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本刊专稿】易地扶贫搬迁 千万人的生活重塑

2021-02-26      本刊记者 莫倩 王蕴聪

  • IMG_3438.jpg

    2021年1月26日,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易地搬迁社区,居民领到房产证后开心地交流。兴贤里社区是河南卢氏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的主战场,位于卢氏横涧乡营子村,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河南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共建设83栋6层楼房。作为河南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初,卢氏还有贫困人口19645户631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吃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成了很多贫困户的致贫根源。要想彻底拔穷根,必须搬出深山。于是,2749个贫困家庭11212名贫困群众告别世代居住的大山,在这里安下新家,开启了脱贫致富新生活。 摄影 聂金锋

  • 河南-陈更生栾川县秋扒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jpg

    2018 年10月29日,河南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北沟河水系沿岸的2017-2018年幸福佳苑社区安置区,搬迁群众在社区配备的健身器上锻炼身体。为了保证秋扒乡的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秋扒乡加快推进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新建了幼儿园、卫生室、超市、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公共设施,沿搬迁社区河边统一整修加固堰坝,建设水系广场,改善搬迁社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在搬迁社区附近建设扶贫产业园,搬迁群众可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摄影 陈更生、盛鹏

  • ZHL_0794.jpg

    2020年10月16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城北集中安置小区活动中心,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进行绘画、写作等课余活动。来自城市的志愿者定期来到城北感恩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区解决了留守儿童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 摄影 郑亮

  • 304057433_8.jpg

    2019年1月31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阿合牙孜冬季牧场,牧业医院的医生为牧民测量血压。牧业医院的医生常年开展巡诊活动,守护牧民健康。 摄影 丁磊/新华社

  • xx20090206784.jpg

    2020年9月2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搬迁群众学习拉面制作以实现就业。城南社区共有搬迁群众1710户9120人。截至2020年11月底,城南社区已实现3402人就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21651611739290_.pic_hd(1).jpg

    2020年10月9日,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的村民通过电商直播售卖当地手工艺品。2014年起,该村实施精准扶贫,在全村最核心的位置建成文殊乡东岳村安置区,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扶贫车间,并投入运营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 摄影 陈更生

  • xx20122800143.jpg

    2020年12月28日,山西大同市,天镇县万家乐搬迁安置区,当地政府对搬迁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天镇县实施一站式扶贫,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90407666.jpg

    2020年9月4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镇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布鞋加工扶贫车间工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BO0I3045_1(1)(2).jpg

    2020年1月16日,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安置区的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工作。2018年11月,易地搬迁居民入住之时,附近的香菇基地随之落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户可以通过承包大棚及在基地内务工的方式赚取收入。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 广西5.易地扶贫搬迁,创建幸福家园(组图1)+2018年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布山移民安置小区 (1).jpg

    2018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布山移民安置区,搬迁群众前来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布山移民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广西首个安置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群众需要,中心推出一系列党建助力搬迁服务,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当地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并派出乡镇干部进行“一对一”贴心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 299528530_8(1).jpg

    2020年3月8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车江坝区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和周边村民在劳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通过“土地流转、企业经营,让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增产增收”的模式,打造坝区经济。榕江县已在车江坝区从农民手中流转超过土地7000亩交给了龙头企业规模种植经济作物。2020年春季车江坝区完成8500亩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任务。 摄影 杨楹/新华社

  • 276862707_8.jpg

    2017年12月2日,西藏拉萨市,“2017年冬季大学生就业暨精准脱贫招聘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群众在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招聘会有300余家企业参加,涉及岗位1000余个,有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群众800多人参加。截至2020年12月中旬,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6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4亿元。摄影 刘东君/新华社

  • 贵州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奢香古镇”全景(1).jpg

    2018年11月2日,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奢香古镇共安置搬迁群众2880户12501人,安置点集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2018年底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12月,贵州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到后续扶持上来。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 供图

< >

  在中国,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有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

