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2020·影观西藏】 >> 正文

【本刊专稿】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

2020-09-25      人民画报

  • xx20080504503(1).jpg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后,有一片水清林幽之所,古柳蟠生,碧波清澈。这就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宗角禄康。这里是拉萨市民休闲娱乐、进行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请修图 让人物衣着不要显得脏.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亚中村,老奶奶在游客镜头前有些害羞,两位小孙子见状笑个不停。亚中村位于平均海拔3850米的伊日大峡谷,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景色宜人,随着道路交通的完善,绿水青山环抱的小村庄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5c9c57b9f2e140e755ef1381bc53fcb.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昌都实 验小学校史展览馆,小讲解员格桑卓玛(10 岁)、卓玛拥宗(10岁)、杨嘉雯(11岁)、永青巴珍(10岁)(从左至右)在一起练习讲解。该小学始建于1951年,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经过近70 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管理更加规范,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雪域高原上结出累累硕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7.jpg

    2020年8月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村民边格(右)和次仁玉珍在小茶馆门前聊天。当地通过“党建引路、能人带动、共促脱贫”的思路,提出百名牧民党员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扶志+扶智”结对活动,实行“一对一”帮扶,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督促贫困户通过劳动树立主动脱贫意识。2019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35.jpg

    2020年8月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SOS儿童村第十七号家庭,今年50岁的妈妈普布卓玛(前排左)和儿子益西加才(后排中)、女儿吉措姆(后排右)、女儿丹增卓玛(后排左)、女儿巴桑拉姆在他们家的院子里合影。拉萨SOS儿童村是国家民政部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中国第九所儿童村,2001年6月2日正式开村。目前,拉萨SOS儿童村共有17户家庭、149名孩子。开村至今,拉萨SOS儿童村共抚育孩子262名,离村孩子都已实现就业,在社会各行各业做出积极贡献。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p24-25 保留图片原色调图.jpg

    2020年7月25日,航拍夜色中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昌都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45.jpg

    2020年7月31日,航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尺牍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该搬迁点位于丁青县尺牍镇西南部,共修建易地搬迁及灾后重建住房312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档立卡户189户、1016人。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78.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卡若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的学员们正在学习烹饪技能。该中心于2018年4月开办,目前开设27种专业,对周边农牧民、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713.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加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在制作菌棒。2019年开始,加林村通过与引进的合作企业共同经营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天接受11位村民在基地工作,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3119002915.jpg

    2020年7月3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津鹏产业园区,50岁的扎西(左一)和乡亲们在修整花卉。扎西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病在家,21岁的大儿子在陕西咸阳上大学,17岁的小儿子在昌都读高中,生活的担子压在扎西身上。现在,她在津鹏产业园区上班,每月收入3600元,贫困生活得到了改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af592f46b09b7572e54c0c28cae8d5d.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该院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在西藏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历经近70年的传承与发展,医院目前已成为医疗环境优美、现代高新设备齐全、医疗技术水平取得全面提升的综合医院。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51330513.jpg

    2020年7月24日,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江 卡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罗布坐在新家的长 椅上。罗布今年60岁,和村民一起搬进了吉塘特色小镇,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罗布一家以前以耕种土地为生,现在土地流转种植林木,每年有固定收入。他还做些木匠和裁缝活,收入多了,日子越来越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6a5c2d21205b26d83940d168cf98700.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新区文创企业孵化器培育的卓越噶赤传统唐卡绘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嘎玛嘎赤画派画师扎西多加(右二)、儿子扎西江村(右三)和儿媳益西曲措(左一)一家展示他们共同创作的唐卡作品。他们在创作中吸收了工笔画的传统技法,创作出新颖的唐卡作品。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51.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航拍坐落在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的强巴林寺。该寺由宗喀巴弟子西绕松布于1444年创建,因寺内主供强巴佛(即弥勒佛)而得名。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613.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强巴林寺,讲解员次仁多吉。次仁多吉生于昌都市卡若区沙贡乡,他自学3年佛教书籍,2008年通过考试进入强巴林寺。由于他的汉语普通话说得好,当上了强巴林寺的解说员。现在他是寺 庙民主管委会成员,负责接待信众和游客,向他们介绍强巴林寺的历史。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08391.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伊日大峡谷。伊日大峡谷平均海拔3850米,长约10公里。这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随着道路交通的完善,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1712.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生态森林小学,11岁的五年级学生斯朗曲措正在朗读藏文单词。这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创建于1994年,目前在校学生335人,共开设8个班级,包括一到六年级以及学前两 个班级。伊日乡小学在建设之时没有破坏掉一棵林木,让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学校”。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17124.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生态森林小学,学生们在做课间操。这里的课间操又叫“非遗操”,几乎包括了昌都市各县区的所有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态,有昌都锅庄舞、芒康弦子舞、类乌齐岭卓舞、雪山舞和察雅藏戏等。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3008322511.jpg

