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撰文/王志民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国际航线的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黄金地理位置,被誉为“印度洋的心脏”。作为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斯里兰卡南部省的汉班托塔港距离印度洋国际海运主航线不足10海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印度洋航道的重要枢纽
汉班托塔港距离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约163公里,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因港口、园区及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所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不仅有力推动了斯里兰卡南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更带动了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汉班托塔港的建设运营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2005年,斯里兰卡提出在汉班托塔建造一座世界级深水港的设想。2007年10月,汉班托塔港项目在中国援助下开工建设,港口一期工程于2012年6月建成完工并开始运营,二期工程也于2015年4月按计划完工。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国际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等复杂因素叠加的影响,由斯里兰卡港务局下属管理公司运营的汉班托塔港项目出现了巨额亏损,从2012年到2016年累计亏损了约3.04亿美元,汉班托塔港项目的决策和建设也因此受到了质疑和反对。
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汉班托塔港带来转机。2017年7月29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和斯里兰卡政府签署汉班托塔港特许经营等协议,并成立两家合资公司——汉班托塔国际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汉班托塔国际港口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汉班托塔港的商业管理运营和行政管理运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这两家公司中分别占股85%和49.3%,斯里兰卡港务局分别占股15%和50.7%,特许协议有效期为99年。2018年6月,汉班托塔港项目股权转让末期款项支付完毕,项目交接工作全部完成,汉班托塔港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围绕“六大中心”,建设世界级综合大港
汉班托塔港受到中斯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被定位成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工程,相关内容被写进中斯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将汉班托塔港定位为“百年大港、综合大港”,决定用3年时间滚动推进项目建设,将汉班托塔港打造成集能源服务中心、区域集装箱中转中心、滚装中转中心、散杂货集散中心、海事服务中心、临港产业聚集中心于一体的斯里兰卡和印度洋地区的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
推进“六大中心”建设,首先是要打造南亚能源服务中心。2023年12月,中石化通过参加国际投标成功中标了总投资为37亿美元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大型炼油发展项目,该项目是斯里兰卡独立后获得的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初步规划年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投产后合计每年带来吞吐量约1900万吨,彻底扭转斯里兰卡完全依赖进口燃油的局面。汉班托塔炼油项目将带动港口新建大型原油泊位,改造现有两个10万吨级泊位,并建设大量配套设施,远期将基本形成石化上下游产业链,并将推动新能源业务落地。
其二是打造区域集装箱中转中心。2024年4月,汉班托塔港与全球知名海运公司合作启动集装箱业务,形成了100万标准箱/年的操作能力。未来计划推进使用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将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到300万标准箱/年。并深化与全球知名海运公司合作在扩大航线基础上新建堆场,吸引其他船运公司开通航线,拓展工业园客户群体,建设配套集装箱场站拆拼箱等工程。
其三是打造南亚滚装中转中心。2023年,汉班托塔港滚装汽车吞吐量超过70万辆。目前,港口已完成了6.8万平方米的新建汽车堆场一期工程建设,并启动了1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已与多个供应商及行业商会合作,推动形成汽车增值产业链,挖掘中国及远东地区出口汽车的潜在市场,开拓本地汽车进口市场。积极提升港口滚装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汽车提供检修、改装和翻新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延伸汽车产业链,增加服务粘性,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其四是打造斯里兰卡散杂货集散中心。如今,汉班托塔港正抢抓斯里兰卡经济和建筑业复苏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水泥熟料进口,其散杂货在斯里兰卡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5%。未来将争取实现化肥进口和分销,并对散货中转业务开展相关配套仓储的商业模式及投资建设的规划。积极配合中石化炼厂项目建设配套物料及大件服务,推动钢材进口业务,提升散杂货品种效率和服务,成为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散杂货集散地。
