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撰文/ 本刊记者 高雪华
科伦坡港口城建设项目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帜性项目,也被斯方公认为是该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随着港口城项目启动,古老的“东方十字路口”斯里兰卡因此再次绽放光彩。
斯方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
2025年1月10日,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游艇码头商业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游艇码头商业项目占地约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对这座码头的建设给予了极大赞扬。他强调,游艇码头商业项目的开发,将填补南亚地区高端海事服务的空白,吸引更多高净值游客,推动斯里兰卡成为区域旅游和投资的新热点。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航道中心点,素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誉,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连接亚非、辐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支点。基于这样的区位优势,中国与斯里兰卡决定合作开发建设一座海上港口商业新城,计划填海造地269公顷,规划建设规模56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酒店、办公楼、商场等配套设施。工程项目计划5到8年形成初步规模,20到25年全部建设完成。该工程项目的目标是打造南亚地区第一个高端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一个可以容纳25万人的新城。
港口城于2014年9月破土动工,采用公私合营(PPP)的投融资项目。具体来说,斯里兰卡政府负责各种环境、规划和施工许可证,中国港湾负责投融资、规划、施工和运营。项目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11.5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二级开发超150亿美元。中国港湾除了负责项目一二级开发外,还将与斯里兰卡政府共同成立城市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港口城建成后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服务和物业运营管理,并有计划待条件成熟后在金融市场挂牌上市。
斯里兰卡西部大都市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费尔南多亲身经历了港口城从蓝图到落地的过程,对斯里兰卡目前单一最大的这一外国投资项目,他表示“新城与科伦坡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这里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斯里兰卡政府将在港口城内建设科伦坡乃至南亚地区独一无二的金融商业中心,使斯里兰卡成为印度洋地区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
受到两国社会高度关注
项目开工以来,受到中斯两国高层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斯两国多位领导人都曾先后莅临指导视察。2021年,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在斯里兰卡投资论坛上为科伦坡港口城招商引资时表示:“港口城将为科伦坡带来更多机遇,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住宅、商业、社交和娱乐设施的新城。我们的愿景是,使港口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的关键服务枢纽。”
2021年,《科伦坡港口城经济委员会法案》获斯里兰卡议会批准,从立法层面赋予港口城经济特区地位。2023年7月,该法案核心法规《战略重要性企业豁免和激励指引》正式生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或优惠,为港口城吸引外资、产业集聚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入驻港口城,年营收超1亿美元企业占比28%,其中27家企业注册成为战略重要性企业,享受35年超长免税政策,助力斯里兰卡更好融入区域经济布局。
如今,港口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将信息技术、离岸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信息教育、旅游会展确定为六大支柱产业,分两个阶段引导优势目标企业入驻,打造开放型的经贸合作平台。
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开发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城市综合体,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打造全新的中央商务区(CBD)—这样的壮举引发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福布斯》杂志甚至将该项目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斯里兰卡知名主持人印地瓦里·阿姆娃塔也在参观港口城项目后感叹:“这座‘未来之城’初见雏形,将为科伦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受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科伦坡附近海域一度很难发现成规模的珊瑚群。为此,港口城项目施工中建造了总长3.7公里、不规则且可相互咬合的棱体“扭王字块”结构设计的防波堤,既削弱了印度洋季风带来的海浪冲击,也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科伦坡港口城珊瑚群及鱼类现状进行的水下调研统计显示,防波堤珊瑚种类共计75种,鱼类140多种,还发现了波纹唇鱼等稀有物种。
港口城在设计阶段便确定了环保、节能、节材、降排的总体目标。当地政府指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项目工程的沙石料获取、泥沙运动、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和光学污染等关键指标进行全过程严格评估和检测,保证了项目施工的绿色环保。当地专家评估认为“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建设采用的中国技术方案,为斯里兰卡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福祉
自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先后为当地供应商提供专业培训4000余人次。
桑吉瓦是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工程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机电管道工程及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实施。上世纪80年代,桑吉瓦曾赴中国留学,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我终于可以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了。”桑吉瓦表示,如今自己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又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在科伦坡港口城,像桑吉瓦一样的员工还有很多。参与港口城建设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据科伦坡港口城方面介绍,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数万个,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升级。
