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本刊综合报道
从春节“申遗”成功到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再到“China Travel(中国游)”出圈,2024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全国各口岸查验来华外国人1915万人次,同比上升30%,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上升53.9%。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免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出台,不仅便利了国际旅客,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从144小时到240小时
“现在我们的工作特别饱和,上周只休息了一天。”晚上9点多,在上海工作的英语导游刘礼超结束了一天的带队工作。他表示:“进入旺季以来,境外旅行团都接不过来了。”刘礼超的忙碌背后,体现出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持续升温。
“China Travel”的火爆,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热潮,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优化也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中国首次对部分国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2013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3年11月17日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随着入境游持续火热,在144小时“遇见中国”的基础上,80%以上的外国游客临近期限届满才离开,很多人希望有更充足的时间、到更多地方旅行活动。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的公告》,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毛旭表示:“综合考量各地文化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外国人入境旅游需求等因素,进一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感受开放包容、繁荣稳定、安全有序的新时代中国。”
该政策发布后,过境免签政策适用省份从19个扩展至24个,其中新增或扩大实施9个省份;政策适用口岸从39个增加至60个,增幅54%。放宽优化后,政策适用区域既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又有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等人文地理特色鲜明的地区。
此次政策调整最大特点是允许跨区域通行。一方面方便外国游客合理规划行程,跨省多地进行旅游、商务等活动;另一方面辐射带动各地共享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开放水平、发展外向经济。
2025年上半年,中国把240小时过境免签的“朋友圈”扩大至55个国家。政策的持续放宽优化,带动“China Travel”更加火热。特别是进入暑期,我国各出入境口岸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亲身感受这个古老而现代国家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仅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超6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此外,上海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达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深度体验“China Travel”的魅力
“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让更多外国朋友得以亲身感受中国之美。中国的魅力与活力,也正吸引着更多外国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2024年12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客运港迎来首位申请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外籍旅客艾琳娜,她来自俄罗斯莫斯科,是中国香港的在读大学生。了解到新政策后,当天一早,她便和男朋友一同乘船从中国香港来到南沙客运港,两人计划先在广州旅游2至4天。“我了解到中国刚推出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策,正好学校放寒假,就决定来申请过境免签。”艾琳娜对中国过境免签新政策的持续优化连连称赞。“我非常喜欢来中国旅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真的非常便利、非常友好!”艾琳娜曾去过广东深圳、广西南宁等城市旅游。她表示,这次过境免签政策放宽优化后还想到浙江温州、杭州以及上海旅游。
在一些海外社交平台上,“China Travel”话题已成为不少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壮美山川、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烟火人间等充满活力与魅力的中国,使得国际友人们直呼“OMG”,“硬控”无数外国网友。“中国人非常热情,迎接我们的总是微笑和问候。”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上,一对来自爱尔兰的夫妇、旅行博主“Two MadExplorers”游历中国、品鉴各类美食的短视频持续引发热议,也给许多外国游客“种了草”。
如今,外国游客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更多倾向于放慢节奏,深度体验中华文化。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热衷推介中国地道美食的法国人唐安诺向当地人学习贵州菜——酸汤鱼和红肉;在浙江杭州,来自加拿大的篮球少年品药香、做拔罐、吃药膳,感受中医药文化养生魅力;在福建泉州,国际友人身着汉服、头戴簪花,悠然漫步古城……
游玩之余,外国游客们用照片和视频,真实记录了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他们的镜头,宛如一扇扇“窗”,映照出中国现代都市的繁华盛景以及普通中国人的烟火日常。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表示,入境游持续火热,激活了消费与产业升级双重效应,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上下游行业增长。
今年以来,商务部等6部门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标志性扩消费活动品牌,目前已举办国际消费季、精品首发季、服务消费季等专项活动。“购在中国”不仅成为国内居民的消费热词,也成为国际游客的“潮流之选”。
各地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购在中国·地方站”活动近20场,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各地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各领域优质资源,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显著带动入境消费增长,激发经济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倍,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7200家,比2024年底增长约80%。如今,走在北京、上海的商场、购物中心,经常能看到办理离境退税业务的外国游客。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成为中国吸引国际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
迎“头回客”,让“客回头”
从144小时到240小时,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的拉长,更是开放能级的跃升。“China Travel”的热潮,也使入境旅游火上了全国两会。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入境旅游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提到,首个“非遗版”春节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中国游”,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50%,创历史新高。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报告提到“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在安排2025年工作任务时,报告提出“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外长记者会上表示:“免签‘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容,‘打卡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新风尚。”
“过去两年,在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政策措施助力下,入境游客数量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同时,部分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两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他们真切感受到入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对于今年的入境旅游市场,他们充满信心。
作为一线从业者,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对旅游业迎来利好深有感触。王煜说,中国宣布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后,春秋航空2024年12月的中韩航线机票销量较1月至10月的平均水平增长超六成,上海浦东至釜山的航班,单日韩国籍旅客比例高达80%。
如何才能迎来更多“头回客”?在戴斌看来,应加强和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和旅游线路,对于提升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至关重要。
王煜从细节入手,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手机支付、机票线上预订、标识指引外语翻译、如厕便利化等服务,打通入境游“堵点”问题。
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颖怡看来,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在旅游服务各环节广泛应用智能翻译软件,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畴,景区景点和文博场所要面向外国游客保留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
从路过到驻足,从探索到融入,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印证了中国以开放促发展的坚定信心。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中国欢迎各国朋友来领略美丽、开放、真实的中国。”这扇越开越大的门,正为世界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未来写下生动注脚。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9-05 本刊综合报道
