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2020-02-08 撰文 本刊记者 张雪 | 摄影 本刊记者 陈建
开足马力,机器轰鸣,一排排工人在各自工位上紧张忙碌,雪白的防护服原料和半成品布满一条条生产线。2月6日,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医用防护服生产厂。
“我们现在撤下了其他所有产品的生产线,产能全部用来生产医用防护服。” 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介绍,公司从大年初四开始复工,目前紧急购进的40套生产防护服急缺的热封机已经全部由广州运抵工厂,经简单调试后即可投入生产。同时,公司紧急招募的30名熟练操作工人也已经到位,近两天正在加紧培训中。设备和人员到位后,工厂可实现24小时运转,计划5天后产能达到日产5000套,随着工人操作熟练度的增加,未来还有望提高到日产10000套。
“我们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30万套防护服的订单。”王旭光介绍说,接到北京市政府防控疫情的紧急任务后,公司用3天时间将生产军用帐篷的3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该车间已于2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公司两个车间共计5000余平米的生产车间,200名工人全力投入生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成为紧缺的医用防护资源。为了保证生产不间断,据王旭光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60万套医用防护服原材料的采购。
感谢,感谢各级政府的紧急协调,感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兄弟工厂不计回报的驰援……采访中,王旭光把“感谢”一直挂在嘴边。接到紧急任务后,人员紧缺是摆在王旭光面前的最大难题。在北京市政府、平谷区政府紧急协调下,北京华阳服装厂、北京市同乐制帽厂、北京日升制衣有限公司共计130名有经验的一线工人驰援邦维,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4家工厂的工人重新编组,统一调配,全部投入到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产能。
“2003年SARS的时候,我们公司是第一家进驻北京市防护服的企业,汶川地震、禽流感,国家每次遇到突发事件,我们都是紧急动员,积极做贡献,这在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军队、消防、特警、工业和卫生应急等多领域特殊防护服装的公司,面对疫情,王旭光不得不推掉已经签约的订单。王旭光坦言,损失一定会有,但面对国家的困难,企业义不容辞。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02-08 撰文 本刊记者 张雪 | 摄影 本刊记者 陈建
开足马力,机器轰鸣,一排排工人在各自工位上紧张忙碌,雪白的防护服原料和半成品布满一条条生产线。2月6日,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医用防护服生产厂。
“我们现在撤下了其他所有产品的生产线,产能全部用来生产医用防护服。” 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介绍,公司从大年初四开始复工,目前紧急购进的40套生产防护服急缺的热封机已经全部由广州运抵工厂,经简单调试后即可投入生产。同时,公司紧急招募的30名熟练操作工人也已经到位,近两天正在加紧培训中。设备和人员到位后,工厂可实现24小时运转,计划5天后产能达到日产5000套,随着工人操作熟练度的增加,未来还有望提高到日产10000套。
“我们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30万套防护服的订单。”王旭光介绍说,接到北京市政府防控疫情的紧急任务后,公司用3天时间将生产军用帐篷的3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该车间已于2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公司两个车间共计5000余平米的生产车间,200名工人全力投入生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成为紧缺的医用防护资源。为了保证生产不间断,据王旭光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60万套医用防护服原材料的采购。
感谢,感谢各级政府的紧急协调,感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兄弟工厂不计回报的驰援……采访中,王旭光把“感谢”一直挂在嘴边。接到紧急任务后,人员紧缺是摆在王旭光面前的最大难题。在北京市政府、平谷区政府紧急协调下,北京华阳服装厂、北京市同乐制帽厂、北京日升制衣有限公司共计130名有经验的一线工人驰援邦维,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4家工厂的工人重新编组,统一调配,全部投入到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产能。
“2003年SARS的时候,我们公司是第一家进驻北京市防护服的企业,汶川地震、禽流感,国家每次遇到突发事件,我们都是紧急动员,积极做贡献,这在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军队、消防、特警、工业和卫生应急等多领域特殊防护服装的公司,面对疫情,王旭光不得不推掉已经签约的订单。王旭光坦言,损失一定会有,但面对国家的困难,企业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