现400-3000秒的运行。温度和密度以及约束时间三者乘积也被称为“聚变三乘积”,缺一不可,我国此次的“亿度千秒”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聚变能源实现的信心,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目前,仅中国实现了这一突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强大实力。但是目前的实验装置只是证明了原理可行性,而没有真实产生能量。
二是BEST装置。BEST在第一代EAST装置的基础上,将真实产生能量,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此外,装置还将利用聚变产生的中子来制造更多的聚变燃料,证明燃料在装置内可以自持。这将更加接近未来反应堆的实际运行情况。
三是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在前两者基础上,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示范电站。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稳定运行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