其五是打造南亚海事服务中心。作为印度洋国际航运主航道上来往船只停靠的最大、最方便的后勤补给站,汉班托塔港大力吸引邮轮靠泊,邮轮靠泊艘次和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船加油(锚地及港内)业务量显著提升。汉班托塔港还与科伦坡船厂签约建设汉班托塔港船舶维修基地,推进船舶供应、补给及航修、海上安保等服务在汉港落地。未来将继续加强与斯里兰卡本地机构的全面合作,引入更多海事服务业态,并积极引入船舶供应物流链管理合作业务,同时与当地培训机构合作,拓展海事培训和教育服务。
其六是打造临港产业聚集中心。截至2024年底,汉班托塔港港内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3家,面粉厂、游艇、电子产业园等二期项目也相继启动,开展招商合作。未来将加大园区通水、通电及道路铺面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区熟地建设,提升土地价值。汉班托塔港园区还将依托落户重点项目,开展石油化工、生物燃料、汽车等上下游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把汉班托塔港建设成为斯里兰卡产业聚集高地。
截至2024年,汉班托塔港的业务范围已涵盖滚装汽车、散杂货、集装箱、油气、邮轮、海事服务及园区业务等多个方面。在为自有园区招商引资的同时,提出“四共用”理念,即共用码头资源、共用设施设备、共用园区资源、共用总体规划,以期与行业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民心相通”,构建中斯命运共同体
如今,汉班托塔港港口吞吐量、邮轮靠泊和船舶加油艘次屡创新高,设备不断更新,集装箱业务持续增长,临港工业园不断拓展,带动当地由小渔村到现代化新兴工业区的历史性蜕变。不仅吸引各国企业入驻,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还优化了斯里兰卡的产业结构。从2017年至今,港口吞吐量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为将斯里兰卡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海运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班托塔港一直秉承国际化管理和本地化运营模式,大量雇佣本地员工,启用本地高管参与运营和管理。目前,汉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53个,提供间接就业岗位5000个,本地员工比例超过98%。随着港口及园区业务的不断拓展,未来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还将大量增加。
汉班托塔港特别重视关爱本地员工,为全体员工购买了健康医疗保险,组织员工体检的覆盖率达到96%。在斯里兰卡经济危机期间,共4次向1000多名本地员工派发纾困食品袋,在斯里兰卡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情况下,为员工上下班车辆提供1.18万升平价汽油和293升平价柴油。汉班托塔港还设立了“雇员特别关怀基金”,为特殊困难员工提供援助。为本地员工制定了完整的员工培训方案,通过跟师培训、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员工业务能力。2021年,荣获雇主品牌学院及世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联合组织颁发的“最佳雇主奖”。汉班托塔港积极推动民心相通,大力推进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专项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以来,汉班托塔港联合招商局慈善基金在斯里兰卡开展了65个涵盖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等多类别ESG项目,累计投入约126万美元。其推出的“丝路爱心村”项目重点围绕周边社区农作物交易、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开展工作,协助社区实现产品外销,并推进产业链式的发展,为当地民众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也形成了与周边社区民众良性互动的融洽氛围。投入超过30万美元资金帮助村民修建温室蔬菜大棚,为周边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树立起汉班托塔港在当地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此外,汉班托塔港还出资成立“人象和平”基金,与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开展“拯救小象”合作,使汉班托塔港周边塔曼纳瓦村的人象冲突事件减少90%。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合作项目,汉班托塔港为打造中斯命运共同体发挥榜样作用。汉班托塔港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ISO-IMS)认证的港口企业;2022年获得全球港口论坛颁发的“最佳多功能港口”和“港口基础设施发展”等大奖;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海事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大奖,是首家赢得该奖项的斯里兰卡境内企业。截至2024年底,汉班托塔港项目已向斯里兰卡政府上缴年费及特许经营费近80万美元,各类税收超过375万美元,成为扩大斯里兰卡茶叶、水果、肉桂、水产品等特色产品输华的一个重要支点,为推动斯里兰卡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作出重要贡献。斯里兰卡本地企业也非常看好汉班托塔港的发展,加大了在汉班托塔港的投资,已经形成双赢的局面。如今,汉班托塔港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向世界讲述着携手共赢的丝路发展新故事。