    2020年7月29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老人们坐在建有 巨大阳光暖棚的供养中心楼前休息。该中心位于丁青县城老区,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880.71万元,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集颐养、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是近年来丁青县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18.jpg

    2020年8月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航拍位于加日村旁海拔4780米的牧场。当地靠走合作化道路,“抱团”发展,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418.jpg

    2020年7月3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海拔3800多米的特色小镇荣布镇,当地居民在索县立志商贸公司扶贫点的茶馆里喝茶。荣布镇位于那曲市索县东部,地处317国道交通要道。为推进产业发展,荣布镇把“特镇建设”、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集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发展于一体的那曲“东大门接待窗口”,做好本地资源项目的建设,引进多种可持续产业模式,不断转变传统的农耕养殖观念,形成“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公司+企业+贫困户”等多种致富链条。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524.jpg

    2020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中学,16岁的初一学生澳加在练习藏语书法。该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学校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是一所一校两牌的县级初级中学。现有初中在校生1057人、职教长线班学生90人。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512.jpg

    2020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中学,13岁的初二学生次旦旺姆(左)和12岁的初一学生罗吉在课余时间学习电子琴。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齐全,2011年正式启动职业教育,开设了缝纫班、绘画班、藏医班、厨师班等长线专业,对发展和带动巴青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421598421720_.pic_hd.jpg

    2020年8月2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城,普保镇多尔格村牧民经济合作社开办的藏装店。2012年6月,普保镇多尔格村成立了牧民经济合作社,依托现有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引擎,建立了高海拔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绵羊育肥基地、莫东达热宾馆等实体店。此外,合作社还融入了副食百货批发零售商店、民族手工业加工、茶馆、网吧等多种经营。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411598421684_.pic_hd.jpg

    2020年8月3日,海拔478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39岁的村民拉层和44岁的妻子琼吉在家中。2015年之前,他们和两个女儿全家全年总收入不到8000元。2018年他们以16头牦牛和32只绵羊入股村合作社。2019年,他们从村合作社分红获得1.5万元、从生态岗位收入4300元,拉层还通过开车跑运输收入了1.56万元。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101323372.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湖,圣象天门景区风光。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青龙乡5村境内、圣湖纳木错北部恰多朗卡岛上。圣象天门以优美的姿态矗立在纳木错北岸,自然与人文相互搭配,构成天地间美丽的画卷。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1004707.jpg

    2020年8月10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们在八廓街游览、驻足。远处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28.jpg

    2020年8月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SOS儿童村第十一号家庭中,16岁的德吉拉姆(右)和18岁的赤烈错姆在帮喜欢种花的母亲浇水。拉萨SOS儿童村是国家民政部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中国第九所儿童村,由拉萨市民政局主管,位于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0905581.jpg

    2020年8月9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僧人、游客、快递员行色匆匆。在雪域高原,生活的节奏也在加快。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当吉仁赛马场,骑手们在2020“当吉仁”当雄赛马节开幕式上做马术表演。当日,为期7天的赛马节正式拉开序幕。“当吉仁”赛马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300余年历史,是当雄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1.jpg

    2020“当吉仁”当雄赛马节开幕式后,赛马场后面的帐篷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7.jpg

    近年在赛马节上取得过好成绩的小骑手们开心地东张西望。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128.jpg