在科伦坡港口城游艇码头,许多当地市民下班后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休闲。“以前,科伦坡可供市民休息放松的公共场所不多。现在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开着车带孩子们来这里晒晒太阳、品尝美食。”市民普萨尔说。2022年1月,科伦坡港口城游艇码头作为中斯建交65周年庆祝活动的主办场地,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访客超300万人次。
为降低项目建设对周边渔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港口城建设过程中还积极开展“渔民改善计划”,累计投入约5.5亿斯里兰卡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40斯里兰卡卢比)资金,有效改善了项目周边渔业设施和渔民生活环境,近80个渔民协会、约1.3万名渔民从中受益;长期开展的“科伦坡美丽海滩计划”是通过由专人定期清理绵延5公里长的科伦坡南郊海滩,呼吁民众共同维护全岛海滩卫生,进一步促进中斯文化融合和两国民心联通。
对话港口城
《丝路瞭望》:能否介绍一下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具体情况?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科伦坡港口城是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项目的签约和开工,先后五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亲自将其定位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引擎、地区金融和产业中心、21世纪海上丝路的枢纽(简称“三个定位”)。项目以公(斯政府)私合营开发的方式,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通过绿色填海形成陆域269公顷,可商业开发土地约178公顷,规划建设规模640万平方米,打造世界一流、南亚领先的国际金融和现代产业园。项目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二级开发超过136亿美元,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项目整体开发周期约25年,项目全周期将为当地创造超40万个就业岗位,将成为斯里兰卡打造印度洋商业中心核心载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被誉为南亚“未来之城”。
《丝路瞭望》:港口城项目是一个周期长、工程多、技术要求高的超级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哪些因素是确保项目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港口城项目一是获得了两国领导人高度的关注,不仅是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也是唯一直属总统管辖的斯里兰卡超大型国家战略发展项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发的首个特别经济区,体现了两国之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二是项目开发高度契合斯里兰卡国家发展战略,将成为支撑斯里兰卡构建区域枢纽地位的核心战略支点,推动斯里兰卡成为区域旅游和投资的新热点,真正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三是项目充分借鉴中国在产业园区开发、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的成熟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资本与跨国企业,构建涵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以持续增长的经济价值夯实项目的战略不可替代性。四是港口城依托特区政策创新优势,通过税收优惠、离岸金融等政策创新举措,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区域政策优势,真正把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五是港口城发展成果普惠当地社会,促进中斯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项目有效将文化差异转化为创新合作动能,确保港口城项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丝路瞭望》:如何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项目开工伊始就基于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实施了严格的环境检测,由斯里兰卡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对项目区域的沙石料获取、泥沙运动、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和光学污染等关键指标进行全过程的严格评估和检测,实现“零污染、零事故”,各项环境监测标准均满足当地政府的严格要求,为斯里兰卡基建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此外,项目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工艺,形成了“复杂形态下人工岛总体布置”“印度洋强涌浪环境下半开放式陆域形成一次成型施工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并投入应用,为斯里兰卡基建提供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为斯里兰卡打造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赢得该国历史上首个ENR最佳项目奖,进一步提升了中交海外品牌形象。项目启动区对公众开放以来,已迎来超过300万人次游客,项目绵延2公里、占地13公顷的人工沙滩已成为科伦坡市民休闲娱乐打卡的新地标和稀缺资源。
《丝路瞭望》:中斯两国风俗习惯有很多差异。港口城项目推进中,如何发挥两种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科伦坡港口城十年发展历经重重风险考验,但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并获得更加牢固的民意支持,究其根本是项目本身契合两国的发展战略和惠民利民的属性,同时也得益于项目坚持开展高质量国际传播工作,为项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打下了牢固的民意基础。
自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就立足融入属地、服务项目发展,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主动整合外宣资源,坚持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同步传播。项目通过社交平台、媒体平台、海外智库、社会责任、公众开放、高校合作、国际组织、“中国书架”等“八个抓手”,积极主动对外发声,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中斯文化交流对话和互鉴发展,扩大央企海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企业形象辐射扩散到整个南亚乃至全球。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9-05 撰文/ 本刊记者 高雪华
