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2020 · 新春走基层 >>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 正文
2020-01-14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胡周萌;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湖北恩施巴东县种植柑橘、茶叶的历史悠久,却曾一度因无交通、无渠道而无法推入市场。
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巴东县截为3段,其北面有大巴山余脉和“华中屋脊”小神农,中部是巫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境内崇山峻岭、峡谷深沟。2013年以来,沪(上海)蓉(成都)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巴(巴东)野(巴东野三关)等公路相继建设,巴东得以在此基础上推进物流、发展电商,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搭建起市场渠道。
“电商+农产品”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农二代”),工人们将打包好的纽荷尔、中华红血橙等柑橘发往全国各地。“农二代”如今的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李兆华,36岁,是巴东县野三关茶园岭村人。2012年,他从四川成都五月花数控专修学院辞职,回巴东创办了“农二代”。据李兆华介绍,2010年时巴东很多人的橙子卖不出去。那个时候互联网销售已普遍流行,他就尝试在网上卖。因巴东柑橘品质较高,因而网上卖得很好。“兼职”卖了两年后,一直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的李兆华,辞职,创业。
一开始,李兆华在巴东县邮政公司外面的空地上发货。
2013年,李兆华建立了自己的小仓库。李兆华常年在外收购柑橘,整个巴东县,以及秭归县、重庆等地的村子,他都去。
他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从生产、包装到销售,严格把控。之后,柑橘便通过快递“飞”往全国各地。
“我们收柑橘的约1100户农户中,大约400户是贫困户。
在公司做包装、客服等工作的,也有20人左右。”李兆华说,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老百姓销售,保证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电商提高了柑橘的市场价格。
“比如伦晚这个柑橘品种,从几年前的1元一斤涨到现在的5.5元、6元一斤,这让老百姓种植柑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15年起,通过流转农户的田地,李兆华建设了共1200亩的4个果园基地。4个基地分布在4个相距颇远的村子,可以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努力把柑橘做好,也正儿八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李兆华说。
在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主播谭海红正通过互联网直播介绍家乡的中华红血橙。据联合社副理事长肖玉田介绍,自2019年3月起联合社培训并聘用了4名互联网主播,在直播间或者田间地头直播销售本地柑橘。一年来,联合社的线上销售额约800万元,带动了约1500位贫困户的增收。
像“农二代”、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这样的电商主体,巴东有1485家。这些电商主体,带动近5000人从事农村电商、物流和供应链工作。2019年,巴东县有柑橘13. 5万亩,茶叶约19万亩,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9.4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累计达1.54亿元。“电商+农产品”模式在巴东的普及,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民“坐”在家中也不愁销路。
规模发展 对接市场
在东瀼口镇羊乳山村,村民进行着茶叶的冬季管护。
羊乳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适宜茶叶生长,素有“油渍郁浓、清香味醇、唇齿留香”的美誉。据巴东县志记载,在隋唐年间,羊乳山村就已成为朝廷的贡茶基地。
但近些年,羊乳山村因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叶种植被荒废。羊乳山村支部书记陈开舜说,2013年村里意识到茶叶是可以助力脱贫致富的产业,因而“捡”起。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成立了合作社。
2017年,兴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一高一低”的收购协议,即加工贫困户的茶叶每斤比市场价低0.5元,收购时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通过茶叶种植,羊乳山村每人每年增收2445元。57岁的武名强,家里有3余亩茶园,2016年因茶叶种植脱贫。武名强说,每年村里都会举办培训,教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茶叶种植。茶叶采摘后,合作社会来收,也不愁销路。“茶叶销路好,我也对未来有信心。”武名强说。
2018年,东瀼口镇借助杭州下城区对口支援和北京对口支援项目,在羊乳山村建设标准化核心抹茶示范基地5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鼓励发展抹茶产业。还引进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保障销路。
2019年,抹茶生产线投入生产,茶农每亩增产1000多元。
陈开舜说,这是巴东县第一家抹茶基地,以后可以推广。而且,抹茶夏秋两季都可以采摘,用途广,市场范围也大。
如今,羊乳山村有茶园3200亩,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8万亩,茶叶产量3300吨。巴东县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已成为产业。
记者手记 胡周萌