    23岁的当雄县艺术团演员强拉和来自乡镇的业余演员一起,等待为观众献上一场盛大的歌舞盛宴。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db6487a2866a42dcad9c24bd965baa.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夜空下的“大鹏展翅”雕塑。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101313401.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湖扎西半岛游人如织。扎西半岛也叫吉祥爱情岛,是纳木错最大的半岛,也是游览纳木错最重要的景点,还是纳木错宗教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0905643.jpg

    2020年8月9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东路,布达拉宫旁繁华的商业街。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

  20208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再次召开的有关西藏工作的重要会议,释放出的重要信号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进入了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西藏各族儿女正意气风发、携手同行,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

  《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徐讯来到西藏,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用镜头见证与记录那里的改变与不变。

 

过昌都

  昌都,被誉为“藏东明珠”,它在群山怀抱之中,地处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咽喉,它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东大门”。“昌都”藏语意为“两河汇合处”,扎曲河与昂曲河在这里汇合,成为澜沧江,滚滚向南。

  昌都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地级市。195010月,昌都解放,从此拉开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序幕。伫立在昌都行政中心广场上的昌都解放纪念碑被鲜花围绕,默默地诉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今天,昌都市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指引。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面对市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矛盾,用“立体”建造的理念盘活了城市空间的各要素。如今的昌都高楼林立,水、电、气、路、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江携水,历史轮回。作为曾经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昌都如今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借景地探索出了一条蓬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位于昌都市察雅县的吉塘镇,以“一轴、一街、多区”的规划布局,充分用活用好地理环境优势,打造藏东地区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点,完成了这座“安逸美丽之坝”的蝶变。为了帮助更多的藏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昌都市丁青县还建立了尺牍镇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以及服务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残障人士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昌都市卡若区建立了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开设27种培训专业,为昌都年轻人提供人生发展的更多选择。

  为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昌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的昌都市实验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校园里,校史纪念馆明亮整齐,“未来教室”中多媒体技术先进融合,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求知的双眸,让人真切地感到梦想在这里慢慢发芽。

  昌都的魅力不仅在为藏东展现出的发展“新气象”,更在它那隐藏的古老象雄文明中、在文成公主与茶马古道的相遇之处。有学者认为象雄文明是藏民族古代先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远古起源之一。象雄,在藏语中意为“大鹏的故乡”,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有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7世纪前达到鼎盛。远古时代,面对严峻的自然生存环境,象雄人希望有一种巨大的动物能把人类带向天空,去解锁自然奥秘,解除人世烦扰,因此幻化出了大鹏鸟的形象,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图腾加以崇拜。矗立在昌都市天津广场上的“大鹏展翅”雕塑闪耀着荣耀的光芒,彰显着象雄图腾的独特魅力。

  昌都一带还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枢纽地区。昌都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大河的走向为开拓昌都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昌都地区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和融合之地。距离昌都市中心三四个小时车程的类乌齐县,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域内山川风貌与万里之遥的阿尔卑斯山风光相似,被誉为“西藏小瑞士”。在类乌齐众多的高山峡谷中,位于伊日乡的伊日大峡谷以其山石雄奇、林森木秀、大部分区域仍保持自然原生状态而闻名。

  昌都卡若区与《格萨尔王传》密不可分。卡若区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的主要地方之一,曾出现过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著名艺人学图旺波。每逢节日和重大喜庆之日人们都要表演民间歌舞,服装艳丽,风格既粗犷豪迈,又阿娜多姿,唱腔悦耳、动人心魄,充分体现了康区藏民族的民族特色。另外,著名说唱艺人扎巴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格萨尔》事业,老人于198611月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生前共说唱《格萨尔王传》25部,近60万诗行,600多万字。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最完整的一套艺人说唱本。它凝聚着扎巴老人的智慧和艺术天才,是新时期《格萨尔》抢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昌都古城的形成,与昌都强巴林寺的兴建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先有人居住,才有兴建寺庙的需求;兴建了寺庙,进而促进了村镇形成的建设步伐。

  强巴林寺占地约0.33平方公里,寺庙以大经堂和帕巴拉等四大活佛的官邸为主,周围建有护法殿、辩经场、度母殿以及九大扎仓的佛殿等建筑。整个建筑以藏式建筑为主,主殿顶部借鉴内地歇山式金顶。院落重叠,殿堂林立,金碧辉煌,规模宏伟,堪称藏东寺庙建筑的经典之作。

