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战疫:转产扩能,依文的“转型”之路

2020-02-20      撰文 本刊记者 张劲文 | 摄影 本刊记者 段崴

  • DUAN5619.jpg

    缝纫生产线的工人穿着防护服加紧生产隔离衣。孙女士(右前),老家在河北,已经在生产线上工作了一个多星期,每天能生产40件左右隔离衣。“防护服密不透气,不一会儿就会一身是汗。”孙女士说。

  • DUAN5690.jpg

    在缝纫生产线的工人每两小时要进行一次手消毒作业。

  • DUAN5659.jpg

    缝纫生产线的工人虽然戴着橡胶手套略有不便,但还是认真细致处理每一个细节。

  • DUAN5594.jpg

    每台平缝机都要进行设备使用记录,便于查阅操作时间和操作人。

  • DUAN5585.jpg

    为防止原材料产生静电,缝纫生产线周围一直要用加湿器保持湿度。

  • DUAN5655.jpg

    老家在黑龙江的张女士(左)在检查隔离衣的产品质量。每天经她手检查的隔离衣在500套左右。穿脱一次防护服要用很长时间,耽误生产进度,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她们都尽量少喝水。“我们要做到认真细致,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标明报废。穿上防护服又闷又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辛苦。”

  • DUAN5847.jpg

    工人进入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前要经过两道更衣区,进行更衣、消杀等多重准备。

  • DUAN5777.jpg

  • DUAN5857.jpg

    在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工人们紧张忙碌地给防护服压条,平均完成一件防护服压条需要3分钟左右时间。

  • DUAN5813.jpg

    有的工人还在自己穿着的防护服上写上“加油”等字样,为自己和工友们打气。

  • DUAN5808.jpg

    在转产过程中,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自己有很多感动:“工厂还没有复工,工人们听从召唤赶了回来,穿上从没穿过的防护服在车间里埋头苦干。防护服得用压条压住每一个针眼,需要3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技术要求高,抽调到压条组的工人二话不说就上岗。”

< >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国,也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神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医疗物资生产商在增产扩能,很多相关领域的民企也加入其中,依文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依文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关于服装企业扩能转产的号召,完成了一次快速的“转型”。

  22日至219日,他们用了18天的时间,在中关村丰台园九州通产业园租用了厂房,开辟出隔离衣与防护服的生产线,并改造了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同时还进行了测试生产。220日,依文集团开始了正式生产,预计实现日产日常防护服5千至1万件、隔离衣1万件以上。回想起18个昼夜的废寝忘食,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作为一家成长了26年的企业,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我希望跟我们的团队去承担这一份责任。”

“我行其难”的担当与付出

  时间回溯到127日,农历大年初三,也是疫情重灾区武汉“封城”的第五天,无论是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还是在疫区之外的人们,都在为医疗物资的紧缺发愁。这一天,依文开始去物资工厂大批量采买医疗物品,计划以此来支援武汉的战疫。然而,这次采买,让夏华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医用物资。”

  夏华说:“钱,大家有就可以捐出来;但是物资,有时候就算捐了钱也买不到。”那时,北京市政府传达了关于鼓励企业转产支援战疫的文件,想到依文所在的服装行业应该是最可行的、最快速的转产行业时,一个想法在她的脑海中逐渐成型并最终落实:响应号召,转产扩能。

  决定的背后,是接踵而至的考验。因为这是一次快速转产,所以工序的调整是头一个大麻烦。“我们原本从事服装的制作,所用的是一个大产线的工序。一批面料裁剪完成,所有的工人就能够马上开始车缝。但是防护服与隔离衣所用的是小产线工序,而且在试生产阶段,每一道工序都可能随时停止,再加上原料短缺,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自从决定转产的那天起,夏华事必躬亲,每天的休息时间一再压缩。

  转产扩能,是夏华在充分考虑了集团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生产一套隔离衣,需要经过车缝与包边工序;生产一套防护服,除了车缝、包边外,还需要经过压条与消杀工序。而这些工序,依文的工人们都是熟悉的。

  在产业园二层的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工人们紧张忙碌地进行着防护服的压条工序。夏华介绍说:“最麻烦的一道工序,应该就是这道压条工序。这道工序要求工人熟练操作压胶机,迅速地将防护服的针孔和线脚压胶密封,以确保防护服的隔离性,而且要求平整。”为了完成快速转产,她将原来制作冲锋衣、外衣、夹克等生产线上从事压条工序的熟练工人调配到这里。“防护服的生产是十分严谨的工作,需要做到完美的程度,所以我们过去10天左右一直在进行测试生产,每一道工序我们都要不断地验证。”

  “返京员工要经过隔离期才能复产。现在我们在这里有近300名工人,90%都是从原来的生产线上调配来的,只有10%左右的人是新招聘来的。同时,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招聘工作不好进行。但是生产医疗物资又是当务之急,所以每天都有两批工人轮流工作。”

  夏华坦言,过去的十多天里,她一直在紧张和压力中度过,但集团的员工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支持着她。“这段时间,我们虽然不在战疫的一线,但是也在努力为战疫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很自豪,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集团上下都体现出了自己应有的担当。”

