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本刊综合报道
初夏时节,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城市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迎来了一场思想的盛会。2025年5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举办之际,2025中国—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260余名来自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政府官员、智库机构、媒体人士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济济一堂。他们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怀着对共同繁荣的深切期许,围绕“现代化与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之路”这一时代命题展开对话,在圆桌间碰撞智慧,在对话中凝聚共识,为这片古老丝路上焕发新生的区域描绘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
本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等机构联合承办。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前夕,这场高规格的对话不仅是对过去合作成果的梳理,更是对未来携手前行的谋划,旨在深化彼此发展路径的理解互信,激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潜能,为即将到来的更高层级会晤奏响和谐序曲。
共享治理经验,共谋发展路径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亚各国也在孜孜以求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振兴之路,中国和中亚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好伙伴。”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应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水平,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则从历史纵深与现实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合作的深厚土壤。他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现实需求。展望未来,他认为,应聚焦现代化建设、贫困治理、环境保护等议题,持续推动中国与中亚的思想对接、理念沟通,以思想互鉴巩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哈萨克斯坦“阿玛纳特”党执行书记达乌列特·卡里别克对当前区域合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重大变革,亟需公开对话与互信互助,中国—中亚机制为现代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树立了典范。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哈双边关系高水平运行,双方各层级交往更趋甚密,在经贸、文化、青年交流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秘书长凯拉特·萨雷拜强调了多边机制在凝聚共识、推动协作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加强亚洲国家相互协作与建立互信对于促进中亚地区国家间和谐发展、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始终致力于推进并完善中国—中亚机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与会代表们传递出一个清晰的共识:中国与中亚国家,这些历史长河中的丝路伙伴,如今在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代化征程上,正成为彼此信赖的同行者。
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中亚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的标志性项目。
“建交30多年来,中国中亚关系不断跨越式发展,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韩春霖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双方关系里程碑式的发展,他表示,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同行,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共同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作出新贡献。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则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欧班列等具体案例展现了中国—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多个领域深化了合作,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与繁荣。同时,他还特别点明,教育、科技、人才合作等重要领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信息部副部长叶甫盖尼·科切托夫认为,加强文化与媒体领域的人道主义合作是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加强文化交流,拓展媒体合作,为地区人道主义合作开辟广阔前景,为世界安全与人民幸福持续注入动能。
以文明互鉴与思想共享筑牢未来根基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其根基深植于文明的交流互鉴、思想的交融共享和民心的紧密相连。人文纽带是超越一时一地合作项目的永恒力量。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2025中国—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活动构建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治国理政经验共享机制,它通过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双轮驱动,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完善区域治理协同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活动以文明互鉴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根基,既展现了全球文明倡议在欧亚腹地的创新实践,又通过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为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治理智慧。
思想的结晶在活动中得以具象化。中国式现代化海外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联合中哈学者在活动上发布《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研究》报告。报告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物流和通信路线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及其对区域供应链和欧亚互联互通的影响。面对全球变化的威胁与挑战,报告呼吁重新思考并加强区域合作,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国际秩序。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和中亚同属发展中国家,高水平政治互信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潮流和造福双方人民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团结合作、互学互鉴、相互支持,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以书为媒,深化思想互鉴
研讨会之外,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化与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之路”主题书展在阿斯塔纳同步举行。这场书展不仅是知识的陈列,更是思想的延伸,吸引了与会嘉宾驻足流连,成为研讨会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书展的核心位置,重点展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这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实践内涵,引发了中外嘉宾的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部著作中有关现代化、区域合作、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与实践总结,为中亚各国携手探索现代化道路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嘉宾们强调,只有在治理思想、发展理念、内外政策等方面做到及时充分沟通和相互准确解读,才能给中国和中亚各国带来不断加深的理解信任,筑牢全面合作的思想基础,推动发展战略的理念对接。
截至2025年5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42个语种,海外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近1700家重要图书馆上架借阅,成为当今世界出版语种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领导人著作,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的思想之窗。
书展还重点遴选了《摆脱贫困》《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聚焦贫困治理主题的著作。这些书籍旨在为读者展现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同样面临发展任务的中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展台上,“读懂中国”系列、“辉煌中国”系列、“当代中国、国情知识”系列等约110种400余册主题图书琳琅满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多个层面。主办方表示,期待以书为媒,搭建沟通之桥,打造文化纽带,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用图书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发现和读懂中国中亚文明的深厚联结和融合之美。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9-05 本刊综合报道