  该寺有四大活佛世系、九大扎仓、八个珠卡,是藏东康区最早、最大的格鲁派寺庙。

  走进庙宇,可以看到高墙累院、僧佛宝相庄严,诵经声不绝于耳。空旷的佛堂内端坐着无数僧人,甚是壮观。僧人们闭目念经,诵经声时而清远喃喃,时而抑扬顿挫,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强巴林寺就像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一座隐藏在横断山脉深处的宫殿。极目望去,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亘古的雪峰、雄伟的建筑,显现着令人震撼的无穷魅力。


上那曲

  关于那曲, 曾有这样的描述——“那曲拥有不一样的山, 她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怀抱之中; 那曲的水也非比寻常, 湖泊星罗棋布, 拥有超级大湖色林错, 河流纵横,是怒江、拉萨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神圣、纯净、梦幻、高雅,仿佛世上所有的美好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那曲,羌塘草原作为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犹如雪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夏天的草原被不同的绿色覆盖,牛羊群如无数的黑白珍珠散落其中,五彩缤纷的小花点缀了汪洋绿海……

  那曲经济自古以农牧业为主。改革开放40多年来,那曲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位于那曲市索县的荣布小镇,地处317国道交通要道,离苯教神山布加雪山仅12公里。原始的自然景观与邦纳寺、热登寺一起构成得天独厚的景观长廊,使荣布镇拥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高原大地,荣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荣布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城镇综合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产业发展,推动着这座城镇振翅腾飞。

  地处藏北高原西部,海拔4750米的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由于没有优势产业支撑,村民长期沿袭传统牧业模式,经济基础薄弱。20126月,多尔格村成立了牧民经济合作社,以草场、牲畜、劳动力入股,实行畜产品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年底按照草场25%、牲畜25%、劳动力50%进行分红,走出了一条海拔4700米的致富路。

  那曲班戈不仅努力走致富路,还不断发扬自身文化底蕴。班戈“谐钦”藏语意为大歌,它主要包括传统锅庄、对歌等表演形式,演出时根据每首歌的歌词内容、节奏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舞步轻快、潇洒大方。经过千年的发展传承,班戈“谐钦”不仅使传统的民间歌舞得到了继承,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在汲取传统民间歌舞营养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文化和时代精神,增加了传统歌舞的时代性和欣赏性,产生了牧民自编自演反映翻身农奴解放后新生活、牧民群众新生活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歌舞。其代表作《天湖之舞》已成为国内外知名艺术表演作品。


到拉萨

  “回到拉萨, 回到布达拉,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心洗清,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每每听到这首郑钧的《回到拉萨》, 都会让人心中升起一种对拉萨的向往与执念。很多旅人都说, 抵达拉萨时, 心中更多的不是激动, 而是平静, 因为这里有太多神秘和圣洁。这大概也是郑钧当年写这首歌时, 用了“”这个字的缘故吧。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然牧场、牛羊肥壮,极净当雄、策马扬鞭。88日,为期7天的2020“当吉仁”赛马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当吉仁赛马场正式拉开序幕。据说17世纪时,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率部队进入西藏,选中拉萨西北部的草原牧养军马,进行军事训练。这片被看好的草原平坦宽阔,天高云淡,水草丰美,故此地被命名为“当雄”,意为“精心挑选的牧场”。历史上蒙古骑兵规定每年举行一次检阅式,后逐渐演变成为了如今的“当吉仁”赛马节。时至今日,“当吉仁”赛马节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规模反而不断扩大,创造性的马术表演也应运而生。在鲜花簇拥的季节里,当雄依旧是桑烟缭绕,万马奔腾,号声长鸣,千人齐舞。牧民对马儿始终有着超越生活的需求,马儿始终是他们释放情感的忠实朋友。世世代代的当雄牧民在每年的七八月雷打不动地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既是当雄牧民最大的草原盛会,也是当雄牧民给予心爱马儿的最高礼赞。

  一段行程,三座城市,无数次快门释放,勾勒出《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走访西藏之路。这片神圣而充满灵性的土地,不仅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亦在当今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发展向前,展现出新时代西藏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记者 徐讯 段崴 董芳 权婧宜

