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携手RCEP: 共拓区域和全球发展新局面

2025-07-07      撰文/宋清润

  • 261725281_8.png

    从哈萨克斯坦驶来的列车在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准备入境。 新华社 供图

  • 251418298_8.png

    2016年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举行开工仪式,当地员工现场展示高铁模型。 新华社 供图

  • 右一为柯尔克孜族同事凯力,与如孜麦麦提都来自南疆克州.png

    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建设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这里汇集了中巴两国大批的年轻人。 新华社 供图

  • 吊装机车2.png

    2017年2月21日,在数百名围观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中国专为越南首条轻轨定制的第一辆列车车厢被成功吊装上桥。 中铁六局 供图

< >

  周边是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供链合作,对中国、区域和全球发展的意义重大。

  在习近平主席4月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三国共签署108份合作文本,助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提质升级。未来,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稳定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确定性。

  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联动机制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周年。 RCEP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其多数成员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持续深化的体现。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当下,RCEP 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力推自由贸易,这与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思路和目标相契合。RCEP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共同构成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机制。RCEP通过制度化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规则(如原产地累积规则、90%以上商品零关税、争端解决“快车道”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刚性制度保障。而“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弹性合作网络。两者形成“硬约束”与“软联通”的互补格局:RCEP整合区域内27个贸易安排和44个投资协定,消除规则碎片化;“一带一路”则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项目,将RCEP规则向中亚、南亚等区域延伸。二者实现政策规则互补,构建起开放型区域合作框架。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金港高速公路等共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也与RCEP区域合作机制形成深度联动。RCEP 的负面清单制度和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便利了中国与 RCEP 其他成员开展双边投资。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东盟国家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落地,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与投资。例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有中国的投资与技术输出,也吸引了沿线国家、其他 RCEP 成员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带动了广泛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改善了多国和区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2024年,RCEP区域53.5%的货物贸易企业享受贸易便利化举措,跨境电商成为区域贸易增长新引擎。RCEP数字贸易规则与“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深度融合,催生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区域数字贸易创新,激活增长新动能。

  如今,在RCEP框架下,快运货物6小时通关、一般货物48小时放行等政策,让成员国的产品与广阔的区域市场实现更紧密地连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大发展。RCEP的实施推动了区域内产供链的优化,助力区域和全球产供链的稳定和发展。RCEP的关税减免政策与“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形成叠加效应,促进了区域产业协同深化,重塑区域产供链格局。

  协同推动区域和全球发展

  RCEP实施三年多以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极大促进了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在增进全球发展新动能方面成绩斐然,影响力日增。

  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推动亚太贸易更快发展,助力全球贸易增长。2023年,RCEP 区域内部贸易总额达5.6万亿美元,RCEP区域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较2021年的12.8万亿美元稳步提升。

  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累计进出口38.57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保持在30%以上。

  近年来,中国—东盟贸易区合作与RCEP框架内贸易合作相得益彰,共同助力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去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982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截至2024年,中国—东盟连续第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堪称RCEP框架内贸易合作的典范。在优化区域投资规则与环境层面,RCEP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投资程序、保障投资者权益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带动中国与共建国家签署众多合作文件,灵活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同时,RCEP的关税减免政策与“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相叠加,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区域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与 RCEP规则形成合力,为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之,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为亚太区域投资提供了稳定、透明的规则与政策环境,减少了投资壁垒,推动区域投资快速增长。

  2023 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 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高于中国对全球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2024年这一增长态势得以延续。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每年中国投资额在泰国所有外资来源国投资中的排名均保持前两名。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和RCEP的框架下深化制度型开放与拓展合作的不懈努力。

  加强协同联动的新机遇和挑战

  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受到挑战,区域合作意义凸显,RCEP与“一带一路”在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均凸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到2023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货物贸易额从1.26万亿美元增长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约8%。而RCEP同样展现强大生命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经济体的收入增加 0.6%,带来2450 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并创造280万个就业岗位。

  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同时,继中国香港、斯里兰卡、智利正式申请加入 RCEP之后,孟加拉国等国也表示愿意加入。这种扩容趋势不仅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的吸引力,更为区域合作注入新活力,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整合机遇。

  此外,多重利好助力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发展。今年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在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三国共签署了108 份合作文本,其中涉及深化中国与三国以及东盟的“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议定书的审批,为11国今年正式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奠定政治基础,也助推了“一带一路”和RCEP的协同互动。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9个领域,也推动RCEP的提质升级,开启双方经贸合作新篇章。此外,全球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浪潮、区域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也为 RCEP 与“一带一路”协同联动带来新机遇。

  在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协同推动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也面临新挑战。第一,区域合作涉及诸多规则协调与对接,RCEP未来扩员后,更多成员的法律、政策和标准存在差异。第二,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带来阻碍。第三,亚太各国发展水平不一,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影响 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效应的发挥。

  未来,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可在以下领域加强协同联动:扩大亚太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在亚太区域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推进亚太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电子支付、数据跨境流动等“软联通”,为数字产业合作发展夯实基础;加强亚太区域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完善亚太区域本币结算与跨境支付体系,深化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标准对接与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金融科技应用与金融数据安全合作;推动RCEP扩容进程等。

  在全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本质上是制度型开放与发展型合作的有机结合。前者通过规则整合降低制度性成本,后者通过基建与产业合作创造发展机遇,两者助力构建了亚太区域的全方位合作网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产供链韧性,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确定性。