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创新与成效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24VS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志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7-04 撰文/王志民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国际航线的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黄金地理位置,被誉为“印度洋的心脏”。作为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斯里兰卡南部省的汉班托塔港距离印度洋国际海运主航线不足10海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印度洋航道的重要枢纽
汉班托塔港距离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约163公里,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因港口、园区及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所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不仅有力推动了斯里兰卡南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更带动了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汉班托塔港的建设运营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2005年,斯里兰卡提出在汉班托塔建造一座世界级深水港的设想。2007年10月,汉班托塔港项目在中国援助下开工建设,港口一期工程于2012年6月建成完工并开始运营,二期工程也于2015年4月按计划完工。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国际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等复杂因素叠加的影响,由斯里兰卡港务局下属管理公司运营的汉班托塔港项目出现了巨额亏损,从2012年到2016年累计亏损了约3.04亿美元,汉班托塔港项目的决策和建设也因此受到了质疑和反对。
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汉班托塔港带来转机。2017年7月29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和斯里兰卡政府签署汉班托塔港特许经营等协议,并成立两家合资公司——汉班托塔国际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汉班托塔国际港口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汉班托塔港的商业管理运营和行政管理运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这两家公司中分别占股85%和49.3%,斯里兰卡港务局分别占股15%和50.7%,特许协议有效期为99年。2018年6月,汉班托塔港项目股权转让末期款项支付完毕,项目交接工作全部完成,汉班托塔港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围绕“六大中心”,建设世界级综合大港
汉班托塔港受到中斯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被定位成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工程,相关内容被写进中斯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将汉班托塔港定位为“百年大港、综合大港”,决定用3年时间滚动推进项目建设,将汉班托塔港打造成集能源服务中心、区域集装箱中转中心、滚装中转中心、散杂货集散中心、海事服务中心、临港产业聚集中心于一体的斯里兰卡和印度洋地区的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
推进“六大中心”建设,首先是要打造南亚能源服务中心。2023年12月,中石化通过参加国际投标成功中标了总投资为37亿美元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大型炼油发展项目,该项目是斯里兰卡独立后获得的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初步规划年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投产后合计每年带来吞吐量约1900万吨,彻底扭转斯里兰卡完全依赖进口燃油的局面。汉班托塔炼油项目将带动港口新建大型原油泊位,改造现有两个10万吨级泊位,并建设大量配套设施,远期将基本形成石化上下游产业链,并将推动新能源业务落地。
其二是打造区域集装箱中转中心。2024年4月,汉班托塔港与全球知名海运公司合作启动集装箱业务,形成了100万标准箱/年的操作能力。未来计划推进使用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将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到300万标准箱/年。并深化与全球知名海运公司合作在扩大航线基础上新建堆场,吸引其他船运公司开通航线,拓展工业园客户群体,建设配套集装箱场站拆拼箱等工程。
其三是打造南亚滚装中转中心。2023年,汉班托塔港滚装汽车吞吐量超过70万辆。目前,港口已完成了6.8万平方米的新建汽车堆场一期工程建设,并启动了1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已与多个供应商及行业商会合作,推动形成汽车增值产业链,挖掘中国及远东地区出口汽车的潜在市场,开拓本地汽车进口市场。积极提升港口滚装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汽车提供检修、改装和翻新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延伸汽车产业链,增加服务粘性,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其四是打造斯里兰卡散杂货集散中心。如今,汉班托塔港正抢抓斯里兰卡经济和建筑业复苏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水泥熟料进口,其散杂货在斯里兰卡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5%。未来将争取实现化肥进口和分销,并对散货中转业务开展相关配套仓储的商业模式及投资建设的规划。积极配合中石化炼厂项目建设配套物料及大件服务,推动钢材进口业务,提升散杂货品种效率和服务,成为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散杂货集散地。