上一页

下一页

【本刊专稿】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

2020-09-25      人民画报

  20208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再次召开的有关西藏工作的重要会议,释放出的重要信号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进入了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西藏各族儿女正意气风发、携手同行,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

  《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徐讯来到西藏,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用镜头见证与记录那里的改变与不变。

 

过昌都

  昌都,被誉为“藏东明珠”,它在群山怀抱之中,地处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咽喉,它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东大门”。“昌都”藏语意为“两河汇合处”,扎曲河与昂曲河在这里汇合,成为澜沧江,滚滚向南。

  昌都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地级市。195010月,昌都解放,从此拉开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序幕。伫立在昌都行政中心广场上的昌都解放纪念碑被鲜花围绕,默默地诉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今天,昌都市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指引。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面对市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矛盾,用“立体”建造的理念盘活了城市空间的各要素。如今的昌都高楼林立,水、电、气、路、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江携水,历史轮回。作为曾经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昌都如今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借景地探索出了一条蓬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位于昌都市察雅县的吉塘镇,以“一轴、一街、多区”的规划布局,充分用活用好地理环境优势,打造藏东地区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点,完成了这座“安逸美丽之坝”的蝶变。为了帮助更多的藏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昌都市丁青县还建立了尺牍镇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以及服务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残障人士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昌都市卡若区建立了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开设27种培训专业,为昌都年轻人提供人生发展的更多选择。

  为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昌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的昌都市实验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校园里,校史纪念馆明亮整齐,“未来教室”中多媒体技术先进融合,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求知的双眸,让人真切地感到梦想在这里慢慢发芽。

  昌都的魅力不仅在为藏东展现出的发展“新气象”,更在它那隐藏的古老象雄文明中、在文成公主与茶马古道的相遇之处。有学者认为象雄文明是藏民族古代先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远古起源之一。象雄,在藏语中意为“大鹏的故乡”,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有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7世纪前达到鼎盛。远古时代,面对严峻的自然生存环境,象雄人希望有一种巨大的动物能把人类带向天空,去解锁自然奥秘,解除人世烦扰,因此幻化出了大鹏鸟的形象,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图腾加以崇拜。矗立在昌都市天津广场上的“大鹏展翅”雕塑闪耀着荣耀的光芒,彰显着象雄图腾的独特魅力。

  昌都一带还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枢纽地区。昌都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大河的走向为开拓昌都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昌都地区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和融合之地。距离昌都市中心三四个小时车程的类乌齐县,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域内山川风貌与万里之遥的阿尔卑斯山风光相似,被誉为“西藏小瑞士”。在类乌齐众多的高山峡谷中,位于伊日乡的伊日大峡谷以其山石雄奇、林森木秀、大部分区域仍保持自然原生状态而闻名。

  昌都卡若区与《格萨尔王传》密不可分。卡若区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的主要地方之一,曾出现过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著名艺人学图旺波。每逢节日和重大喜庆之日人们都要表演民间歌舞,服装艳丽,风格既粗犷豪迈,又阿娜多姿,唱腔悦耳、动人心魄,充分体现了康区藏民族的民族特色。另外,著名说唱艺人扎巴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格萨尔》事业,老人于198611月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生前共说唱《格萨尔王传》25部,近60万诗行,600多万字。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最完整的一套艺人说唱本。它凝聚着扎巴老人的智慧和艺术天才,是新时期《格萨尔》抢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昌都古城的形成,与昌都强巴林寺的兴建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先有人居住,才有兴建寺庙的需求;兴建了寺庙,进而促进了村镇形成的建设步伐。

  强巴林寺占地约0.33平方公里,寺庙以大经堂和帕巴拉等四大活佛的官邸为主,周围建有护法殿、辩经场、度母殿以及九大扎仓的佛殿等建筑。整个建筑以藏式建筑为主,主殿顶部借鉴内地歇山式金顶。院落重叠,殿堂林立,金碧辉煌,规模宏伟,堪称藏东寺庙建筑的经典之作。

  该寺有四大活佛世系、九大扎仓、八个珠卡,是藏东康区最早、最大的格鲁派寺庙。

  走进庙宇,可以看到高墙累院、僧佛宝相庄严,诵经声不绝于耳。空旷的佛堂内端坐着无数僧人,甚是壮观。僧人们闭目念经,诵经声时而清远喃喃,时而抑扬顿挫,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强巴林寺就像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一座隐藏在横断山脉深处的宫殿。极目望去,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亘古的雪峰、雄伟的建筑,显现着令人震撼的无穷魅力。