众志成城的收获与惊喜

  要打赢一场攻坚战,需要众志成城的团结。而依文集团的此次转产扩能,也得到了各界的襄助。每一天,夏华都会收获惊喜和感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这次战疫事业中,我们全国上下都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18天心无旁骛的转产扩能,其背后是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夏华说:“原材料紧缺的时候,工信部专门派人帮我们协调进货渠道,北京市政府有专门机构跟我们对接;厂房的协调,丰台区政府出了很多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药监系统还上门指导我们的生产标准……这次转产过程,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一次高效的工作。”

  此外,金融机构也积极地介入其中。在转产的过程中,依文要改造10万级净化车间、添置专业的设备、采买原材料,而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当得知依文为了战疫启动转产时,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方庄支行第一时间与夏华取得了联系,并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办公、周末线上审议审批,最终于211日为依文投放了500万元的低息贷款。“除了我们固有的资金外,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让我们能够很好应对资金的流动。”夏华说。更令她惊喜的是,这段时间,还有许多金融机构主动跟她联系,表示提供贷款的意向。“相信将来,我们还能申请到其他的低息贷款,为扩大产能做好资金准备。”

  为了在220日前实现正式生产,依文走的是一条高成本的转产道路,用夏华的话说就是“不计代价”。但这种“不计代价”的付出,却意外地收获了许多“不计代价”的回报。

  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外,夏华指着生产线上的隔离服说:“为了采买原料,我们花了很大心血。而那个防护服上压条工艺原料的采买,是最麻烦的,但也是很令我感动的。”

  这种原材的供货大头在广东,物流是难题。有时候,即使依文派去采购的员工第一时间拿到了出厂货物,但怎样运回北京却颇费脑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夏华便向身在广东的老朋友们求助。“这种时候,只要人在广东,不管是朋友、原来的学生,还是结识的企业家,我都一一去‘打扰’。”

  这些天,夏华打了几十通电话,但不管是谁接到她的请求,都是一样的口径:“你等着我”“我马上来”。“真的,他们毫不犹豫。等到了机场后,他们就用行李箱装好我要的原材料,亲自坐飞机送来。等到了北京,把货交给我们后,又直接再买张机票飞回去。”想起这些朋友,夏华难掩感激之情。

  220日,依文如期完成了转产,正式开始生产隔离衣与防护服。这些物资,都将会由国家收储,用以支援全国各地的战疫事业。谈到疫情结束后的生产规划,夏华说:“让一部分员工回到原来的岗位,而一部分相对专业的员工,我们希望还是根据国家的需求,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

上一页

下一页

战疫:转产扩能,依文的“转型”之路

2020-02-20      撰文 本刊记者 张劲文 | 摄影 本刊记者 段崴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国,也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神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医疗物资生产商在增产扩能,很多相关领域的民企也加入其中,依文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依文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关于服装企业扩能转产的号召,完成了一次快速的“转型”。

  22日至219日,他们用了18天的时间,在中关村丰台园九州通产业园租用了厂房,开辟出隔离衣与防护服的生产线,并改造了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同时还进行了测试生产。220日,依文集团开始了正式生产,预计实现日产日常防护服5千至1万件、隔离衣1万件以上。回想起18个昼夜的废寝忘食,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作为一家成长了26年的企业,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我希望跟我们的团队去承担这一份责任。”

“我行其难”的担当与付出

  时间回溯到127日,农历大年初三,也是疫情重灾区武汉“封城”的第五天,无论是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还是在疫区之外的人们,都在为医疗物资的紧缺发愁。这一天,依文开始去物资工厂大批量采买医疗物品,计划以此来支援武汉的战疫。然而,这次采买,让夏华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医用物资。”

  夏华说:“钱,大家有就可以捐出来;但是物资,有时候就算捐了钱也买不到。”那时,北京市政府传达了关于鼓励企业转产支援战疫的文件,想到依文所在的服装行业应该是最可行的、最快速的转产行业时,一个想法在她的脑海中逐渐成型并最终落实:响应号召,转产扩能。

  决定的背后,是接踵而至的考验。因为这是一次快速转产,所以工序的调整是头一个大麻烦。“我们原本从事服装的制作,所用的是一个大产线的工序。一批面料裁剪完成,所有的工人就能够马上开始车缝。但是防护服与隔离衣所用的是小产线工序,而且在试生产阶段,每一道工序都可能随时停止,再加上原料短缺,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自从决定转产的那天起,夏华事必躬亲,每天的休息时间一再压缩。

  转产扩能,是夏华在充分考虑了集团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生产一套隔离衣,需要经过车缝与包边工序;生产一套防护服,除了车缝、包边外,还需要经过压条与消杀工序。而这些工序,依文的工人们都是熟悉的。

  在产业园二层的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工人们紧张忙碌地进行着防护服的压条工序。夏华介绍说:“最麻烦的一道工序,应该就是这道压条工序。这道工序要求工人熟练操作压胶机,迅速地将防护服的针孔和线脚压胶密封,以确保防护服的隔离性,而且要求平整。”为了完成快速转产,她将原来制作冲锋衣、外衣、夹克等生产线上从事压条工序的熟练工人调配到这里。“防护服的生产是十分严谨的工作,需要做到完美的程度,所以我们过去10天左右一直在进行测试生产,每一道工序我们都要不断地验证。”