  宋清润: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带一路”携手RCEP: 共拓区域和全球发展新局面

2025-07-07      撰文/宋清润

  周边是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供链合作,对中国、区域和全球发展的意义重大。

  在习近平主席4月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三国共签署108份合作文本,助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提质升级。未来,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稳定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确定性。

  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联动机制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周年。 RCEP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其多数成员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持续深化的体现。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当下,RCEP 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力推自由贸易,这与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思路和目标相契合。RCEP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共同构成推动亚太区域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机制。RCEP通过制度化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规则(如原产地累积规则、90%以上商品零关税、争端解决“快车道”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刚性制度保障。而“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弹性合作网络。两者形成“硬约束”与“软联通”的互补格局:RCEP整合区域内27个贸易安排和44个投资协定,消除规则碎片化;“一带一路”则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项目,将RCEP规则向中亚、南亚等区域延伸。二者实现政策规则互补,构建起开放型区域合作框架。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金港高速公路等共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也与RCEP区域合作机制形成深度联动。RCEP 的负面清单制度和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便利了中国与 RCEP 其他成员开展双边投资。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东盟国家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落地,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与投资。例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有中国的投资与技术输出,也吸引了沿线国家、其他 RCEP 成员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带动了广泛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改善了多国和区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2024年,RCEP区域53.5%的货物贸易企业享受贸易便利化举措,跨境电商成为区域贸易增长新引擎。RCEP数字贸易规则与“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深度融合,催生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区域数字贸易创新,激活增长新动能。

  如今,在RCEP框架下,快运货物6小时通关、一般货物48小时放行等政策,让成员国的产品与广阔的区域市场实现更紧密地连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大发展。RCEP的实施推动了区域内产供链的优化,助力区域和全球产供链的稳定和发展。RCEP的关税减免政策与“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形成叠加效应,促进了区域产业协同深化,重塑区域产供链格局。

  协同推动区域和全球发展

  RCEP实施三年多以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极大促进了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在增进全球发展新动能方面成绩斐然,影响力日增。

  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推动亚太贸易更快发展,助力全球贸易增长。2023年,RCEP 区域内部贸易总额达5.6万亿美元,RCEP区域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较2021年的12.8万亿美元稳步提升。

  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累计进出口38.57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保持在30%以上。

  近年来,中国—东盟贸易区合作与RCEP框架内贸易合作相得益彰,共同助力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去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982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截至2024年,中国—东盟连续第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堪称RCEP框架内贸易合作的典范。在优化区域投资规则与环境层面,RCEP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投资程序、保障投资者权益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带动中国与共建国家签署众多合作文件,灵活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同时,RCEP的关税减免政策与“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相叠加,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区域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与 RCEP规则形成合力,为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之,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为亚太区域投资提供了稳定、透明的规则与政策环境,减少了投资壁垒,推动区域投资快速增长。

  2023 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 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高于中国对全球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2024年这一增长态势得以延续。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每年中国投资额在泰国所有外资来源国投资中的排名均保持前两名。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和RCEP的框架下深化制度型开放与拓展合作的不懈努力。

  加强协同联动的新机遇和挑战

  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受到挑战,区域合作意义凸显,RCEP与“一带一路”在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均凸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到2023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货物贸易额从1.26万亿美元增长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约8%。而RCEP同样展现强大生命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经济体的收入增加 0.6%,带来2450 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并创造280万个就业岗位。

  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同时,继中国香港、斯里兰卡、智利正式申请加入 RCEP之后,孟加拉国等国也表示愿意加入。这种扩容趋势不仅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的吸引力,更为区域合作注入新活力,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整合机遇。

  此外,多重利好助力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联动发展。今年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在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三国共签署了108 份合作文本,其中涉及深化中国与三国以及东盟的“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议定书的审批,为11国今年正式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奠定政治基础,也助推了“一带一路”和RCEP的协同互动。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9个领域,也推动RCEP的提质升级,开启双方经贸合作新篇章。此外,全球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浪潮、区域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也为 RCEP 与“一带一路”协同联动带来新机遇。

  在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协同推动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也面临新挑战。第一,区域合作涉及诸多规则协调与对接,RCEP未来扩员后,更多成员的法律、政策和标准存在差异。第二,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带来阻碍。第三,亚太各国发展水平不一,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影响 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效应的发挥。

  未来,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可在以下领域加强协同联动:扩大亚太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在亚太区域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推进亚太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电子支付、数据跨境流动等“软联通”,为数字产业合作发展夯实基础;加强亚太区域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完善亚太区域本币结算与跨境支付体系,深化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标准对接与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金融科技应用与金融数据安全合作;推动RCEP扩容进程等。

  在全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本质上是制度型开放与发展型合作的有机结合。前者通过规则整合降低制度性成本,后者通过基建与产业合作创造发展机遇,两者助力构建了亚太区域的全方位合作网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产供链韧性,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确定性。

  宋清润: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

  • 261725281_8.png

    从哈萨克斯坦驶来的列车在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准备入境。 新华社 供图

  • 251418298_8.png

    2016年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举行开工仪式,当地员工现场展示高铁模型。 新华社 供图

  • 右一为柯尔克孜族同事凯力,与如孜麦麦提都来自南疆克州.png

    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建设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这里汇集了中巴两国大批的年轻人。 新华社 供图

  • 吊装机车2.png

    2017年2月21日,在数百名围观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中国专为越南首条轻轨定制的第一辆列车车厢被成功吊装上桥。 中铁六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