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 正文

大凉山深处“黄金路”

2020-09-02      来源: 新华网

  • 1126374100_1597567188091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右)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20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右二)和该校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俄且莫机(左一)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48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791n.jpg

    8月14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13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41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左)指导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男子吉克尔日制作“黄金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69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群众将采摘来的黄芩芽叶挑选后进行制作“黄金茶”的第一步工序——萎凋。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95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男子吉克曲者准备将发酵后的黄芩芽叶送入烘干机烘干。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3231n.jpg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当地彝族贫困户石扎阿来(右)和妻子阿尔曲作将采摘来的黄芩芽叶挑选后进行制作“黄金茶”的第一步工序——萎凋;右图: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外,当地彝族贫困户石扎阿来(左)和妻子阿尔曲作展示他们制作的成品“黄金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345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一名彝族老奶奶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位于古里拉达大峡谷中,属半农半牧高寒山区,是昭觉县较为偏远、贫困的几个乡镇之一。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是一位黄芩专家,在龙沟乡挂职乡党委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2018年,他以科研资金为支撑,将自己研究多年的黄芩种在了平均海拔2450米的龙沟乡。试种的黄芩当年实现亩产920斤,亩均收入达到3220元左右,是当地百姓种植土豆亩均收入的2倍、种植荞麦亩均收入的3倍。

  在西南医科大学扶贫队伍的帮助下,龙沟乡制定了走科技扶贫撬动产业发展的“黄芩产业脱贫”路子,在四川省科技厅、西南医科大学和凉山州科技局药材种植扶贫项目支持下,2019年,龙沟乡扩大黄芩种植面积达到160亩,并在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成功种植黄芩。2020年,该乡建成面积达250余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黄芩的种植成功,直接带动龙沟乡100余户近600名贫困人口、辐射带动1000余人增收致富。

  为了获得更多的亩均效益,龙沟乡制定了黄芩全株创新开发使用策略,把黄芩深加工、产业链的着力点放在了黄芩茶的研制上。通过与四川蒙顶山资深茶人合作,利用非药用的黄芩嫩芽嫩叶研发出黄芩茶,将其命名为“黄金茶”并组建生产工厂“黄金茶坊”。“黄金茶”的研发成功,使当地种植黄芩的亩均收入提升至5000元左右。2020年,该乡为当地百姓发放红利、管理补助等已达到35万元。小小黄芩,为大凉山深处的贫困群众铺就一条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凉山深处“黄金路”

2020-09-02      来源: 新华网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位于古里拉达大峡谷中,属半农半牧高寒山区,是昭觉县较为偏远、贫困的几个乡镇之一。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是一位黄芩专家,在龙沟乡挂职乡党委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2018年,他以科研资金为支撑,将自己研究多年的黄芩种在了平均海拔2450米的龙沟乡。试种的黄芩当年实现亩产920斤,亩均收入达到3220元左右,是当地百姓种植土豆亩均收入的2倍、种植荞麦亩均收入的3倍。

  在西南医科大学扶贫队伍的帮助下,龙沟乡制定了走科技扶贫撬动产业发展的“黄芩产业脱贫”路子,在四川省科技厅、西南医科大学和凉山州科技局药材种植扶贫项目支持下,2019年,龙沟乡扩大黄芩种植面积达到160亩,并在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成功种植黄芩。2020年,该乡建成面积达250余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黄芩的种植成功,直接带动龙沟乡100余户近600名贫困人口、辐射带动1000余人增收致富。

  为了获得更多的亩均效益,龙沟乡制定了黄芩全株创新开发使用策略,把黄芩深加工、产业链的着力点放在了黄芩茶的研制上。通过与四川蒙顶山资深茶人合作,利用非药用的黄芩嫩芽嫩叶研发出黄芩茶,将其命名为“黄金茶”并组建生产工厂“黄金茶坊”。“黄金茶”的研发成功,使当地种植黄芩的亩均收入提升至5000元左右。2020年,该乡为当地百姓发放红利、管理补助等已达到35万元。小小黄芩,为大凉山深处的贫困群众铺就一条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 1126374100_1597567188091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右)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20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右二)和该校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俄且莫机(左一)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48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境内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1791n.jpg

    8月14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13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当地彝族群众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41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左)指导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男子吉克尔日制作“黄金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69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群众将采摘来的黄芩芽叶挑选后进行制作“黄金茶”的第一步工序——萎凋。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295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男子吉克曲者准备将发酵后的黄芩芽叶送入烘干机烘干。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3231n.jpg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当地彝族贫困户石扎阿来(右)和妻子阿尔曲作将采摘来的黄芩芽叶挑选后进行制作“黄金茶”的第一步工序——萎凋;右图: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外,当地彝族贫困户石扎阿来(左)和妻子阿尔曲作展示他们制作的成品“黄金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 1126374100_15975671883451n.jpg

    8月14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一名彝族老奶奶在采摘黄芩芽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