  “返京员工要经过隔离期才能复产。现在我们在这里有近300名工人,90%都是从原来的生产线上调配来的,只有10%左右的人是新招聘来的。同时,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招聘工作不好进行。但是生产医疗物资又是当务之急,所以每天都有两批工人轮流工作。”

  夏华坦言,过去的十多天里,她一直在紧张和压力中度过,但集团的员工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支持着她。“这段时间,我们虽然不在战疫的一线,但是也在努力为战疫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很自豪,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集团上下都体现出了自己应有的担当。”

众志成城的收获与惊喜

  要打赢一场攻坚战,需要众志成城的团结。而依文集团的此次转产扩能,也得到了各界的襄助。每一天,夏华都会收获惊喜和感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这次战疫事业中,我们全国上下都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18天心无旁骛的转产扩能,其背后是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夏华说:“原材料紧缺的时候,工信部专门派人帮我们协调进货渠道,北京市政府有专门机构跟我们对接;厂房的协调,丰台区政府出了很多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药监系统还上门指导我们的生产标准……这次转产过程,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一次高效的工作。”

  此外,金融机构也积极地介入其中。在转产的过程中,依文要改造10万级净化车间、添置专业的设备、采买原材料,而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当得知依文为了战疫启动转产时,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方庄支行第一时间与夏华取得了联系,并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办公、周末线上审议审批,最终于211日为依文投放了500万元的低息贷款。“除了我们固有的资金外,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让我们能够很好应对资金的流动。”夏华说。更令她惊喜的是,这段时间,还有许多金融机构主动跟她联系,表示提供贷款的意向。“相信将来,我们还能申请到其他的低息贷款,为扩大产能做好资金准备。”

  为了在220日前实现正式生产,依文走的是一条高成本的转产道路,用夏华的话说就是“不计代价”。但这种“不计代价”的付出,却意外地收获了许多“不计代价”的回报。

  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外,夏华指着生产线上的隔离服说:“为了采买原料,我们花了很大心血。而那个防护服上压条工艺原料的采买,是最麻烦的,但也是很令我感动的。”

  这种原材的供货大头在广东,物流是难题。有时候,即使依文派去采购的员工第一时间拿到了出厂货物,但怎样运回北京却颇费脑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夏华便向身在广东的老朋友们求助。“这种时候,只要人在广东,不管是朋友、原来的学生,还是结识的企业家,我都一一去‘打扰’。”

  这些天,夏华打了几十通电话,但不管是谁接到她的请求,都是一样的口径:“你等着我”“我马上来”。“真的,他们毫不犹豫。等到了机场后,他们就用行李箱装好我要的原材料,亲自坐飞机送来。等到了北京,把货交给我们后,又直接再买张机票飞回去。”想起这些朋友,夏华难掩感激之情。

  220日,依文如期完成了转产,正式开始生产隔离衣与防护服。这些物资,都将会由国家收储,用以支援全国各地的战疫事业。谈到疫情结束后的生产规划,夏华说:“让一部分员工回到原来的岗位,而一部分相对专业的员工,我们希望还是根据国家的需求,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

  • DUAN5619.jpg

    缝纫生产线的工人穿着防护服加紧生产隔离衣。孙女士(右前),老家在河北,已经在生产线上工作了一个多星期,每天能生产40件左右隔离衣。“防护服密不透气,不一会儿就会一身是汗。”孙女士说。

  • DUAN5690.jpg

    在缝纫生产线的工人每两小时要进行一次手消毒作业。

  • DUAN5659.jpg

    缝纫生产线的工人虽然戴着橡胶手套略有不便,但还是认真细致处理每一个细节。

  • DUAN5594.jpg

    每台平缝机都要进行设备使用记录,便于查阅操作时间和操作人。

  • DUAN5585.jpg

    为防止原材料产生静电,缝纫生产线周围一直要用加湿器保持湿度。

  • DUAN5655.jpg

    老家在黑龙江的张女士(左)在检查隔离衣的产品质量。每天经她手检查的隔离衣在500套左右。穿脱一次防护服要用很长时间,耽误生产进度,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她们都尽量少喝水。“我们要做到认真细致,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标明报废。穿上防护服又闷又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的辛苦。”

  • DUAN5847.jpg

    工人进入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前要经过两道更衣区,进行更衣、消杀等多重准备。

  • DUAN5777.jpg

  • DUAN5857.jpg

    在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工人们紧张忙碌地给防护服压条,平均完成一件防护服压条需要3分钟左右时间。

  • DUAN5813.jpg

    有的工人还在自己穿着的防护服上写上“加油”等字样,为自己和工友们打气。

  • DUAN5808.jpg

    在转产过程中,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自己有很多感动:“工厂还没有复工,工人们听从召唤赶了回来,穿上从没穿过的防护服在车间里埋头苦干。防护服得用压条压住每一个针眼,需要3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技术要求高,抽调到压条组的工人二话不说就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