上那曲

  关于那曲, 曾有这样的描述——“那曲拥有不一样的山, 她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怀抱之中; 那曲的水也非比寻常, 湖泊星罗棋布, 拥有超级大湖色林错, 河流纵横,是怒江、拉萨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神圣、纯净、梦幻、高雅,仿佛世上所有的美好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那曲,羌塘草原作为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犹如雪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夏天的草原被不同的绿色覆盖,牛羊群如无数的黑白珍珠散落其中,五彩缤纷的小花点缀了汪洋绿海……

  那曲经济自古以农牧业为主。改革开放40多年来,那曲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位于那曲市索县的荣布小镇,地处317国道交通要道,离苯教神山布加雪山仅12公里。原始的自然景观与邦纳寺、热登寺一起构成得天独厚的景观长廊,使荣布镇拥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高原大地,荣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荣布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城镇综合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产业发展,推动着这座城镇振翅腾飞。

  地处藏北高原西部,海拔4750米的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由于没有优势产业支撑,村民长期沿袭传统牧业模式,经济基础薄弱。20126月,多尔格村成立了牧民经济合作社,以草场、牲畜、劳动力入股,实行畜产品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年底按照草场25%、牲畜25%、劳动力50%进行分红,走出了一条海拔4700米的致富路。

  那曲班戈不仅努力走致富路,还不断发扬自身文化底蕴。班戈“谐钦”藏语意为大歌,它主要包括传统锅庄、对歌等表演形式,演出时根据每首歌的歌词内容、节奏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舞步轻快、潇洒大方。经过千年的发展传承,班戈“谐钦”不仅使传统的民间歌舞得到了继承,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在汲取传统民间歌舞营养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文化和时代精神,增加了传统歌舞的时代性和欣赏性,产生了牧民自编自演反映翻身农奴解放后新生活、牧民群众新生活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歌舞。其代表作《天湖之舞》已成为国内外知名艺术表演作品。


到拉萨

  “回到拉萨, 回到布达拉,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心洗清,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每每听到这首郑钧的《回到拉萨》, 都会让人心中升起一种对拉萨的向往与执念。很多旅人都说, 抵达拉萨时, 心中更多的不是激动, 而是平静, 因为这里有太多神秘和圣洁。这大概也是郑钧当年写这首歌时, 用了“”这个字的缘故吧。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然牧场、牛羊肥壮,极净当雄、策马扬鞭。88日,为期7天的2020“当吉仁”赛马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当吉仁赛马场正式拉开序幕。据说17世纪时,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率部队进入西藏,选中拉萨西北部的草原牧养军马,进行军事训练。这片被看好的草原平坦宽阔,天高云淡,水草丰美,故此地被命名为“当雄”,意为“精心挑选的牧场”。历史上蒙古骑兵规定每年举行一次检阅式,后逐渐演变成为了如今的“当吉仁”赛马节。时至今日,“当吉仁”赛马节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规模反而不断扩大,创造性的马术表演也应运而生。在鲜花簇拥的季节里,当雄依旧是桑烟缭绕,万马奔腾,号声长鸣,千人齐舞。牧民对马儿始终有着超越生活的需求,马儿始终是他们释放情感的忠实朋友。世世代代的当雄牧民在每年的七八月雷打不动地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既是当雄牧民最大的草原盛会,也是当雄牧民给予心爱马儿的最高礼赞。

  一段行程,三座城市,无数次快门释放,勾勒出《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走访西藏之路。这片神圣而充满灵性的土地,不仅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亦在当今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发展向前,展现出新时代西藏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记者 徐讯 段崴 董芳 权婧宜

