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撰文/本刊记者 静图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讲话,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中国主张为正在努力摆脱贫困的“全球南方”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担当。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共30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
中国减贫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发展是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再次强调,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实践,可以为各国推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愿意分享各国在减贫和乡村振兴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中国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设置过渡期和各项帮扶政策,中国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脱贫攻坚、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探索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能力,积极发展经济,确保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的减贫治理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紧密相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岩强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围绕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开展了诸多实践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现代化,以公益慈善促进社会公平,以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机遇,让减贫成果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经验
在全球南方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中,饥饿与贫困问题排在前头。当前,全球仍有约7.33亿人面临饥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许多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实现发展振兴。中国不仅致力于通过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贫困已经成为系统性文明危机的关键问题。基于对当前形势的认识,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包容代替排他,通过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白俄罗斯前副总理阿纳托利·托济克强调,中国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它真正关心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和平、发展与福祉,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为消除极端贫困和多维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伊琳娜·博科娃表示,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奇迹的显著之处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将人的发展作为政策的核心,实施了强有力且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中国的脱贫故事证明了发展中国家有毅力、有恒心、有奋斗精神,能够消除贫困。如果中国能做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做到,这就是中国脱贫对世界的启示。”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詹内什·凯恩认为,减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上海合作组织2025年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上合组织成立了减贫特别工作组,旨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已经成为成员国减贫合作的重要机制,各成员国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确定最优方案,不断扩大务实合作。“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上合组织将进一步聚焦贫困治理,加强数字赋能和经验分享,不断提高人民福祉。”
“中国把人民放在政府决策的中心,中国的现代化经验对于开启全球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表示,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在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加强公私部门合作和乡村振兴投入。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厄瓜多尔前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赫克托·比亚格兰·西佩达表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通过借鉴中国在乡村规划、生态旅游、绿色发展和农村电商等领域的经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展望未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人民张开双臂欢迎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提出的关于命运与共、和平合作的愿景。”
怒江跨越式发展引发新思考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实惠,这在云南省怒江州得到集中体现。云南曾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而云南省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中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如今,怒江州十多万人迁入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充满活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怒江篇章。
云南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王显刚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云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为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缩影,为全球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板。“云南坚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加强联农带农富农。”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认为,怒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了从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发展的“千年跨越”。新时期,怒江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走到前列,实现新的“千年飞跃”。“怒江论坛自创办以来,聚焦减贫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已成为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分享发展经验的重要平台。要把怒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变化向国际社会展示好,加强国际传播,促进交流合作,使先进的减贫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怒江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减贫奇迹的生动缩影,怒江的发展成就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样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自2021年至今,中国外文局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等已连续举办三届怒江论坛,打造了全球减贫治理领域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当前,怒江论坛站在新的起点上,承载了携手实现共同现代化的更大期待,希望进一步推动论坛主题深化,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深度对接。”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认为,消除贫困是全球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国际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全球南方国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减贫经验分享和相互学习。“中国在2020年彻底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怒江跨越性发展的经验为其他仍处在贫困中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提供了有益经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
北京)主任武雅斌认为,减贫是一项需要全局谋划、多维联动的系统工程。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破局之器,中国的经验之一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怒江实践充分证明,数字技术不仅能打破地理隔阂,更能将偏远地区转化为全球价值链的活跃节点,期待与各方携手将今日共识转化为明日实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翔表示,中交集团与怒江人民心手相连,合力决战深度贫困、共赴乡村全面振兴,为怒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中交集团将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属地化经营、持续助学兴才、守护乡村美好生态、深化乡村振兴国际合作,共同绘就全球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云南省怒江州委书记洪维智表示,怒江创新实施“1223”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竿子插到底;紧盯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聚焦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两项收入”;狠抓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新征程上,怒江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奋力打造从减贫到致富的怒江样板,为加快推进人类减贫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5-12 撰文/本刊记者 静图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讲话,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中国主张为正在努力摆脱贫困的“全球南方”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担当。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共30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共谋现代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
中国减贫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发展是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再次强调,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实践,可以为各国推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愿意分享各国在减贫和乡村振兴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中国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设置过渡期和各项帮扶政策,中国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脱贫攻坚、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探索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能力,积极发展经济,确保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的减贫治理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紧密相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岩强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围绕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开展了诸多实践探索,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现代化,以公益慈善促进社会公平,以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机遇,让减贫成果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经验
在全球南方共同面临的发展挑战中,饥饿与贫困问题排在前头。当前,全球仍有约7.33亿人面临饥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许多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实现发展振兴。中国不仅致力于通过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贫困已经成为系统性文明危机的关键问题。基于对当前形势的认识,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包容代替排他,通过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白俄罗斯前副总理阿纳托利·托济克强调,中国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它真正关心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和平、发展与福祉,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为消除极端贫困和多维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伊琳娜·博科娃表示,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奇迹的显著之处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将人的发展作为政策的核心,实施了强有力且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中国的脱贫故事证明了发展中国家有毅力、有恒心、有奋斗精神,能够消除贫困。如果中国能做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做到,这就是中国脱贫对世界的启示。”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詹内什·凯恩认为,减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上海合作组织2025年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上合组织成立了减贫特别工作组,旨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已经成为成员国减贫合作的重要机制,各成员国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确定最优方案,不断扩大务实合作。“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上合组织将进一步聚焦贫困治理,加强数字赋能和经验分享,不断提高人民福祉。”
“中国把人民放在政府决策的中心,中国的现代化经验对于开启全球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表示,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在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加强公私部门合作和乡村振兴投入。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厄瓜多尔前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赫克托·比亚格兰·西佩达表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通过借鉴中国在乡村规划、生态旅游、绿色发展和农村电商等领域的经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展望未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人民张开双臂欢迎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提出的关于命运与共、和平合作的愿景。”
怒江跨越式发展引发新思考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实惠,这在云南省怒江州得到集中体现。云南曾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而云南省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中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如今,怒江州十多万人迁入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充满活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怒江篇章。
云南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王显刚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云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为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缩影,为全球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板。“云南坚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加强联农带农富农。”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认为,怒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了从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发展的“千年跨越”。新时期,怒江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走到前列,实现新的“千年飞跃”。“怒江论坛自创办以来,聚焦减贫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已成为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分享发展经验的重要平台。要把怒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变化向国际社会展示好,加强国际传播,促进交流合作,使先进的减贫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怒江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减贫奇迹的生动缩影,怒江的发展成就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样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自2021年至今,中国外文局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等已连续举办三届怒江论坛,打造了全球减贫治理领域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当前,怒江论坛站在新的起点上,承载了携手实现共同现代化的更大期待,希望进一步推动论坛主题深化,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深度对接。”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认为,消除贫困是全球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国际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全球南方国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减贫经验分享和相互学习。“中国在2020年彻底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怒江跨越性发展的经验为其他仍处在贫困中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提供了有益经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
北京)主任武雅斌认为,减贫是一项需要全局谋划、多维联动的系统工程。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破局之器,中国的经验之一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怒江实践充分证明,数字技术不仅能打破地理隔阂,更能将偏远地区转化为全球价值链的活跃节点,期待与各方携手将今日共识转化为明日实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翔表示,中交集团与怒江人民心手相连,合力决战深度贫困、共赴乡村全面振兴,为怒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中交集团将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属地化经营、持续助学兴才、守护乡村美好生态、深化乡村振兴国际合作,共同绘就全球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云南省怒江州委书记洪维智表示,怒江创新实施“1223”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竿子插到底;紧盯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聚焦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两项收入”;狠抓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新征程上,怒江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奋力打造从减贫到致富的怒江样板,为加快推进人类减贫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