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5月29日,满载着200余名旅客的Y29次列车从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站台,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趟列车车身绘有大雁塔、古城墙等西安地标建筑图形,是首班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它的开行标志着中国—中亚旅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国与中亚各国旅游交流日益密切,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互访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中国与中亚以旅游为媒推进交流与合作,续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政策红利激活旅游市场
5月31日,随着首趟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抵达阿拉木图,一系列精彩的配套活动在当地展开。在人文集市上,关中秦腔、秦派内画、西安剪纸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惊艳亮相,各种文创产品制作和中医药治疗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驻足欣赏,并参与互动体验。“丝路来风”摄影展、考古现场考察及主题讲座等文博交流活动,则多维度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时代风采,生动讲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的开行,是落实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务实举措。从丝路起点到中亚腹地,飞驰的专列为民心相通架设新的桥梁。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说:“中哈铁路这条大动脉见证了两国人民交往合作的历史变迁;如今,它肩负起促进文化交流的新使命,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董事会副总裁阿努阿尔·艾哈迈德扎诺夫也表示,希望专列的开通能够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民众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今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也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业内人士认为,开行新专列为中哈乃至中国与中亚国家旅游合作按下“加速键”,将促进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勃兴,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丝路古城感受中亚风情,“到中国去”也成为很多中亚国家游客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前往中亚旅游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100%,飞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机票预订量分别同比增长60%、47%。而中亚居民来华游也出现激增,今年以来,中亚游客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6%,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游客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4%。
中国和中亚国家双边旅游兴旺发达,互访旅客源源不断,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中国—中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从元首外交的引领,到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从双多边贸易额逐年攀升,到教育人文层面的融合发展……种种政策利好,便利了双方人员往来,有力促进了旅游交流,让古老“丝绸之路”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推动双边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挖掘旅游市场潜力,成为促进中国—中亚人文交流的重要一环。
千年丝路孕育文旅新机遇
除了观赏美景,中国和中亚旅游合作还使双方游客得以深入体验对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
“新疆的壮美风光和热情好客远超想象!导游的细致讲解让我深入了解了新疆的人文风情。”乌兹别克斯坦游客伊琳娜在乌鲁木齐游览时难掩兴奋。今年以来,前往中国新疆游览的中亚旅游团源源不断,乌鲁木齐作为中亚游客热门目的地的吸引力持续攀升。中亚游客热衷于漫步新疆博物馆,探访新疆国际大巴扎,品尝地道美食,沉浸式感受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
新疆西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杨树国介绍:“中亚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这为拓展中亚旅游提供了新机遇。我们期待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乌鲁木齐在中亚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我们针对中亚游客偏好,创新推出康养+旅游、商贸+旅游等5条主题线路。”
曾游览过三十多个国家的上海游客李涛一直对神秘的中亚充满期待。“当初读《中亚行纪》这本书时,还觉得重走丝绸之路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李涛说,越来越便利的免签政策让他下定了说走就走的决心。谈及刚结束的中亚之行,他仍意犹未尽,丝路的自然景观和雄伟遗迹,西域的壮美与浪漫,都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此行我感受到了中亚淳朴的民风、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中亚是很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
中青旅遨游公司董事长韩杰介绍:“目前跟团游是中国游客赴中亚旅游的主要方式,游客以退休人群为主。相信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一批新产品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暑期我们将推出‘哈萨克斯坦深度游’与‘哈乌双国连线’两个中亚主题旅游产品。”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中国游客将在当地品尝特色手抓饭,观看灯光秀,体验‘一程穿越千年’的沉浸式文化之旅,以全新视角解锁丝路风情。”
中亚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新兴热门目的地,主要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数千年交往史衍生出的文化认同感和吸引力。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7000多处名胜古迹。流传甚广的中亚古老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道尽了千年古城希瓦昔日的繁华。2024年,该国新开发了“黄金谷环线”“堡垒环线”旅游路线,以吸引更多寻求历史和文化体验的游客。
在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古城等遗迹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旅游指南和旅游信息出版商“孤独星球”将哈萨克斯坦列为“2025年最佳旅行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报告中,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指数排名比2021年提升了14名。