其五是打造南亚海事服务中心。作为印度洋国际航运主航道上来往船只停靠的最大、最方便的后勤补给站,汉班托塔港大力吸引邮轮靠泊,邮轮靠泊艘次和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船加油(锚地及港内)业务量显著提升。汉班托塔港还与科伦坡船厂签约建设汉班托塔港船舶维修基地,推进船舶供应、补给及航修、海上安保等服务在汉港落地。未来将继续加强与斯里兰卡本地机构的全面合作,引入更多海事服务业态,并积极引入船舶供应物流链管理合作业务,同时与当地培训机构合作,拓展海事培训和教育服务。
其六是打造临港产业聚集中心。截至2024年底,汉班托塔港港内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3家,面粉厂、游艇、电子产业园等二期项目也相继启动,开展招商合作。未来将加大园区通水、通电及道路铺面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区熟地建设,提升土地价值。汉班托塔港园区还将依托落户重点项目,开展石油化工、生物燃料、汽车等上下游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把汉班托塔港建设成为斯里兰卡产业聚集高地。
截至2024年,汉班托塔港的业务范围已涵盖滚装汽车、散杂货、集装箱、油气、邮轮、海事服务及园区业务等多个方面。在为自有园区招商引资的同时,提出“四共用”理念,即共用码头资源、共用设施设备、共用园区资源、共用总体规划,以期与行业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民心相通”,构建中斯命运共同体
如今,汉班托塔港港口吞吐量、邮轮靠泊和船舶加油艘次屡创新高,设备不断更新,集装箱业务持续增长,临港工业园不断拓展,带动当地由小渔村到现代化新兴工业区的历史性蜕变。不仅吸引各国企业入驻,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还优化了斯里兰卡的产业结构。从2017年至今,港口吞吐量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为将斯里兰卡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海运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班托塔港一直秉承国际化管理和本地化运营模式,大量雇佣本地员工,启用本地高管参与运营和管理。目前,汉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53个,提供间接就业岗位5000个,本地员工比例超过98%。随着港口及园区业务的不断拓展,未来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还将大量增加。
汉班托塔港特别重视关爱本地员工,为全体员工购买了健康医疗保险,组织员工体检的覆盖率达到96%。在斯里兰卡经济危机期间,共4次向1000多名本地员工派发纾困食品袋,在斯里兰卡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情况下,为员工上下班车辆提供1.18万升平价汽油和293升平价柴油。汉班托塔港还设立了“雇员特别关怀基金”,为特殊困难员工提供援助。为本地员工制定了完整的员工培训方案,通过跟师培训、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员工业务能力。2021年,荣获雇主品牌学院及世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联合组织颁发的“最佳雇主奖”。汉班托塔港积极推动民心相通,大力推进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专项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以来,汉班托塔港联合招商局慈善基金在斯里兰卡开展了65个涵盖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等多类别ESG项目,累计投入约126万美元。其推出的“丝路爱心村”项目重点围绕周边社区农作物交易、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开展工作,协助社区实现产品外销,并推进产业链式的发展,为当地民众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也形成了与周边社区民众良性互动的融洽氛围。投入超过30万美元资金帮助村民修建温室蔬菜大棚,为周边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树立起汉班托塔港在当地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此外,汉班托塔港还出资成立“人象和平”基金,与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开展“拯救小象”合作,使汉班托塔港周边塔曼纳瓦村的人象冲突事件减少90%。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合作项目,汉班托塔港为打造中斯命运共同体发挥榜样作用。汉班托塔港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ISO-IMS)认证的港口企业;2022年获得全球港口论坛颁发的“最佳多功能港口”和“港口基础设施发展”等大奖;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海事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大奖,是首家赢得该奖项的斯里兰卡境内企业。截至2024年底,汉班托塔港项目已向斯里兰卡政府上缴年费及特许经营费近80万美元,各类税收超过375万美元,成为扩大斯里兰卡茶叶、水果、肉桂、水产品等特色产品输华的一个重要支点,为推动斯里兰卡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作出重要贡献。斯里兰卡本地企业也非常看好汉班托塔港的发展,加大了在汉班托塔港的投资,已经形成双赢的局面。如今,汉班托塔港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向世界讲述着携手共赢的丝路发展新故事。
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创新与成效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24VS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志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