科伦坡港口城建设项目是中国与斯里兰卡共建“一带一路”的旗帜性项目,也被斯方公认为是该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随着港口城项目启动,古老的“东方十字路口”斯里兰卡因此再次绽放光彩。
斯方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
2025年1月10日,港口城首个永久建筑—游艇码头商业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游艇码头商业项目占地约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斯里兰卡外交部长维吉塔·赫拉特对这座码头的建设给予了极大赞扬。他强调,游艇码头商业项目的开发,将填补南亚地区高端海事服务的空白,吸引更多高净值游客,推动斯里兰卡成为区域旅游和投资的新热点。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航道中心点,素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誉,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连接亚非、辐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支点。基于这样的区位优势,中国与斯里兰卡决定合作开发建设一座海上港口商业新城,计划填海造地269公顷,规划建设规模56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酒店、办公楼、商场等配套设施。工程项目计划5到8年形成初步规模,20到25年全部建设完成。该工程项目的目标是打造南亚地区第一个高端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一个可以容纳25万人的新城。
港口城于2014年9月破土动工,采用公私合营(PPP)的投融资项目。具体来说,斯里兰卡政府负责各种环境、规划和施工许可证,中国港湾负责投融资、规划、施工和运营。项目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11.5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二级开发超150亿美元。中国港湾除了负责项目一二级开发外,还将与斯里兰卡政府共同成立城市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港口城建成后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服务和物业运营管理,并有计划待条件成熟后在金融市场挂牌上市。
斯里兰卡西部大都市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费尔南多亲身经历了港口城从蓝图到落地的过程,对斯里兰卡目前单一最大的这一外国投资项目,他表示“新城与科伦坡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这里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斯里兰卡政府将在港口城内建设科伦坡乃至南亚地区独一无二的金融商业中心,使斯里兰卡成为印度洋地区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
受到两国社会高度关注
项目开工以来,受到中斯两国高层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斯两国多位领导人都曾先后莅临指导视察。2021年,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在斯里兰卡投资论坛上为科伦坡港口城招商引资时表示:“港口城将为科伦坡带来更多机遇,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住宅、商业、社交和娱乐设施的新城。我们的愿景是,使港口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的关键服务枢纽。”
2021年,《科伦坡港口城经济委员会法案》获斯里兰卡议会批准,从立法层面赋予港口城经济特区地位。2023年7月,该法案核心法规《战略重要性企业豁免和激励指引》正式生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或优惠,为港口城吸引外资、产业集聚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入驻港口城,年营收超1亿美元企业占比28%,其中27家企业注册成为战略重要性企业,享受35年超长免税政策,助力斯里兰卡更好融入区域经济布局。
如今,港口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将信息技术、离岸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信息教育、旅游会展确定为六大支柱产业,分两个阶段引导优势目标企业入驻,打造开放型的经贸合作平台。
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开发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城市综合体,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打造全新的中央商务区(CBD)—这样的壮举引发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福布斯》杂志甚至将该项目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斯里兰卡知名主持人印地瓦里·阿姆娃塔也在参观港口城项目后感叹:“这座‘未来之城’初见雏形,将为科伦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受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科伦坡附近海域一度很难发现成规模的珊瑚群。为此,港口城项目施工中建造了总长3.7公里、不规则且可相互咬合的棱体“扭王字块”结构设计的防波堤,既削弱了印度洋季风带来的海浪冲击,也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科伦坡港口城珊瑚群及鱼类现状进行的水下调研统计显示,防波堤珊瑚种类共计75种,鱼类140多种,还发现了波纹唇鱼等稀有物种。
港口城在设计阶段便确定了环保、节能、节材、降排的总体目标。当地政府指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项目工程的沙石料获取、泥沙运动、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和光学污染等关键指标进行全过程严格评估和检测,保证了项目施工的绿色环保。当地专家评估认为“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建设采用的中国技术方案,为斯里兰卡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福祉
自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先后为当地供应商提供专业培训4000余人次。
桑吉瓦是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工程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机电管道工程及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实施。上世纪80年代,桑吉瓦曾赴中国留学,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我终于可以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了。”桑吉瓦表示,如今自己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又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在科伦坡港口城,像桑吉瓦一样的员工还有很多。参与港口城建设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据科伦坡港口城方面介绍,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数万个,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升级。