吉尔吉斯斯坦被誉为“中亚小瑞士”,拥有高山湖泊、冰川河流、森林草原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超13万件,承载着该国悠久传奇的历史和文明。
塔吉克斯坦境内超过90%的地区为山地,其中过半海拔超3000米,因此拥有“高山之国”这一别称,深受全世界探险家的追捧。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的帕米尔高原塔方一侧是塔吉克斯坦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雪峰、湖泊交相辉映。
土库曼斯坦约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首都阿什哈巴德整洁明亮,大部分建筑外立面使用白色大理石镶嵌,被形象地称为“大理石之城”。当前,土库曼斯坦政府正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在里海地区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计划与邻国在里海推出邮轮旅行线路等。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说:“扩大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旅游交流将造福各方。”他曾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中亚地区独特的魅力:“中亚是令人神往之地。如果有人曾经有幸在此饱览雄伟的山脉和奔腾的河流、成千上万的蓝色湖泊和泉水、沃野千里的山谷和无边无际的草原,在蔚蓝的天穹看到过手掌般大的银星和美丽的银河,从水花四溅的山泉撷取冰融水一解暑渴,品尝过生态安全的绿色蔬果,陶醉于清冽洁净的空气中,想象自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山峰之上翱翔,漫步于古镇新城的街道和广场……他一定会想再次回到被誉为‘亚洲之心’的中亚。”
旅游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与中亚交往历史悠久,丝路情谊赓续千年,传承至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方积极参与中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及旅游服务能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企业参与当地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和商业街等旅游与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助力提升撒马尔罕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知名度。
人才培养是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旅游合作的重点之一。中方定期邀请中亚各国旅游从业者来华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旅游管理和景区开发等方面经验,提升当地服务水平。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创办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成为中亚地区第一所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学校。两国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促进地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中提到,“各方愿在文化、文化遗产、旅游领域共同举办活动……”“……支持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工作。”相信随着中国与中亚友好合作的持续深化,双边旅游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两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9-05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5月29日,满载着200余名旅客的Y29次列车从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站台,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趟列车车身绘有大雁塔、古城墙等西安地标建筑图形,是首班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它的开行标志着中国—中亚旅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国与中亚各国旅游交流日益密切,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互访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中国与中亚以旅游为媒推进交流与合作,续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政策红利激活旅游市场
5月31日,随着首趟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抵达阿拉木图,一系列精彩的配套活动在当地展开。在人文集市上,关中秦腔、秦派内画、西安剪纸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惊艳亮相,各种文创产品制作和中医药治疗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驻足欣赏,并参与互动体验。“丝路来风”摄影展、考古现场考察及主题讲座等文博交流活动,则多维度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时代风采,生动讲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的开行,是落实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务实举措。从丝路起点到中亚腹地,飞驰的专列为民心相通架设新的桥梁。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说:“中哈铁路这条大动脉见证了两国人民交往合作的历史变迁;如今,它肩负起促进文化交流的新使命,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董事会副总裁阿努阿尔·艾哈迈德扎诺夫也表示,希望专列的开通能够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民众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今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也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业内人士认为,开行新专列为中哈乃至中国与中亚国家旅游合作按下“加速键”,将促进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勃兴,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丝路古城感受中亚风情,“到中国去”也成为很多中亚国家游客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前往中亚旅游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100%,飞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机票预订量分别同比增长60%、47%。而中亚居民来华游也出现激增,今年以来,中亚游客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6%,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游客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4%。
