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9年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正文

张大磊:在光影故事中感受多彩文明

2019-06-11      本刊记者 周晨亮 张也

  • 3-.jpg

    张大磊,中国青年电影导演,因首部长片电影《八月》斩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而被业界和观众熟知。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张大磊3.jpg

    2017年,张大磊携《八月》参加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 524493298.jpg

    电影《八月》拍摄现场。

  • 张大磊1(gai ).jpg

    张大磊在拍摄《蓝色列车》时给俄罗斯演员说戏。

< >

  近年来,亚洲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夺目的票房成绩与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奖的背后,一些巨变也在悄然发生。

  较之前好莱坞大片一家独大后,印度、泰国、伊朗等亚洲小语种影片开始佳作频出;经过动作片、喜剧片多年制霸市场后,院线剧情片、文艺类型片开始逐渐丰富;一批批热爱电影的新生代电影人开始涌现,他们的成长也为日益繁荣的亚洲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中国青年导演张大磊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张大磊作为近几年中国内地新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导演,因首部长片电影《八月》斩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而被业界和观众熟知。在他看来,作为出生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那一代人,正好是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由于国门的开放,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和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亚洲多元化文明的熏陶。而亚洲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电影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则给了他不竭的电影创作灵感。张大磊说:“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群众性的艺术,导演可以用电影的语言和技法立体地表现本土文化。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交流互鉴,可以很好地展示和维护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在电影方面“非常理想主义”的张大磊特别钟情于中国1980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可能是童年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张大磊说,“我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小时候,家乡那些国营工厂、露天影院、老式大梁自行车、图书馆里对知识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这些童年烙印在脑海里的影像符号,一直是我电影创作的灵感基础。”于是,一部承载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回忆的剧情长片《八月》,经过前期29天的紧张拍摄,通过极少的台词,几近黑白纪录片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孕育而生。

  “其实整部电影的人物、情节,乃至发生的城市环境都是来自童年的回忆,所以观众在观影后都觉得排得很真实,其实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因为你的历史、你的文化是真实的,而电影只是导演通过自己最擅长或熟悉的电影语言和技法折射出某段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张大磊坦言在他当年学习电影导演的时候,深受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北野武等日本大师级导演的影响,尤其是小津安二郎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他说:“日本是亚洲最早引进电影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较为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同时也努力表现自己的民族特性。小津安二郎、黑泽明这些电影大师都善于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中去,使他们的电影作品彰扬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小津描写的是典型的传统的日本家庭生活,可以说,他究其一生,拍摄的所有影片清晰地构建出战后日本普通家庭生活的空间和故事。”

  当谈到如今的亚洲电影市场时,张大磊如数家珍地说:“无论是荣获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去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还是在中国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都是一次推介当地文化和文明的良机。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获奖电影进入商业院线、走进大银幕,这不仅仅是每位亚洲电影人的梦想,也是如今亚洲电影文化交流大繁荣的最好佐证。”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张大磊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张大磊:在光影故事中感受多彩文明

2019-06-11      本刊记者 周晨亮 张也

  近年来,亚洲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夺目的票房成绩与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奖的背后,一些巨变也在悄然发生。

  较之前好莱坞大片一家独大后,印度、泰国、伊朗等亚洲小语种影片开始佳作频出;经过动作片、喜剧片多年制霸市场后,院线剧情片、文艺类型片开始逐渐丰富;一批批热爱电影的新生代电影人开始涌现,他们的成长也为日益繁荣的亚洲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中国青年导演张大磊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张大磊作为近几年中国内地新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导演,因首部长片电影《八月》斩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而被业界和观众熟知。在他看来,作为出生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那一代人,正好是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人。由于国门的开放,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和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亚洲多元化文明的熏陶。而亚洲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电影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则给了他不竭的电影创作灵感。张大磊说:“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群众性的艺术,导演可以用电影的语言和技法立体地表现本土文化。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交流互鉴,可以很好地展示和维护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在电影方面“非常理想主义”的张大磊特别钟情于中国1980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可能是童年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张大磊说,“我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小时候,家乡那些国营工厂、露天影院、老式大梁自行车、图书馆里对知识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这些童年烙印在脑海里的影像符号,一直是我电影创作的灵感基础。”于是,一部承载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回忆的剧情长片《八月》,经过前期29天的紧张拍摄,通过极少的台词,几近黑白纪录片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孕育而生。

  “其实整部电影的人物、情节,乃至发生的城市环境都是来自童年的回忆,所以观众在观影后都觉得排得很真实,其实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因为你的历史、你的文化是真实的,而电影只是导演通过自己最擅长或熟悉的电影语言和技法折射出某段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张大磊坦言在他当年学习电影导演的时候,深受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北野武等日本大师级导演的影响,尤其是小津安二郎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他说:“日本是亚洲最早引进电影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较为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同时也努力表现自己的民族特性。小津安二郎、黑泽明这些电影大师都善于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中去,使他们的电影作品彰扬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小津描写的是典型的传统的日本家庭生活,可以说,他究其一生,拍摄的所有影片清晰地构建出战后日本普通家庭生活的空间和故事。”

  当谈到如今的亚洲电影市场时,张大磊如数家珍地说:“无论是荣获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去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还是在中国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都是一次推介当地文化和文明的良机。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获奖电影进入商业院线、走进大银幕,这不仅仅是每位亚洲电影人的梦想,也是如今亚洲电影文化交流大繁荣的最好佐证。”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张大磊提供)

  • 3-.jpg

    张大磊,中国青年电影导演,因首部长片电影《八月》斩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而被业界和观众熟知。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张大磊3.jpg

    2017年,张大磊携《八月》参加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 524493298.jpg

    电影《八月》拍摄现场。

  • 张大磊1(gai ).jpg

    张大磊在拍摄《蓝色列车》时给俄罗斯演员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