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2020 · 新春走基层 >>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 正文

巴东农产不“愁嫁”

2020-01-14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胡周萌;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643.jpg

    长江江畔看巴东。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11305317.jpg

    巴东县官渡口镇五里堆村的王亚兰(前)等人在椪柑园采摘。王亚兰的婆家种有20多亩椪柑,年产近7万斤,去年销售额有20余万。近几年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深入推进发展让椪柑不愁销路。自2015年起,王亚兰的微信名变为“巴东绿翔椪柑直销基地”。仰仗巴东椪柑多年的良好口碑,王亚兰从微信中获得了大量“好友”和订单,占其椪柑销售总额的一半。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18.jpg

    巴东县官渡口镇五里堆村的李胜龙,从自家椪柑地背回椪柑。巴东椪柑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佳。57岁的李胜龙种有20多亩椪柑,年产六七万斤。2019年,李胜龙家的椪柑销售额达到20余万。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20011800435.jpg

    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仓库,李兆华查看不同品种的柑橘。李兆华的仓库有两层,是北京援建的,第一年免收了仓库租赁费。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06.jpg

    李胜龙搬运自家椪柑。2016年,李胜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建起了椪柑冷库,解决过去存储不当造成消耗的问题。同时,近几年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深入推进,让李胜龙家的椪柑不愁销路。李胜龙的儿媳王亚兰说,以前需要出去摆摊,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把碰柑卖到全国各地。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24.jpg

    2015年,王亚兰的微信名是“巴东绿翔椪柑直销基地”。仰仗巴东椪柑多年的良好口碑,王亚兰从微信中获得了大量“好友”和订单,占其椪柑销售总额的一半。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WechatIMG990.jpg

  • CJX25664.jpg

    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的主播谭海红在直播间售卖当地中华红血橙。每天,联合社通过直播间及田间地头“蹲点”的4位主播,能够获得1万余斤的订单,而这惠及周边1500多位贫困户。而节日期间,订单数会有大幅增长。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36.jpg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过员工打包好柑橘将从巴东“飞”往全国各地。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20011305002.jpg

    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柑橘包装的员工。她们中的很多人,此前在外务工。近些年,巴东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也为她们回到家乡提供了动力。现在,她们在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好家庭、陪伴好孩子。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CJX29313.jpg

    巴东县信陵镇黄家港村,60岁的黄兴松与妻子谭玉制作苞谷糖。黄兴松制作苞谷糖的手艺,是从老太爷传下来的。近30年来,黄兴松与妻子每年只在春节前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制作。纯利润有2万元。单是熬制玉米糖稀,就要15个小时。然后撒入芝麻、花生等材料,用力按压。“半点都不能投机取巧,能吃出来。”黄兴松家的苞谷糖,进超市或者网 上销售。“做多少卖多少,卖得很好。”2013年,黄兴松家成为贫困户,2018年脱贫。这5年的时间里,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下,他制作苞谷糖、种樱桃、养猪、养鸡……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CJX29529.jpg

    湖北家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暨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负责人刘家富与包豆干的员工。刘家富卖豆干30多年了,2012年成立了公司。他说,公司用传统手法,经过100道工序制作豆干。在包豆干环节,坚持手工包制。同时,压榨要一个多小时。“不能偷懒,手工和机器制作的口感不一样。”他说,自己公司的豆干口感好,受市场欢迎,如今年产值100多万元。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CJX28075-2.jpg

    巴东县东瀼口镇羊乳山村,郁郁葱葱的茶树布满山头。羊乳山村共有茶园3200亩,每亩帮助农户平均增收1600余元。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

  湖北恩施巴东县种植柑橘、茶叶的历史悠久,却曾一度因无交通、无渠道而无法推入市场。

  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巴东县截为3段,其北面有大巴山余脉和“华中屋脊”小神农,中部是巫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境内崇山峻岭、峡谷深沟。2013年以来,沪(上海)蓉(成都)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巴(巴东)野(巴东野三关)等公路相继建设,巴东得以在此基础上推进物流、发展电商,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搭建起市场渠道。

  “电商+农产品”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农二代”),工人们将打包好的纽荷尔、中华红血橙等柑橘发往全国各地。“农二代”如今的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李兆华,36岁,是巴东县野三关茶园岭村人。2012年,他从四川成都五月花数控专修学院辞职,回巴东创办了“农二代”。据李兆华介绍,2010年时巴东很多人的橙子卖不出去。那个时候互联网销售已普遍流行,他就尝试在网上卖。因巴东柑橘品质较高,因而网上卖得很好。“兼职”卖了两年后,一直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的李兆华,辞职,创业。

