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 >> 活力中国看“浙”里 >> 正文
2025-08-08 郭莎莎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曾经因采矿陷入困境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经过二十年生态修复与产业革新,成功转型为全国首批“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村。这座位于杭州余杭西郊的小村庄,通过关闭石矿、修复植被、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了从生态破坏到绿色发展的蜕变。
2005年,径山村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关闭石矿场并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如今,昔日伤痕累累的山体已变身万亩竹海与千亩茶园,毛竹林碳汇储量超万吨,年植被碳吸收量达1.2万吨,净碳排放量降至-7938.79吨。黑麂、桃花水母等580余种珍稀动植物在此栖息,成为生态改善的实证。
茶产业是径山村的核心经济支柱。村里推动茶企采用有机种植、电能炒制等低碳技术,并通过全国首创的“碳标签”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茶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目前全村年茶叶产量超6万斤,产值突破6000万元,带动6家规模企业及产业链发展。
科技赋能贯穿乡村建设全程。村内建成光伏公交车站、物联网太阳能路灯及亚克力夜光石绿道,年降碳量超208千克;12处闲置农房改造为茶筅工坊等特色空间,接入能耗监测系统推广“无废”理念。村民可通过“数字驾驶舱”实时查看用电、碳汇数据,碳积分兑换机制提升环保参与度。
文化传承与青年力量为村庄注入新活力。宋代点茶技艺、茶筅制作等非遗项目焕发新生,“茶二代”马宽返乡打造综合文旅项目。陈金信父子十余载匠心打磨茶筅,产品远销海外,既守护传统手艺又解决30余人就业。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8-08 郭莎莎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曾经因采矿陷入困境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经过二十年生态修复与产业革新,成功转型为全国首批“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村。这座位于杭州余杭西郊的小村庄,通过关闭石矿、修复植被、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了从生态破坏到绿色发展的蜕变。
2005年,径山村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关闭石矿场并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如今,昔日伤痕累累的山体已变身万亩竹海与千亩茶园,毛竹林碳汇储量超万吨,年植被碳吸收量达1.2万吨,净碳排放量降至-7938.79吨。黑麂、桃花水母等580余种珍稀动植物在此栖息,成为生态改善的实证。
茶产业是径山村的核心经济支柱。村里推动茶企采用有机种植、电能炒制等低碳技术,并通过全国首创的“碳标签”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茶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目前全村年茶叶产量超6万斤,产值突破6000万元,带动6家规模企业及产业链发展。
科技赋能贯穿乡村建设全程。村内建成光伏公交车站、物联网太阳能路灯及亚克力夜光石绿道,年降碳量超208千克;12处闲置农房改造为茶筅工坊等特色空间,接入能耗监测系统推广“无废”理念。村民可通过“数字驾驶舱”实时查看用电、碳汇数据,碳积分兑换机制提升环保参与度。
文化传承与青年力量为村庄注入新活力。宋代点茶技艺、茶筅制作等非遗项目焕发新生,“茶二代”马宽返乡打造综合文旅项目。陈金信父子十余载匠心打磨茶筅,产品远销海外,既守护传统手艺又解决3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