中国和中亚国家双边旅游兴旺发达,互访旅客源源不断,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中国—中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从元首外交的引领,到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从双多边贸易额逐年攀升,到教育人文层面的融合发展……种种政策利好,便利了双方人员往来,有力促进了旅游交流,让古老“丝绸之路”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推动双边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挖掘旅游市场潜力,成为促进中国—中亚人文交流的重要一环。
千年丝路孕育文旅新机遇
除了观赏美景,中国和中亚旅游合作还使双方游客得以深入体验对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
“新疆的壮美风光和热情好客远超想象!导游的细致讲解让我深入了解了新疆的人文风情。”乌兹别克斯坦游客伊琳娜在乌鲁木齐游览时难掩兴奋。今年以来,前往中国新疆游览的中亚旅游团源源不断,乌鲁木齐作为中亚游客热门目的地的吸引力持续攀升。中亚游客热衷于漫步新疆博物馆,探访新疆国际大巴扎,品尝地道美食,沉浸式感受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
新疆西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杨树国介绍:“中亚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这为拓展中亚旅游提供了新机遇。我们期待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乌鲁木齐在中亚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我们针对中亚游客偏好,创新推出康养+旅游、商贸+旅游等5条主题线路。”
曾游览过三十多个国家的上海游客李涛一直对神秘的中亚充满期待。“当初读《中亚行纪》这本书时,还觉得重走丝绸之路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李涛说,越来越便利的免签政策让他下定了说走就走的决心。谈及刚结束的中亚之行,他仍意犹未尽,丝路的自然景观和雄伟遗迹,西域的壮美与浪漫,都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此行我感受到了中亚淳朴的民风、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中亚是很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
中青旅遨游公司董事长韩杰介绍:“目前跟团游是中国游客赴中亚旅游的主要方式,游客以退休人群为主。相信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一批新产品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暑期我们将推出‘哈萨克斯坦深度游’与‘哈乌双国连线’两个中亚主题旅游产品。”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中国游客将在当地品尝特色手抓饭,观看灯光秀,体验‘一程穿越千年’的沉浸式文化之旅,以全新视角解锁丝路风情。”
中亚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新兴热门目的地,主要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数千年交往史衍生出的文化认同感和吸引力。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7000多处名胜古迹。流传甚广的中亚古老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道尽了千年古城希瓦昔日的繁华。2024年,该国新开发了“黄金谷环线”“堡垒环线”旅游路线,以吸引更多寻求历史和文化体验的游客。
在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古城等遗迹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旅游指南和旅游信息出版商“孤独星球”将哈萨克斯坦列为“2025年最佳旅行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报告中,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指数排名比2021年提升了14名。
吉尔吉斯斯坦被誉为“中亚小瑞士”,拥有高山湖泊、冰川河流、森林草原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超13万件,承载着该国悠久传奇的历史和文明。
塔吉克斯坦境内超过90%的地区为山地,其中过半海拔超3000米,因此拥有“高山之国”这一别称,深受全世界探险家的追捧。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的帕米尔高原塔方一侧是塔吉克斯坦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雪峰、湖泊交相辉映。
土库曼斯坦约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首都阿什哈巴德整洁明亮,大部分建筑外立面使用白色大理石镶嵌,被形象地称为“大理石之城”。当前,土库曼斯坦政府正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在里海地区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计划与邻国在里海推出邮轮旅行线路等。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说:“扩大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旅游交流将造福各方。”他曾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中亚地区独特的魅力:“中亚是令人神往之地。如果有人曾经有幸在此饱览雄伟的山脉和奔腾的河流、成千上万的蓝色湖泊和泉水、沃野千里的山谷和无边无际的草原,在蔚蓝的天穹看到过手掌般大的银星和美丽的银河,从水花四溅的山泉撷取冰融水一解暑渴,品尝过生态安全的绿色蔬果,陶醉于清冽洁净的空气中,想象自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山峰之上翱翔,漫步于古镇新城的街道和广场……他一定会想再次回到被誉为‘亚洲之心’的中亚。”
旅游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与中亚交往历史悠久,丝路情谊赓续千年,传承至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方积极参与中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及旅游服务能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企业参与当地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和商业街等旅游与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助力提升撒马尔罕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知名度。
人才培养是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旅游合作的重点之一。中方定期邀请中亚各国旅游从业者来华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旅游管理和景区开发等方面经验,提升当地服务水平。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创办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成为中亚地区第一所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学校。两国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促进地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中提到,“各方愿在文化、文化遗产、旅游领域共同举办活动……”“……支持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工作。”相信随着中国与中亚友好合作的持续深化,双边旅游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两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