  一开始,李兆华在巴东县邮政公司外面的空地上发货。

  2013年,李兆华建立了自己的小仓库。李兆华常年在外收购柑橘,整个巴东县,以及秭归县、重庆等地的村子,他都去。

  他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从生产、包装到销售,严格把控。之后,柑橘便通过快递“飞”往全国各地。

  “我们收柑橘的约1100户农户中,大约400户是贫困户。

  在公司做包装、客服等工作的,也有20人左右。”李兆华说,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老百姓销售,保证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电商提高了柑橘的市场价格。

  “比如伦晚这个柑橘品种,从几年前的1元一斤涨到现在的5.5元、6元一斤,这让老百姓种植柑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15年起,通过流转农户的田地,李兆华建设了共1200亩的4个果园基地。4个基地分布在4个相距颇远的村子,可以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努力把柑橘做好,也正儿八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李兆华说。

  在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主播谭海红正通过互联网直播介绍家乡的中华红血橙。据联合社副理事长肖玉田介绍,自20193月起联合社培训并聘用了4名互联网主播,在直播间或者田间地头直播销售本地柑橘。一年来,联合社的线上销售额约800万元,带动了约1500位贫困户的增收。

  像“农二代”、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这样的电商主体,巴东有1485家。这些电商主体,带动近5000人从事农村电商、物流和供应链工作。2019年,巴东县有柑橘13. 5万亩,茶叶约19万亩,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9.4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累计达1.54亿元。“电商+农产品”模式在巴东的普及,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民“坐”在家中也不愁销路。

  规模发展 对接市场

  在东瀼口镇羊乳山村,村民进行着茶叶的冬季管护。

  羊乳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适宜茶叶生长,素有“油渍郁浓、清香味醇、唇齿留香”的美誉。据巴东县志记载,在隋唐年间,羊乳山村就已成为朝廷的贡茶基地。

  但近些年,羊乳山村因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叶种植被荒废。羊乳山村支部书记陈开舜说,2013年村里意识到茶叶是可以助力脱贫致富的产业,因而“捡”起。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成立了合作社。

  2017年,兴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一高一低”的收购协议,即加工贫困户的茶叶每斤比市场价低0.5元,收购时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通过茶叶种植,羊乳山村每人每年增收2445元。57岁的武名强,家里有3余亩茶园,2016年因茶叶种植脱贫。武名强说,每年村里都会举办培训,教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茶叶种植。茶叶采摘后,合作社会来收,也不愁销路。“茶叶销路好,我也对未来有信心。”武名强说。

  2018年,东瀼口镇借助杭州下城区对口支援和北京对口支援项目,在羊乳山村建设标准化核心抹茶示范基地5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鼓励发展抹茶产业。还引进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保障销路。

  2019年,抹茶生产线投入生产,茶农每亩增产1000多元。

  陈开舜说,这是巴东县第一家抹茶基地,以后可以推广。而且,抹茶夏秋两季都可以采摘,用途广,市场范围也大。

  如今,羊乳山村有茶园3200亩,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8万亩,茶叶产量3300吨。巴东县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已成为产业。

  记者手记 胡周萌

  在巴东县采访的一个星期,我们走过山里的村庄、嵌在山腰的茶叶地、水雾弥散的柑橘园,随班轮沿着清冷的江面前行……采访车盘桓在巴东的山岭间,转过无数“胳膊肘”般的弯道,手机地图上看似临近的两点之间,却花费数小时车程才走完。

  这样的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长江两侧的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通车,巴东北高铁站也正在建设。有了通达的路网,当地农产品更容易“走出去”,游客更容易“走进来”,务工的劳动力也能更自由往返。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群年轻的果农,他们在农产品电商仓库里把打包好的柑橘发往全国各地,而农业合作社的主播,通过网上直播,把柑橘销往全国各地……

  虽然路网的“进化”大大降低了巴东人对水道的依赖,但总有些以往的生活方式在延续。“神农溪11号”船上,船长张享魁为了靠一天三趟的班轮出行的人们而辛苦工作,他告诉记者,这里有的村子离公路还是太远,若是翻山去搭车,反而费时费力。

  在沿渡河镇,我们观看了巴东特色的堂戏曲目《楼台会》。戏中扮演英台侍女的是今年57岁的钱家碧,她在退休后才开始跟随80多岁的老师傅学戏。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堂戏基地,目前学员已经有30多名,每年下乡演出。

  钱家碧笑着告诉我,她从7岁起就在河边渡口边听戏。7岁到57岁,观众到演员,钱家碧的生命被这唱腔滋养,也滋养着巴东人的精神生活。现在,堂戏培训班里最小的学员还只有7岁。这应当算一个好消息。