  2017年到2019年,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小鸡公安置点的李顺龙、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的刘先峰、河南省卢氏县兴贤里社区的何彩方,均如愿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搬迁之后,“现代”二字以一种崭新、具体的模样出现在他们面前:砖房、高楼,不再漏风漏雨;水泥路、大巴车,出行干净、方便;孩子们的学校在家门口,跟城里的学校一样拥有数字化教学设备;女人生娃娃能够安心躺在正规医院,老人的病痛不用再拖再扛;安置点引进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搬迁群众拥有了一户一策的就业帮扶,他们从扛着锄头靠天吃饭到在企业中接受培训、按点上班,从在外打工到回乡就业,收入渠道多了、稳定了,钱包鼓了,生活更有了奔头。

  2020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全面评估核查,核查组随机入户走访搬迁群众23339445人,结果表明,搬迁群众住房质量安全验收率达100%,子女就学条件改善率达99%、就医条件改善率达99.87%,“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100%,搬迁群众满意度达100%。除此之外,据统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313元。

  这场千万人参与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变了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还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

  在这场从困苦到宜居的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从落后到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转变、从闭塞到开放的思想观念的大变革、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的大跃升中,社会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搬迁群众走出贫瘠之地,融入信息时代,获得无数发展的机会。

  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其中城镇安置区5000多个,农村安置点约3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得以加强

  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实现较好结合,为贫困群众分散居住时难以开展的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项目提供了条件,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助力扶贫提供了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各地立足安置区资源优势,因户因人施策,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截至202012月,已有累计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安置区社区管理日趋成熟

  实行属地化、社区化管理,加强对搬迁群众心理疏导和文化教育,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文化,引导搬迁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养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帮助顺利融入新社区。

  搬迁群众合法权益受到全力保障

  既面向迁入地区妥善解决群众安置等重大问题,又面向迁出地区抓好原址农耕地生产,持续推动原址可持续开发利用,有效保障群众既有权益。通过鼓励土地流转经营等办法,确保群众原有的耕地承包权等原有收益不断档、国家给予群众的农业补贴政策有延续。

  后续扶持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019年以来,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任务陆续完成,工作重心已经开始逐步转移到后续扶持上。后续扶持的相关政策得以制定出台,后续扶持资金得到全力保障,精准扶持得以分区分类开展。

  后续扶持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更为有力

  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下,中央部门一手抓政策供给和资金保障,“给枪给炮给子弹”,一手抓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上一页

下一页

【本刊专稿】易地扶贫搬迁 千万人的生活重塑

2021-02-26      本刊记者 莫倩 王蕴聪

  在中国,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有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

  2017年到2019年,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小鸡公安置点的李顺龙、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的刘先峰、河南省卢氏县兴贤里社区的何彩方,均如愿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搬迁之后,“现代”二字以一种崭新、具体的模样出现在他们面前:砖房、高楼,不再漏风漏雨;水泥路、大巴车,出行干净、方便;孩子们的学校在家门口,跟城里的学校一样拥有数字化教学设备;女人生娃娃能够安心躺在正规医院,老人的病痛不用再拖再扛;安置点引进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搬迁群众拥有了一户一策的就业帮扶,他们从扛着锄头靠天吃饭到在企业中接受培训、按点上班,从在外打工到回乡就业,收入渠道多了、稳定了,钱包鼓了,生活更有了奔头。

  2020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全面评估核查,核查组随机入户走访搬迁群众23339445人,结果表明,搬迁群众住房质量安全验收率达100%,子女就学条件改善率达99%、就医条件改善率达99.87%,“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100%,搬迁群众满意度达100%。除此之外,据统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313元。

  这场千万人参与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变了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还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

  在这场从困苦到宜居的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从落后到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转变、从闭塞到开放的思想观念的大变革、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的大跃升中,社会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搬迁群众走出贫瘠之地,融入信息时代,获得无数发展的机会。

  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其中城镇安置区5000多个,农村安置点约3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得以加强

  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实现较好结合,为贫困群众分散居住时难以开展的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项目提供了条件,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助力扶贫提供了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各地立足安置区资源优势,因户因人施策,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截至202012月,已有累计358万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安置区社区管理日趋成熟

  实行属地化、社区化管理,加强对搬迁群众心理疏导和文化教育,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文化,引导搬迁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养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帮助顺利融入新社区。

  搬迁群众合法权益受到全力保障

  既面向迁入地区妥善解决群众安置等重大问题,又面向迁出地区抓好原址农耕地生产,持续推动原址可持续开发利用,有效保障群众既有权益。通过鼓励土地流转经营等办法,确保群众原有的耕地承包权等原有收益不断档、国家给予群众的农业补贴政策有延续。

