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舌尖上的丝路之旅

2025-07-04      撰文/本刊记者 种亚图

  • ZY-(2---11).png

    充满浓郁丝路特色的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202201191434_1642574070333_p.png

    法国面包师皮埃尔已在上海生活近10年,制作的法式糕点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图较小.png

    来自智利的车厘子最近风靡中国各大超市。 视觉中国 供图

  • ZY-(1---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2---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4---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3---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8---11).png

    各具特色的丝路美食反映了人类多样文明的魅力。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

  两千多年来,菠菜、葡萄、核桃、玉米等外来农作物,沿着丝绸之路登上了中国古人的餐桌。神奇的“东方树叶”——茶也随之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和平、繁荣、悠长的丝绸之路,见证了美食推动的文明交流互鉴,美食也成为增进中外友好感情的纽带。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美食同样超越了语言、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助推器。

  富有特色的丝路菜谱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是中国知名餐饮企业——西部马华集团旗下品牌。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品牌的餐厅都会围绕“一带一路”概念推出新的丝路菜谱。希腊的海鲜沙拉、哈萨克斯坦的牦牛肉、中东的酿茄盒或西域的凉皮等佳肴,再配上摩尔多瓦果汁、意大利冰激凌或格鲁吉亚葡萄酒等饮品,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用独具特色的丝路美食,讲述着“舌尖上的丝路”的历史和现在。据西部马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创始人马华介绍,丝路菜谱囊括了东西方和清真菜等世界主要菜系,这些菜系的共同点是都源于丝绸之路,蕴含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简便的办法,是从饮食开始的。生活中能品尝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来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多种文明和谐共处的魅力。”上合组织前副秘书长王开文拥有多年的驻外工作经历,他认为,美食作为文明融合的重要见证,能够突破语言、地域、文化等差异,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民彼此相知相识。

  体现丝路精神实质

  透过一道道丝路美味佳肴,折射出的是共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越发密切,美食互动也更趋频繁。如今,智利车厘子、阿根廷牛肉、厄瓜多尔大虾、法国红酒、新西兰牛奶……越来越多的外来食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摆上普通人的餐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食品进口总额达1401.8亿美元,肉类、粮食等六大品类占比近八成,十年复合增长率超11%。

  同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新亚欧陆海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稳步发展,来自共建国家的食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再加上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政策的签署和生效,都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贸易交往,极大降低了商品的物流成本,也满足了食客的味蕾。

  据了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在北京做西餐食材选择面少,运输周期长,成本较高。如今,在市场上可以方便、快速、低廉地买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食材,这也为丝路菜谱不断扩大提供了保障。拿中国市场上近年来畅销的麒麟果为例,多年前,产自厄瓜多尔的麒麟果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很难以优惠价格在中国市场立足。厄瓜多尔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后,当地麒麟果凭借便捷的物流运输和互惠政策,快速、低廉地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汁水充足、丝滑清甜的特点,迅速赢得中国百姓的喜爱。

  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前秘书长鲁爱珍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亲眼见证“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中亚国家企业和民众带来的巨大实惠。“共建‘一带一路’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有力地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让普通民众获得实惠。”她说。

  目前,中国进口的前六大进口食品品类依次为肉类及制品、粮食及制品、水产品、水果及制品、乳品、植物油,进口额均超百亿美元。随着来源和品类不断丰富,进口食品已成为中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补充。

  增进相知相识

  来自英国利物浦的时尚博主路易斯,在中国的许多餐厅惊喜地吃到了英式炸鱼薯条,直言“感受了家乡的味道。”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印度时尚博主德伟。他在北京的一些美食餐厅找到了印度的流行美食炸三角。

  俄罗斯时尚博主爱丽克斯则强烈要求在许多餐厅推出的丝路菜谱中加入俄式美食。这位曾在北京长期求学和工作的俄罗斯姑娘会经常留意俄式美食在中国的最新动向。“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她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俄式餐厅出现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一些俄罗斯食品也能很方便地在网上买到。

  得益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以及运输业和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中国许多城市的餐厅,能够轻易地吃到真鳕、黑线鳕、比目鱼、龙利鱼和红鲂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盛产的新鲜鱼肉。

  共建“一带一路”使全球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丝路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也在无形中增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胡振华长期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丝路美食受到热捧,丝路菜谱不断扩大,本身就证明了美食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新目标新机遇

  在2023年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强调“支持民间交往”“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这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也为丝路美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丝路美食的未来发展,胡振华强调,美食承载着文化、历史与价值内涵,可以通过加强中外餐饮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制定行业准则、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丝路美食的健康发展。王开文认为要完善体制机制。通过发展丝路美食,强化美食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丝路美食具有鲜明的丝路地域特色,已经被共建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可以通过发展丝路美食,体现丝路活动的交流、融合属性,彰显交流、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鲁爱珍表示,要以“食”为媒搭建各类民心相通平台,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接,便利人脉网络建设和了解当地民众诉求,为携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搭建合作桥梁。“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丝路美食,而这正反映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魅力。”马华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中国餐饮企业要积极走出国门,与共建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合作,通过培养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让丝路美食为各国文化和民心相通添砖加瓦。