上一页

下一页

巴东农产不“愁嫁”

2020-01-14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胡周萌;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湖北恩施巴东县种植柑橘、茶叶的历史悠久,却曾一度因无交通、无渠道而无法推入市场。

  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巴东县截为3段,其北面有大巴山余脉和“华中屋脊”小神农,中部是巫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境内崇山峻岭、峡谷深沟。2013年以来,沪(上海)蓉(成都)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巴(巴东)野(巴东野三关)等公路相继建设,巴东得以在此基础上推进物流、发展电商,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搭建起市场渠道。

  “电商+农产品”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农二代”),工人们将打包好的纽荷尔、中华红血橙等柑橘发往全国各地。“农二代”如今的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李兆华,36岁,是巴东县野三关茶园岭村人。2012年,他从四川成都五月花数控专修学院辞职,回巴东创办了“农二代”。据李兆华介绍,2010年时巴东很多人的橙子卖不出去。那个时候互联网销售已普遍流行,他就尝试在网上卖。因巴东柑橘品质较高,因而网上卖得很好。“兼职”卖了两年后,一直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的李兆华,辞职,创业。

  一开始,李兆华在巴东县邮政公司外面的空地上发货。

  2013年,李兆华建立了自己的小仓库。李兆华常年在外收购柑橘,整个巴东县,以及秭归县、重庆等地的村子,他都去。

  他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从生产、包装到销售,严格把控。之后,柑橘便通过快递“飞”往全国各地。

  “我们收柑橘的约1100户农户中,大约400户是贫困户。

  在公司做包装、客服等工作的,也有20人左右。”李兆华说,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老百姓销售,保证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电商提高了柑橘的市场价格。

  “比如伦晚这个柑橘品种,从几年前的1元一斤涨到现在的5.5元、6元一斤,这让老百姓种植柑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15年起,通过流转农户的田地,李兆华建设了共1200亩的4个果园基地。4个基地分布在4个相距颇远的村子,可以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努力把柑橘做好,也正儿八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李兆华说。

  在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主播谭海红正通过互联网直播介绍家乡的中华红血橙。据联合社副理事长肖玉田介绍,自20193月起联合社培训并聘用了4名互联网主播,在直播间或者田间地头直播销售本地柑橘。一年来,联合社的线上销售额约800万元,带动了约1500位贫困户的增收。

  像“农二代”、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这样的电商主体,巴东有1485家。这些电商主体,带动近5000人从事农村电商、物流和供应链工作。2019年,巴东县有柑橘13. 5万亩,茶叶约19万亩,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9.4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累计达1.54亿元。“电商+农产品”模式在巴东的普及,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民“坐”在家中也不愁销路。

  规模发展 对接市场

  在东瀼口镇羊乳山村,村民进行着茶叶的冬季管护。

  羊乳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适宜茶叶生长,素有“油渍郁浓、清香味醇、唇齿留香”的美誉。据巴东县志记载,在隋唐年间,羊乳山村就已成为朝廷的贡茶基地。

  但近些年,羊乳山村因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叶种植被荒废。羊乳山村支部书记陈开舜说,2013年村里意识到茶叶是可以助力脱贫致富的产业,因而“捡”起。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成立了合作社。

  2017年,兴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一高一低”的收购协议,即加工贫困户的茶叶每斤比市场价低0.5元,收购时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通过茶叶种植,羊乳山村每人每年增收2445元。57岁的武名强,家里有3余亩茶园,2016年因茶叶种植脱贫。武名强说,每年村里都会举办培训,教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茶叶种植。茶叶采摘后,合作社会来收,也不愁销路。“茶叶销路好,我也对未来有信心。”武名强说。

  2018年,东瀼口镇借助杭州下城区对口支援和北京对口支援项目,在羊乳山村建设标准化核心抹茶示范基地5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鼓励发展抹茶产业。还引进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保障销路。

  2019年,抹茶生产线投入生产,茶农每亩增产1000多元。

  陈开舜说,这是巴东县第一家抹茶基地,以后可以推广。而且,抹茶夏秋两季都可以采摘,用途广,市场范围也大。

  如今,羊乳山村有茶园3200亩,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8万亩,茶叶产量3300吨。巴东县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已成为产业。

  记者手记 胡周萌

  在巴东县采访的一个星期,我们走过山里的村庄、嵌在山腰的茶叶地、水雾弥散的柑橘园,随班轮沿着清冷的江面前行……采访车盘桓在巴东的山岭间,转过无数“胳膊肘”般的弯道,手机地图上看似临近的两点之间,却花费数小时车程才走完。

