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重走天路看变迁 >> 正文

三桥见证天险通麦变通途

2021-07-26      本刊记者 陈建 摄影报道

  • DJI_0939.jpg

  • DJI_0949.jpg

< >

  山峦叠翠的峡谷间,三座大桥如阶梯状,横架于汹涌奔腾的易贡藏布江通麦段上,成为川藏线一道靓丽风景。

  第一座桥,悬索木吊桥,桥板脱落。第二座桥,双塔双跨悬索桥,锈迹斑斑。第三座桥,新建的256米单跨单塔悬索桥,巍峨壮观。

  三桥并列,犹如一座桥梁博物馆,讲述了通麦从天险变通途的变迁。

  2000年易贡藏布发生堰塞湖溃坝,冲毁了老桥,政府组织修建了悬索木吊桥,就是最下面的第一座桥,方便行人临时通行。随后修建了供车辆通行的保通桥,就是中间的第二座桥,但限载20吨,每次只限一辆车通行。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启动后,修建了第三座桥——通麦特大桥。

  通麦,是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一个小镇。通麦的交通状况曾经让很多过往司机胆战心惊。

  川藏公路通麦段处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因为土质松软,降水天气多,极易发生高山落石、塌方、泥石流灾害,每年地质灾害可达300多次。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遇到下雨天气,就成了难走的泥路,且很多地方路宽仅容一辆车通行,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掉入江中,有“死亡路段”之称。

  2012年,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点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近15亿元。

  2016年4月13日,以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和通麦特大桥、迫龙特大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标志着318国道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

  从此,全长14公里的通麦天险成为历史,川藏公路的卡脖子路段畅通无阻,整个通行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

  走在川藏公路上,沿线可见钢索吊桥、水泥钢架桥、钢筋混凝土悬索桥等各种新老桥梁。这些桥梁跨越山川和河流,是川藏线上的咽喉要道,也成为了一道道风景。60多年来,川藏公路及其沿途桥梁不断升级完善,成为中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一页

下一页

三桥见证天险通麦变通途

2021-07-26      本刊记者 陈建 摄影报道

  山峦叠翠的峡谷间,三座大桥如阶梯状,横架于汹涌奔腾的易贡藏布江通麦段上,成为川藏线一道靓丽风景。

  第一座桥,悬索木吊桥,桥板脱落。第二座桥,双塔双跨悬索桥,锈迹斑斑。第三座桥,新建的256米单跨单塔悬索桥,巍峨壮观。

  三桥并列,犹如一座桥梁博物馆,讲述了通麦从天险变通途的变迁。

  2000年易贡藏布发生堰塞湖溃坝,冲毁了老桥,政府组织修建了悬索木吊桥,就是最下面的第一座桥,方便行人临时通行。随后修建了供车辆通行的保通桥,就是中间的第二座桥,但限载20吨,每次只限一辆车通行。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启动后,修建了第三座桥——通麦特大桥。

  通麦,是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一个小镇。通麦的交通状况曾经让很多过往司机胆战心惊。

  川藏公路通麦段处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因为土质松软,降水天气多,极易发生高山落石、塌方、泥石流灾害,每年地质灾害可达300多次。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遇到下雨天气,就成了难走的泥路,且很多地方路宽仅容一辆车通行,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掉入江中,有“死亡路段”之称。

  2012年,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点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近15亿元。

  2016年4月13日,以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和通麦特大桥、迫龙特大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车,标志着318国道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

  从此,全长14公里的通麦天险成为历史,川藏公路的卡脖子路段畅通无阻,整个通行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

  走在川藏公路上,沿线可见钢索吊桥、水泥钢架桥、钢筋混凝土悬索桥等各种新老桥梁。这些桥梁跨越山川和河流,是川藏线上的咽喉要道,也成为了一道道风景。60多年来,川藏公路及其沿途桥梁不断升级完善,成为中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

  • DJI_0939.jpg

  • DJI_09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