从春节“申遗”成功到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再到“China Travel(中国游)”出圈,2024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全国各口岸查验来华外国人1915万人次,同比上升30%,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上升53.9%。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免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出台,不仅便利了国际旅客,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从144小时到240小时
“现在我们的工作特别饱和,上周只休息了一天。”晚上9点多,在上海工作的英语导游刘礼超结束了一天的带队工作。他表示:“进入旺季以来,境外旅行团都接不过来了。”刘礼超的忙碌背后,体现出中国入境游市场的持续升温。
“China Travel”的火爆,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热潮,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优化也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中国首次对部分国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2013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3年11月17日起,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随着入境游持续火热,在144小时“遇见中国”的基础上,80%以上的外国游客临近期限届满才离开,很多人希望有更充足的时间、到更多地方旅行活动。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的公告》,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毛旭表示:“综合考量各地文化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外国人入境旅游需求等因素,进一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感受开放包容、繁荣稳定、安全有序的新时代中国。”
该政策发布后,过境免签政策适用省份从19个扩展至24个,其中新增或扩大实施9个省份;政策适用口岸从39个增加至60个,增幅54%。放宽优化后,政策适用区域既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又有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等人文地理特色鲜明的地区。
此次政策调整最大特点是允许跨区域通行。一方面方便外国游客合理规划行程,跨省多地进行旅游、商务等活动;另一方面辐射带动各地共享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开放水平、发展外向经济。
2025年上半年,中国把240小时过境免签的“朋友圈”扩大至55个国家。政策的持续放宽优化,带动“China Travel”更加火热。特别是进入暑期,我国各出入境口岸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亲身感受这个古老而现代国家的独特魅力。数据显示,仅7月1日至10日,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超6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1%。此外,上海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今年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达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深度体验“China Travel”的魅力
“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让更多外国朋友得以亲身感受中国之美。中国的魅力与活力,也正吸引着更多外国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2024年12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客运港迎来首位申请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外籍旅客艾琳娜,她来自俄罗斯莫斯科,是中国香港的在读大学生。了解到新政策后,当天一早,她便和男朋友一同乘船从中国香港来到南沙客运港,两人计划先在广州旅游2至4天。“我了解到中国刚推出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策,正好学校放寒假,就决定来申请过境免签。”艾琳娜对中国过境免签新政策的持续优化连连称赞。“我非常喜欢来中国旅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真的非常便利、非常友好!”艾琳娜曾去过广东深圳、广西南宁等城市旅游。她表示,这次过境免签政策放宽优化后还想到浙江温州、杭州以及上海旅游。
在一些海外社交平台上,“China Travel”话题已成为不少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壮美山川、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烟火人间等充满活力与魅力的中国,使得国际友人们直呼“OMG”,“硬控”无数外国网友。“中国人非常热情,迎接我们的总是微笑和问候。”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上,一对来自爱尔兰的夫妇、旅行博主“Two MadExplorers”游历中国、品鉴各类美食的短视频持续引发热议,也给许多外国游客“种了草”。
如今,外国游客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更多倾向于放慢节奏,深度体验中华文化。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热衷推介中国地道美食的法国人唐安诺向当地人学习贵州菜——酸汤鱼和红肉;在浙江杭州,来自加拿大的篮球少年品药香、做拔罐、吃药膳,感受中医药文化养生魅力;在福建泉州,国际友人身着汉服、头戴簪花,悠然漫步古城……
游玩之余,外国游客们用照片和视频,真实记录了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他们的镜头,宛如一扇扇“窗”,映照出中国现代都市的繁华盛景以及普通中国人的烟火日常。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表示,入境游持续火热,激活了消费与产业升级双重效应,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上下游行业增长。
今年以来,商务部等6部门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标志性扩消费活动品牌,目前已举办国际消费季、精品首发季、服务消费季等专项活动。“购在中国”不仅成为国内居民的消费热词,也成为国际游客的“潮流之选”。
各地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购在中国·地方站”活动近20场,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各地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各领域优质资源,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显著带动入境消费增长,激发经济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倍,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7200家,比2024年底增长约80%。如今,走在北京、上海的商场、购物中心,经常能看到办理离境退税业务的外国游客。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成为中国吸引国际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
迎“头回客”,让“客回头”
从144小时到240小时,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的拉长,更是开放能级的跃升。“China Travel”的热潮,也使入境旅游火上了全国两会。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入境旅游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提到,首个“非遗版”春节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中国游”,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50%,创历史新高。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报告提到“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在安排2025年工作任务时,报告提出“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外长记者会上表示:“免签‘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容,‘打卡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新风尚。”
“过去两年,在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政策措施助力下,入境游客数量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同时,部分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两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他们真切感受到入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对于今年的入境旅游市场,他们充满信心。
作为一线从业者,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对旅游业迎来利好深有感触。王煜说,中国宣布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后,春秋航空2024年12月的中韩航线机票销量较1月至10月的平均水平增长超六成,上海浦东至釜山的航班,单日韩国籍旅客比例高达80%。
如何才能迎来更多“头回客”?在戴斌看来,应加强和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和旅游线路,对于提升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至关重要。
王煜从细节入手,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手机支付、机票线上预订、标识指引外语翻译、如厕便利化等服务,打通入境游“堵点”问题。
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颖怡看来,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在旅游服务各环节广泛应用智能翻译软件,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畴,景区景点和文博场所要面向外国游客保留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
从路过到驻足,从探索到融入,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印证了中国以开放促发展的坚定信心。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中国欢迎各国朋友来领略美丽、开放、真实的中国。”这扇越开越大的门,正为世界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未来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