  • xx20080504503(1).jpg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后,有一片水清林幽之所,古柳蟠生,碧波清澈。这就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宗角禄康。这里是拉萨市民休闲娱乐、进行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请修图 让人物衣着不要显得脏.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亚中村,老奶奶在游客镜头前有些害羞,两位小孙子见状笑个不停。亚中村位于平均海拔3850米的伊日大峡谷,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景色宜人,随着道路交通的完善,绿水青山环抱的小村庄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5c9c57b9f2e140e755ef1381bc53fcb.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昌都实 验小学校史展览馆,小讲解员格桑卓玛(10 岁)、卓玛拥宗(10岁)、杨嘉雯(11岁)、永青巴珍(10岁)(从左至右)在一起练习讲解。该小学始建于1951年,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经过近70 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管理更加规范,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雪域高原上结出累累硕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7.jpg

    2020年8月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村民边格(右)和次仁玉珍在小茶馆门前聊天。当地通过“党建引路、能人带动、共促脱贫”的思路,提出百名牧民党员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扶志+扶智”结对活动,实行“一对一”帮扶,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督促贫困户通过劳动树立主动脱贫意识。2019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35.jpg

    2020年8月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SOS儿童村第十七号家庭,今年50岁的妈妈普布卓玛(前排左)和儿子益西加才(后排中)、女儿吉措姆(后排右)、女儿丹增卓玛(后排左)、女儿巴桑拉姆在他们家的院子里合影。拉萨SOS儿童村是国家民政部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中国第九所儿童村,2001年6月2日正式开村。目前,拉萨SOS儿童村共有17户家庭、149名孩子。开村至今,拉萨SOS儿童村共抚育孩子262名,离村孩子都已实现就业,在社会各行各业做出积极贡献。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p24-25 保留图片原色调图.jpg

    2020年7月25日,航拍夜色中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昌都地处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45.jpg

    2020年7月31日,航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尺牍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该搬迁点位于丁青县尺牍镇西南部,共修建易地搬迁及灾后重建住房312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档立卡户189户、1016人。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78.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卡若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的学员们正在学习烹饪技能。该中心于2018年4月开办,目前开设27种专业,对周边农牧民、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713.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加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在制作菌棒。2019年开始,加林村通过与引进的合作企业共同经营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天接受11位村民在基地工作,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3119002915.jpg

    2020年7月3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津鹏产业园区,50岁的扎西(左一)和乡亲们在修整花卉。扎西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病在家,21岁的大儿子在陕西咸阳上大学,17岁的小儿子在昌都读高中,生活的担子压在扎西身上。现在,她在津鹏产业园区上班,每月收入3600元,贫困生活得到了改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af592f46b09b7572e54c0c28cae8d5d.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该院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在西藏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历经近70年的传承与发展,医院目前已成为医疗环境优美、现代高新设备齐全、医疗技术水平取得全面提升的综合医院。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51330513.jpg

    2020年7月24日,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江 卡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罗布坐在新家的长 椅上。罗布今年60岁,和村民一起搬进了吉塘特色小镇,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罗布一家以前以耕种土地为生,现在土地流转种植林木,每年有固定收入。他还做些木匠和裁缝活,收入多了,日子越来越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6a5c2d21205b26d83940d168cf98700.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高新区文创企业孵化器培育的卓越噶赤传统唐卡绘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嘎玛嘎赤画派画师扎西多加(右二)、儿子扎西江村(右三)和儿媳益西曲措(左一)一家展示他们共同创作的唐卡作品。他们在创作中吸收了工笔画的传统技法,创作出新颖的唐卡作品。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51.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航拍坐落在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的强巴林寺。该寺由宗喀巴弟子西绕松布于1444年创建,因寺内主供强巴佛(即弥勒佛)而得名。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25613.jpg

    2020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强巴林寺,讲解员次仁多吉。次仁多吉生于昌都市卡若区沙贡乡,他自学3年佛教书籍,2008年通过考试进入强巴林寺。由于他的汉语普通话说得好,当上了强巴林寺的解说员。现在他是寺 庙民主管委会成员,负责接待信众和游客,向他们介绍强巴林寺的历史。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08391.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伊日大峡谷。伊日大峡谷平均海拔3850米,长约10公里。这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随着道路交通的完善,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1712.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生态森林小学,11岁的五年级学生斯朗曲措正在朗读藏文单词。这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创建于1994年,目前在校学生335人,共开设8个班级,包括一到六年级以及学前两 个班级。伊日乡小学在建设之时没有破坏掉一棵林木,让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学校”。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292117124.jpg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生态森林小学,学生们在做课间操。这里的课间操又叫“非遗操”,几乎包括了昌都市各县区的所有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态,有昌都锅庄舞、芒康弦子舞、类乌齐岭卓舞、雪山舞和察雅藏戏等。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73008322511.jpg