  后续扶持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019年以来,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任务陆续完成,工作重心已经开始逐步转移到后续扶持上。后续扶持的相关政策得以制定出台,后续扶持资金得到全力保障,精准扶持得以分区分类开展。

  后续扶持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更为有力

  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下,中央部门一手抓政策供给和资金保障,“给枪给炮给子弹”,一手抓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 IMG_3438.jpg

    2021年1月26日,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易地搬迁社区,居民领到房产证后开心地交流。兴贤里社区是河南卢氏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的主战场,位于卢氏横涧乡营子村,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河南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共建设83栋6层楼房。作为河南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初,卢氏还有贫困人口19645户631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吃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成了很多贫困户的致贫根源。要想彻底拔穷根,必须搬出深山。于是,2749个贫困家庭11212名贫困群众告别世代居住的大山,在这里安下新家,开启了脱贫致富新生活。 摄影 聂金锋

  • 河南-陈更生栾川县秋扒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jpg

    2018 年10月29日,河南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北沟河水系沿岸的2017-2018年幸福佳苑社区安置区,搬迁群众在社区配备的健身器上锻炼身体。为了保证秋扒乡的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秋扒乡加快推进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新建了幼儿园、卫生室、超市、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公共设施,沿搬迁社区河边统一整修加固堰坝,建设水系广场,改善搬迁社区的整体环境。同时,在搬迁社区附近建设扶贫产业园,搬迁群众可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摄影 陈更生、盛鹏

  • ZHL_0794.jpg

    2020年10月16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城北集中安置小区活动中心,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进行绘画、写作等课余活动。来自城市的志愿者定期来到城北感恩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区解决了留守儿童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 摄影 郑亮

  • 304057433_8.jpg

    2019年1月31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阿合牙孜冬季牧场,牧业医院的医生为牧民测量血压。牧业医院的医生常年开展巡诊活动,守护牧民健康。 摄影 丁磊/新华社

  • xx20090206784.jpg

    2020年9月2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搬迁群众学习拉面制作以实现就业。城南社区共有搬迁群众1710户9120人。截至2020年11月底,城南社区已实现3402人就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21651611739290_.pic_hd(1).jpg

    2020年10月9日,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的村民通过电商直播售卖当地手工艺品。2014年起,该村实施精准扶贫,在全村最核心的位置建成文殊乡东岳村安置区,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扶贫车间,并投入运营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 摄影 陈更生

  • xx20122800143.jpg

    2020年12月28日,山西大同市,天镇县万家乐搬迁安置区,当地政府对搬迁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天镇县实施一站式扶贫,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90407666.jpg

    2020年9月4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镇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布鞋加工扶贫车间工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BO0I3045_1(1)(2).jpg

    2020年1月16日,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安置区的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工作。2018年11月,易地搬迁居民入住之时,附近的香菇基地随之落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户可以通过承包大棚及在基地内务工的方式赚取收入。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 广西5.易地扶贫搬迁,创建幸福家园(组图1)+2018年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布山移民安置小区 (1).jpg

    2018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布山移民安置区,搬迁群众前来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布山移民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广西首个安置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群众需要,中心推出一系列党建助力搬迁服务,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当地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并派出乡镇干部进行“一对一”贴心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 299528530_8(1).jpg

    2020年3月8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车江坝区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和周边村民在劳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通过“土地流转、企业经营,让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增产增收”的模式,打造坝区经济。榕江县已在车江坝区从农民手中流转超过土地7000亩交给了龙头企业规模种植经济作物。2020年春季车江坝区完成8500亩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任务。 摄影 杨楹/新华社

  • 276862707_8.jpg

    2017年12月2日,西藏拉萨市,“2017年冬季大学生就业暨精准脱贫招聘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群众在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招聘会有300余家企业参加,涉及岗位1000余个,有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群众800多人参加。截至2020年12月中旬,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6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4亿元。摄影 刘东君/新华社

  • 贵州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奢香古镇”全景(1).jpg

    2018年11月2日,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奢香古镇共安置搬迁群众2880户12501人,安置点集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2018年底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12月,贵州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到后续扶持上来。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