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本刊综合报道
中老铁路,一条全长1035公里的“黄金大通道”,从中国云南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穿越崇山峻岭,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自2021年12月3日通车以来,铁路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促进了沿线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间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中老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影响力辐射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多国,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黄金大通道”。
中老铁路是习近平主席推动建设的十个“一带一路”工程之一,是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自2016年12月25日全线开工以来,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高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与运营安全。由于线路跨越复杂的地形,施工队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方采取了桥梁与隧道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一设计方案不仅确保了线路能够顺利穿越山区与河流,还大大减少了生态损害。同时,全线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CRTS III型无砟轨道系统,这一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减少了震动,降低了噪音,也降低了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此举不仅彰显了中国在铁路技术上的优势,也确保了中老铁路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营。
铁路建设者在推进项目时,始终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由于沿线拥有丰富且脆弱的生态系统,项目团队对重点生态区域和珍稀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了细致勘察,并采用了科学的评估与减缓措施。通过桥梁和隧道的设计,项目有效避免了对雨林和其他敏感生态区域的破坏。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显著减少了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有效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这种“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理念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示范,也展现了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自开通运行以来,中老铁路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1月9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4500万人次,运输货物5070万吨,逐渐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发展目标。铁路的开通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源。铁路不仅提升了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各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此前,老挝从万象到琅勃拉邦,传统的汽车交通需要耗时10小时,而如今,乘坐高速动车组仅需约3小时。这一便捷的交通方式,为跨境贸易、旅游业、物流业等多个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铁路的运行也极大促进了两国的跨境经济合作,客货运输量屡创新高。在铁路运营初期,单日的跨境旅客发送量曾达到最高10万人次,跨境货物运输班列数量从最初的2列激增至20列。这条“黄金大通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运输路线,正在成为两国经济和社会交流的核心纽带。
铁路不仅是两国人民之间的交通桥梁,还是增进民间友谊的重要渠道。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经济合作,也为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2025年春运首日,从昆明驶向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列车上,大红灯笼高挂,窗花装点车窗,车厢内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列车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列车春晚”。这场活动成为2025“一江情·一家亲”新春文化走进老挝系列活动的开端。来自中老两国的演员同台演出,不仅让旅客感受到节日的喜庆,还让春节文化深入人心,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情感距离。
铁路的便捷通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推动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老铁路经过中国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和老挝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等地,串起了沿线超过560个旅游景点,为游客编织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旅行画卷。沿线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推广,众多风景名胜和历史古镇因此变得触手可及。过去因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如今借助这条现代化铁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当地政府和企业也抓住机遇,积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带动了酒店、餐饮及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迅速发展。跨境旅游的热潮使中老两国传统习俗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游客在欣赏壮美山水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魅力,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发展,也增强了人们对两国未来合作的信心。
中老铁路的建设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年多来,数以千计的老挝籍学员参加培训,学习机车驾驶、车辆检修、客运、货运、调车等专业知识。截至2024年10月,中老铁路老挝籍员工人数突破1000人,占员工总数的61.3%。老挝籍员工在铁路安全管理、客货运输、设备运用维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铁路建设还促进了沿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交通、物流等领域。随着铁路的运营,老挝的城市和农村居民都受益匪浅,交通更为便捷,物资供应更加充足,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底,中老铁路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老挝籍员工占比有望达到80%,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老挝籍员工占比将由45%提升至65%。中老铁路为老挝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变了两国的交通格局,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示范。习近平主席在通车仪式上曾说过:“铁路一通,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这一项目不仅使中老两国的地理距离缩短,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铁路运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中老铁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增长、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铁路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为全球经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4-16 本刊综合报道
中老铁路,一条全长1035公里的“黄金大通道”,从中国云南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穿越崇山峻岭,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自2021年12月3日通车以来,铁路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促进了沿线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间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中老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影响力辐射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多国,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黄金大通道”。
中老铁路是习近平主席推动建设的十个“一带一路”工程之一,是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自2016年12月25日全线开工以来,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高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与运营安全。由于线路跨越复杂的地形,施工队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方采取了桥梁与隧道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一设计方案不仅确保了线路能够顺利穿越山区与河流,还大大减少了生态损害。同时,全线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CRTS III型无砟轨道系统,这一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减少了震动,降低了噪音,也降低了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此举不仅彰显了中国在铁路技术上的优势,也确保了中老铁路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营。
铁路建设者在推进项目时,始终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由于沿线拥有丰富且脆弱的生态系统,项目团队对重点生态区域和珍稀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了细致勘察,并采用了科学的评估与减缓措施。通过桥梁和隧道的设计,项目有效避免了对雨林和其他敏感生态区域的破坏。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显著减少了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有效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这种“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理念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示范,也展现了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自开通运行以来,中老铁路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1月9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4500万人次,运输货物5070万吨,逐渐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发展目标。铁路的开通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源。铁路不仅提升了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各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此前,老挝从万象到琅勃拉邦,传统的汽车交通需要耗时10小时,而如今,乘坐高速动车组仅需约3小时。这一便捷的交通方式,为跨境贸易、旅游业、物流业等多个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铁路的运行也极大促进了两国的跨境经济合作,客货运输量屡创新高。在铁路运营初期,单日的跨境旅客发送量曾达到最高10万人次,跨境货物运输班列数量从最初的2列激增至20列。这条“黄金大通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运输路线,正在成为两国经济和社会交流的核心纽带。
铁路不仅是两国人民之间的交通桥梁,还是增进民间友谊的重要渠道。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经济合作,也为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2025年春运首日,从昆明驶向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列车上,大红灯笼高挂,窗花装点车窗,车厢内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列车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列车春晚”。这场活动成为2025“一江情·一家亲”新春文化走进老挝系列活动的开端。来自中老两国的演员同台演出,不仅让旅客感受到节日的喜庆,还让春节文化深入人心,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情感距离。
铁路的便捷通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推动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老铁路经过中国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和老挝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等地,串起了沿线超过560个旅游景点,为游客编织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旅行画卷。沿线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推广,众多风景名胜和历史古镇因此变得触手可及。过去因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如今借助这条现代化铁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当地政府和企业也抓住机遇,积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带动了酒店、餐饮及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迅速发展。跨境旅游的热潮使中老两国传统习俗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游客在欣赏壮美山水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魅力,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发展,也增强了人们对两国未来合作的信心。
中老铁路的建设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年多来,数以千计的老挝籍学员参加培训,学习机车驾驶、车辆检修、客运、货运、调车等专业知识。截至2024年10月,中老铁路老挝籍员工人数突破1000人,占员工总数的61.3%。老挝籍员工在铁路安全管理、客货运输、设备运用维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铁路建设还促进了沿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交通、物流等领域。随着铁路的运营,老挝的城市和农村居民都受益匪浅,交通更为便捷,物资供应更加充足,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底,中老铁路万象运营管理中心老挝籍员工占比有望达到80%,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老挝籍员工占比将由45%提升至65%。中老铁路为老挝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变了两国的交通格局,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示范。习近平主席在通车仪式上曾说过:“铁路一通,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这一项目不仅使中老两国的地理距离缩短,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铁路运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中老铁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增长、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铁路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为全球经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