在科伦坡港口城游艇码头,许多当地市民下班后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休闲。“以前,科伦坡可供市民休息放松的公共场所不多。现在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开着车带孩子们来这里晒晒太阳、品尝美食。”市民普萨尔说。2022年1月,科伦坡港口城游艇码头作为中斯建交65周年庆祝活动的主办场地,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访客超300万人次。
为降低项目建设对周边渔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港口城建设过程中还积极开展“渔民改善计划”,累计投入约5.5亿斯里兰卡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40斯里兰卡卢比)资金,有效改善了项目周边渔业设施和渔民生活环境,近80个渔民协会、约1.3万名渔民从中受益;长期开展的“科伦坡美丽海滩计划”是通过由专人定期清理绵延5公里长的科伦坡南郊海滩,呼吁民众共同维护全岛海滩卫生,进一步促进中斯文化融合和两国民心联通。
对话港口城
《丝路瞭望》:能否介绍一下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具体情况?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科伦坡港口城是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项目的签约和开工,先后五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亲自将其定位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引擎、地区金融和产业中心、21世纪海上丝路的枢纽(简称“三个定位”)。项目以公(斯政府)私合营开发的方式,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通过绿色填海形成陆域269公顷,可商业开发土地约178公顷,规划建设规模640万平方米,打造世界一流、南亚领先的国际金融和现代产业园。项目一级土地开发投资14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二级开发超过136亿美元,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项目整体开发周期约25年,项目全周期将为当地创造超40万个就业岗位,将成为斯里兰卡打造印度洋商业中心核心载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被誉为南亚“未来之城”。
《丝路瞭望》:港口城项目是一个周期长、工程多、技术要求高的超级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哪些因素是确保项目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港口城项目一是获得了两国领导人高度的关注,不仅是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也是唯一直属总统管辖的斯里兰卡超大型国家战略发展项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发的首个特别经济区,体现了两国之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二是项目开发高度契合斯里兰卡国家发展战略,将成为支撑斯里兰卡构建区域枢纽地位的核心战略支点,推动斯里兰卡成为区域旅游和投资的新热点,真正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三是项目充分借鉴中国在产业园区开发、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的成熟经验,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资本与跨国企业,构建涵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以持续增长的经济价值夯实项目的战略不可替代性。四是港口城依托特区政策创新优势,通过税收优惠、离岸金融等政策创新举措,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区域政策优势,真正把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五是港口城发展成果普惠当地社会,促进中斯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项目有效将文化差异转化为创新合作动能,确保港口城项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丝路瞭望》:如何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项目开工伊始就基于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实施了严格的环境检测,由斯里兰卡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对项目区域的沙石料获取、泥沙运动、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噪声和光学污染等关键指标进行全过程的严格评估和检测,实现“零污染、零事故”,各项环境监测标准均满足当地政府的严格要求,为斯里兰卡基建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此外,项目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工艺,形成了“复杂形态下人工岛总体布置”“印度洋强涌浪环境下半开放式陆域形成一次成型施工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并投入应用,为斯里兰卡基建提供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为斯里兰卡打造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赢得该国历史上首个ENR最佳项目奖,进一步提升了中交海外品牌形象。项目启动区对公众开放以来,已迎来超过300万人次游客,项目绵延2公里、占地13公顷的人工沙滩已成为科伦坡市民休闲娱乐打卡的新地标和稀缺资源。
《丝路瞭望》:中斯两国风俗习惯有很多差异。港口城项目推进中,如何发挥两种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科伦坡港口城十年发展历经重重风险考验,但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并获得更加牢固的民意支持,究其根本是项目本身契合两国的发展战略和惠民利民的属性,同时也得益于项目坚持开展高质量国际传播工作,为项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打下了牢固的民意基础。
自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就立足融入属地、服务项目发展,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主动整合外宣资源,坚持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同步传播。项目通过社交平台、媒体平台、海外智库、社会责任、公众开放、高校合作、国际组织、“中国书架”等“八个抓手”,积极主动对外发声,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中斯文化交流对话和互鉴发展,扩大央企海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企业形象辐射扩散到整个南亚乃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