    2020年7月29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老人们坐在建有 巨大阳光暖棚的供养中心楼前休息。该中心位于丁青县城老区,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880.71万元,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集颐养、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是近年来丁青县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18.jpg

    2020年8月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航拍位于加日村旁海拔4780米的牧场。当地靠走合作化道路,“抱团”发展,实现从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418.jpg

    2020年7月3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海拔3800多米的特色小镇荣布镇,当地居民在索县立志商贸公司扶贫点的茶馆里喝茶。荣布镇位于那曲市索县东部,地处317国道交通要道。为推进产业发展,荣布镇把“特镇建设”、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集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发展于一体的那曲“东大门接待窗口”,做好本地资源项目的建设,引进多种可持续产业模式,不断转变传统的农耕养殖观念,形成“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公司+企业+贫困户”等多种致富链条。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524.jpg

    2020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中学,16岁的初一学生澳加在练习藏语书法。该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学校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是一所一校两牌的县级初级中学。现有初中在校生1057人、职教长线班学生90人。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309425512.jpg

    2020年8月1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中学,13岁的初二学生次旦旺姆(左)和12岁的初一学生罗吉在课余时间学习电子琴。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齐全,2011年正式启动职业教育,开设了缝纫班、绘画班、藏医班、厨师班等长线专业,对发展和带动巴青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421598421720_.pic_hd.jpg

    2020年8月2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城,普保镇多尔格村牧民经济合作社开办的藏装店。2012年6月,普保镇多尔格村成立了牧民经济合作社,依托现有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引擎,建立了高海拔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绵羊育肥基地、莫东达热宾馆等实体店。此外,合作社还融入了副食百货批发零售商店、民族手工业加工、茶馆、网吧等多种经营。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411598421684_.pic_hd.jpg

    2020年8月3日,海拔478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加日村,39岁的村民拉层和44岁的妻子琼吉在家中。2015年之前,他们和两个女儿全家全年总收入不到8000元。2018年他们以16头牦牛和32只绵羊入股村合作社。2019年,他们从村合作社分红获得1.5万元、从生态岗位收入4300元,拉层还通过开车跑运输收入了1.56万元。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101323372.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湖,圣象天门景区风光。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青龙乡5村境内、圣湖纳木错北部恰多朗卡岛上。圣象天门以优美的姿态矗立在纳木错北岸,自然与人文相互搭配,构成天地间美丽的画卷。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1004707.jpg

    2020年8月10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们在八廓街游览、驻足。远处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WechatIMG28.jpg

    2020年8月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SOS儿童村第十一号家庭中,16岁的德吉拉姆(右)和18岁的赤烈错姆在帮喜欢种花的母亲浇水。拉萨SOS儿童村是国家民政部与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中国第九所儿童村,由拉萨市民政局主管,位于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0905581.jpg

    2020年8月9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僧人、游客、快递员行色匆匆。在雪域高原,生活的节奏也在加快。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当吉仁赛马场,骑手们在2020“当吉仁”当雄赛马节开幕式上做马术表演。当日,为期7天的赛马节正式拉开序幕。“当吉仁”赛马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300余年历史,是当雄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1.jpg

    2020“当吉仁”当雄赛马节开幕式后,赛马场后面的帐篷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017.jpg

    近年在赛马节上取得过好成绩的小骑手们开心地东张西望。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0910362128.jpg

    23岁的当雄县艺术团演员强拉和来自乡镇的业余演员一起,等待为观众献上一场盛大的歌舞盛宴。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db6487a2866a42dcad9c24bd965baa.jpg

    2020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夜空下的“大鹏展翅”雕塑。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8101313401.jpg

    2020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湖扎西半岛游人如织。扎西半岛也叫吉祥爱情岛,是纳木错最大的半岛,也是游览纳木错最重要的景点,还是纳木错宗教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80905643.jpg

    2020年8月9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京东路,布达拉宫旁繁华的商业街。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