  这样的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长江两侧的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通车,巴东北高铁站也正在建设。有了通达的路网,当地农产品更容易“走出去”,游客更容易“走进来”,务工的劳动力也能更自由往返。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群年轻的果农,他们在农产品电商仓库里把打包好的柑橘发往全国各地,而农业合作社的主播,通过网上直播,把柑橘销往全国各地……

  虽然路网的“进化”大大降低了巴东人对水道的依赖,但总有些以往的生活方式在延续。“神农溪11号”船上,船长张享魁为了靠一天三趟的班轮出行的人们而辛苦工作,他告诉记者,这里有的村子离公路还是太远,若是翻山去搭车,反而费时费力。

  在沿渡河镇,我们观看了巴东特色的堂戏曲目《楼台会》。戏中扮演英台侍女的是今年57岁的钱家碧,她在退休后才开始跟随80多岁的老师傅学戏。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堂戏基地,目前学员已经有30多名,每年下乡演出。

  钱家碧笑着告诉我,她从7岁起就在河边渡口边听戏。7岁到57岁,观众到演员,钱家碧的生命被这唱腔滋养,也滋养着巴东人的精神生活。现在,堂戏培训班里最小的学员还只有7岁。这应当算一个好消息。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643.jpg

    长江江畔看巴东。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0011305317.jpg

    巴东县官渡口镇五里堆村的王亚兰(前)等人在椪柑园采摘。王亚兰的婆家种有20多亩椪柑,年产近7万斤,去年销售额有20余万。近几年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深入推进发展让椪柑不愁销路。自2015年起,王亚兰的微信名变为“巴东绿翔椪柑直销基地”。仰仗巴东椪柑多年的良好口碑,王亚兰从微信中获得了大量“好友”和订单,占其椪柑销售总额的一半。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18.jpg

    巴东县官渡口镇五里堆村的李胜龙,从自家椪柑地背回椪柑。巴东椪柑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佳。57岁的李胜龙种有20多亩椪柑,年产六七万斤。2019年,李胜龙家的椪柑销售额达到20余万。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20011800435.jpg

    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仓库,李兆华查看不同品种的柑橘。李兆华的仓库有两层,是北京援建的,第一年免收了仓库租赁费。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06.jpg

    李胜龙搬运自家椪柑。2016年,李胜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建起了椪柑冷库,解决过去存储不当造成消耗的问题。同时,近几年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深入推进,让李胜龙家的椪柑不愁销路。李胜龙的儿媳王亚兰说,以前需要出去摆摊,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把碰柑卖到全国各地。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24.jpg

    2015年,王亚兰的微信名是“巴东绿翔椪柑直销基地”。仰仗巴东椪柑多年的良好口碑,王亚兰从微信中获得了大量“好友”和订单,占其椪柑销售总额的一半。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WechatIMG990.jpg

  • CJX25664.jpg

    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的主播谭海红在直播间售卖当地中华红血橙。每天,联合社通过直播间及田间地头“蹲点”的4位主播,能够获得1万余斤的订单,而这惠及周边1500多位贫困户。而节日期间,订单数会有大幅增长。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4111736.jpg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过员工打包好柑橘将从巴东“飞”往全国各地。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20011305002.jpg

    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柑橘包装的员工。她们中的很多人,此前在外务工。近些年,巴东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也为她们回到家乡提供了动力。现在,她们在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好家庭、陪伴好孩子。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CJX29313.jpg

    巴东县信陵镇黄家港村,60岁的黄兴松与妻子谭玉制作苞谷糖。黄兴松制作苞谷糖的手艺,是从老太爷传下来的。近30年来,黄兴松与妻子每年只在春节前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制作。纯利润有2万元。单是熬制玉米糖稀,就要15个小时。然后撒入芝麻、花生等材料,用力按压。“半点都不能投机取巧,能吃出来。”黄兴松家的苞谷糖,进超市或者网 上销售。“做多少卖多少,卖得很好。”2013年,黄兴松家成为贫困户,2018年脱贫。这5年的时间里,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下,他制作苞谷糖、种樱桃、养猪、养鸡……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CJX29529.jpg

    湖北家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暨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负责人刘家富与包豆干的员工。刘家富卖豆干30多年了,2012年成立了公司。他说,公司用传统手法,经过100道工序制作豆干。在包豆干环节,坚持手工包制。同时,压榨要一个多小时。“不能偷懒,手工和机器制作的口感不一样。”他说,自己公司的豆干口感好,受市场欢迎,如今年产值100多万元。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CJX28075-2.jpg

    巴东县东瀼口镇羊乳山村,郁郁葱葱的茶树布满山头。羊乳山村共有茶园3200亩,每亩帮助农户平均增收1600余元。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