初夏时节,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城市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迎来了一场思想的盛会。2025年5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举办之际,2025中国—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260余名来自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政府官员、智库机构、媒体人士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济济一堂。他们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怀着对共同繁荣的深切期许,围绕“现代化与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之路”这一时代命题展开对话,在圆桌间碰撞智慧,在对话中凝聚共识,为这片古老丝路上焕发新生的区域描绘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
本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等机构联合承办。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前夕,这场高规格的对话不仅是对过去合作成果的梳理,更是对未来携手前行的谋划,旨在深化彼此发展路径的理解互信,激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潜能,为即将到来的更高层级会晤奏响和谐序曲。
共享治理经验,共谋发展路径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亚各国也在孜孜以求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振兴之路,中国和中亚国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好伙伴。”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应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水平,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则从历史纵深与现实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合作的深厚土壤。他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现实需求。展望未来,他认为,应聚焦现代化建设、贫困治理、环境保护等议题,持续推动中国与中亚的思想对接、理念沟通,以思想互鉴巩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哈萨克斯坦“阿玛纳特”党执行书记达乌列特·卡里别克对当前区域合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重大变革,亟需公开对话与互信互助,中国—中亚机制为现代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树立了典范。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哈双边关系高水平运行,双方各层级交往更趋甚密,在经贸、文化、青年交流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秘书长凯拉特·萨雷拜强调了多边机制在凝聚共识、推动协作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加强亚洲国家相互协作与建立互信对于促进中亚地区国家间和谐发展、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始终致力于推进并完善中国—中亚机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与会代表们传递出一个清晰的共识:中国与中亚国家,这些历史长河中的丝路伙伴,如今在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代化征程上,正成为彼此信赖的同行者。
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中亚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的标志性项目。
“建交30多年来,中国中亚关系不断跨越式发展,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韩春霖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双方关系里程碑式的发展,他表示,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同行,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共同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作出新贡献。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则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欧班列等具体案例展现了中国—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多个领域深化了合作,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与繁荣。同时,他还特别点明,教育、科技、人才合作等重要领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信息部副部长叶甫盖尼·科切托夫认为,加强文化与媒体领域的人道主义合作是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加强文化交流,拓展媒体合作,为地区人道主义合作开辟广阔前景,为世界安全与人民幸福持续注入动能。
以文明互鉴与思想共享筑牢未来根基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其根基深植于文明的交流互鉴、思想的交融共享和民心的紧密相连。人文纽带是超越一时一地合作项目的永恒力量。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2025中国—中亚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对话”活动构建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治国理政经验共享机制,它通过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双轮驱动,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完善区域治理协同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活动以文明互鉴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根基,既展现了全球文明倡议在欧亚腹地的创新实践,又通过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为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治理智慧。
思想的结晶在活动中得以具象化。中国式现代化海外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联合中哈学者在活动上发布《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研究》报告。报告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物流和通信路线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及其对区域供应链和欧亚互联互通的影响。面对全球变化的威胁与挑战,报告呼吁重新思考并加强区域合作,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国际秩序。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和中亚同属发展中国家,高水平政治互信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潮流和造福双方人民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团结合作、互学互鉴、相互支持,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以书为媒,深化思想互鉴
研讨会之外,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化与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之路”主题书展在阿斯塔纳同步举行。这场书展不仅是知识的陈列,更是思想的延伸,吸引了与会嘉宾驻足流连,成为研讨会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书展的核心位置,重点展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这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实践内涵,引发了中外嘉宾的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部著作中有关现代化、区域合作、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与实践总结,为中亚各国携手探索现代化道路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嘉宾们强调,只有在治理思想、发展理念、内外政策等方面做到及时充分沟通和相互准确解读,才能给中国和中亚各国带来不断加深的理解信任,筑牢全面合作的思想基础,推动发展战略的理念对接。
截至2025年5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42个语种,海外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近1700家重要图书馆上架借阅,成为当今世界出版语种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领导人著作,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的思想之窗。
书展还重点遴选了《摆脱贫困》《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聚焦贫困治理主题的著作。这些书籍旨在为读者展现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同样面临发展任务的中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展台上,“读懂中国”系列、“辉煌中国”系列、“当代中国、国情知识”系列等约110种400余册主题图书琳琅满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多个层面。主办方表示,期待以书为媒,搭建沟通之桥,打造文化纽带,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用图书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发现和读懂中国中亚文明的深厚联结和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