上一页

下一页

舌尖上的丝路之旅

2025-07-04      撰文/本刊记者 种亚图

  两千多年来,菠菜、葡萄、核桃、玉米等外来农作物,沿着丝绸之路登上了中国古人的餐桌。神奇的“东方树叶”——茶也随之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和平、繁荣、悠长的丝绸之路,见证了美食推动的文明交流互鉴,美食也成为增进中外友好感情的纽带。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美食同样超越了语言、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助推器。

  富有特色的丝路菜谱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是中国知名餐饮企业——西部马华集团旗下品牌。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品牌的餐厅都会围绕“一带一路”概念推出新的丝路菜谱。希腊的海鲜沙拉、哈萨克斯坦的牦牛肉、中东的酿茄盒或西域的凉皮等佳肴,再配上摩尔多瓦果汁、意大利冰激凌或格鲁吉亚葡萄酒等饮品,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用独具特色的丝路美食,讲述着“舌尖上的丝路”的历史和现在。据西部马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创始人马华介绍,丝路菜谱囊括了东西方和清真菜等世界主要菜系,这些菜系的共同点是都源于丝绸之路,蕴含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简便的办法,是从饮食开始的。生活中能品尝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来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多种文明和谐共处的魅力。”上合组织前副秘书长王开文拥有多年的驻外工作经历,他认为,美食作为文明融合的重要见证,能够突破语言、地域、文化等差异,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民彼此相知相识。

  体现丝路精神实质

  透过一道道丝路美味佳肴,折射出的是共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越发密切,美食互动也更趋频繁。如今,智利车厘子、阿根廷牛肉、厄瓜多尔大虾、法国红酒、新西兰牛奶……越来越多的外来食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摆上普通人的餐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食品进口总额达1401.8亿美元,肉类、粮食等六大品类占比近八成,十年复合增长率超11%。

  同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新亚欧陆海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稳步发展,来自共建国家的食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再加上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政策的签署和生效,都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贸易交往,极大降低了商品的物流成本,也满足了食客的味蕾。

  据了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在北京做西餐食材选择面少,运输周期长,成本较高。如今,在市场上可以方便、快速、低廉地买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食材,这也为丝路菜谱不断扩大提供了保障。拿中国市场上近年来畅销的麒麟果为例,多年前,产自厄瓜多尔的麒麟果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很难以优惠价格在中国市场立足。厄瓜多尔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后,当地麒麟果凭借便捷的物流运输和互惠政策,快速、低廉地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汁水充足、丝滑清甜的特点,迅速赢得中国百姓的喜爱。

  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前秘书长鲁爱珍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亲眼见证“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中亚国家企业和民众带来的巨大实惠。“共建‘一带一路’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有力地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让普通民众获得实惠。”她说。

  目前,中国进口的前六大进口食品品类依次为肉类及制品、粮食及制品、水产品、水果及制品、乳品、植物油,进口额均超百亿美元。随着来源和品类不断丰富,进口食品已成为中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补充。

  增进相知相识

  来自英国利物浦的时尚博主路易斯,在中国的许多餐厅惊喜地吃到了英式炸鱼薯条,直言“感受了家乡的味道。”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印度时尚博主德伟。他在北京的一些美食餐厅找到了印度的流行美食炸三角。

  俄罗斯时尚博主爱丽克斯则强烈要求在许多餐厅推出的丝路菜谱中加入俄式美食。这位曾在北京长期求学和工作的俄罗斯姑娘会经常留意俄式美食在中国的最新动向。“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她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俄式餐厅出现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一些俄罗斯食品也能很方便地在网上买到。

  得益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以及运输业和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中国许多城市的餐厅,能够轻易地吃到真鳕、黑线鳕、比目鱼、龙利鱼和红鲂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盛产的新鲜鱼肉。

  共建“一带一路”使全球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丝路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也在无形中增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胡振华长期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丝路美食受到热捧,丝路菜谱不断扩大,本身就证明了美食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新目标新机遇

  在2023年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强调“支持民间交往”“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这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也为丝路美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丝路美食的未来发展,胡振华强调,美食承载着文化、历史与价值内涵,可以通过加强中外餐饮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制定行业准则、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丝路美食的健康发展。王开文认为要完善体制机制。通过发展丝路美食,强化美食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丝路美食具有鲜明的丝路地域特色,已经被共建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可以通过发展丝路美食,体现丝路活动的交流、融合属性,彰显交流、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鲁爱珍表示,要以“食”为媒搭建各类民心相通平台,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接,便利人脉网络建设和了解当地民众诉求,为携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搭建合作桥梁。“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丝路美食,而这正反映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魅力。”马华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中国餐饮企业要积极走出国门,与共建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合作,通过培养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让丝路美食为各国文化和民心相通添砖加瓦。

  • ZY-(2---11).png

    充满浓郁丝路特色的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202201191434_1642574070333_p.png

    法国面包师皮埃尔已在上海生活近10年,制作的法式糕点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图较小.png

    来自智利的车厘子最近风靡中国各大超市。 视觉中国 供图

  • ZY-(1---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2---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4---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3---4).png

    丝路美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美味佳肴,实质体现了“一带一路”长期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哈马尔罕丝路美食餐厅 供图

  • ZY-(8---11).png

    各具特色的丝路美食反映了人类多样文明的魅力。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