在巴东县采访的一个星期,我们走过山里的村庄、嵌在山腰的茶叶地、水雾弥散的柑橘园,随班轮沿着清冷的江面前行……采访车盘桓在巴东的山岭间,转过无数“胳膊肘”般的弯道,手机地图上看似临近的两点之间,却花费数小时车程才走完。
这样的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长江两侧的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通车,巴东北高铁站也正在建设。有了通达的路网,当地农产品更容易“走出去”,游客更容易“走进来”,务工的劳动力也能更自由往返。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群年轻的果农,他们在农产品电商仓库里把打包好的柑橘发往全国各地,而农业合作社的主播,通过网上直播,把柑橘销往全国各地……
虽然路网的“进化”大大降低了巴东人对水道的依赖,但总有些以往的生活方式在延续。“神农溪11号”船上,船长张享魁为了靠一天三趟的班轮出行的人们而辛苦工作,他告诉记者,这里有的村子离公路还是太远,若是翻山去搭车,反而费时费力。
在沿渡河镇,我们观看了巴东特色的堂戏曲目《楼台会》。戏中扮演英台侍女的是今年57岁的钱家碧,她在退休后才开始跟随80多岁的老师傅学戏。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堂戏基地,目前学员已经有30多名,每年下乡演出。
钱家碧笑着告诉我,她从7岁起就在河边渡口边听戏。7岁到57岁,观众到演员,钱家碧的生命被这唱腔滋养,也滋养着巴东人的精神生活。现在,堂戏培训班里最小的学员还只有7岁。这应当算一个好消息。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01-14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胡周萌;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湖北恩施巴东县种植柑橘、茶叶的历史悠久,却曾一度因无交通、无渠道而无法推入市场。
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巴东县截为3段,其北面有大巴山余脉和“华中屋脊”小神农,中部是巫山山脉的高寒山区,南有武陵山余脉。境内崇山峻岭、峡谷深沟。2013年以来,沪(上海)蓉(成都)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巴(巴东)野(巴东野三关)等公路相继建设,巴东得以在此基础上推进物流、发展电商,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搭建起市场渠道。
“电商+农产品”
在巴东县农二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农二代”),工人们将打包好的纽荷尔、中华红血橙等柑橘发往全国各地。“农二代”如今的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李兆华,36岁,是巴东县野三关茶园岭村人。2012年,他从四川成都五月花数控专修学院辞职,回巴东创办了“农二代”。据李兆华介绍,2010年时巴东很多人的橙子卖不出去。那个时候互联网销售已普遍流行,他就尝试在网上卖。因巴东柑橘品质较高,因而网上卖得很好。“兼职”卖了两年后,一直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的李兆华,辞职,创业。
一开始,李兆华在巴东县邮政公司外面的空地上发货。
2013年,李兆华建立了自己的小仓库。李兆华常年在外收购柑橘,整个巴东县,以及秭归县、重庆等地的村子,他都去。
他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从生产、包装到销售,严格把控。之后,柑橘便通过快递“飞”往全国各地。
“我们收柑橘的约1100户农户中,大约400户是贫困户。
在公司做包装、客服等工作的,也有20人左右。”李兆华说,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老百姓销售,保证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电商提高了柑橘的市场价格。
“比如伦晚这个柑橘品种,从几年前的1元一斤涨到现在的5.5元、6元一斤,这让老百姓种植柑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15年起,通过流转农户的田地,李兆华建设了共1200亩的4个果园基地。4个基地分布在4个相距颇远的村子,可以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努力把柑橘做好,也正儿八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李兆华说。
在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主播谭海红正通过互联网直播介绍家乡的中华红血橙。据联合社副理事长肖玉田介绍,自2019年3月起联合社培训并聘用了4名互联网主播,在直播间或者田间地头直播销售本地柑橘。一年来,联合社的线上销售额约800万元,带动了约1500位贫困户的增收。
像“农二代”、巴东官硒柑橘专业联合社这样的电商主体,巴东有1485家。这些电商主体,带动近5000人从事农村电商、物流和供应链工作。2019年,巴东县有柑橘13. 5万亩,茶叶约19万亩,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9.4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累计达1.54亿元。“电商+农产品”模式在巴东的普及,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民“坐”在家中也不愁销路。
规模发展 对接市场
在东瀼口镇羊乳山村,村民进行着茶叶的冬季管护。
羊乳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适宜茶叶生长,素有“油渍郁浓、清香味醇、唇齿留香”的美誉。据巴东县志记载,在隋唐年间,羊乳山村就已成为朝廷的贡茶基地。
但近些年,羊乳山村因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叶种植被荒废。羊乳山村支部书记陈开舜说,2013年村里意识到茶叶是可以助力脱贫致富的产业,因而“捡”起。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子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成立了合作社。
2017年,兴瑶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一高一低”的收购协议,即加工贫困户的茶叶每斤比市场价低0.5元,收购时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通过茶叶种植,羊乳山村每人每年增收2445元。57岁的武名强,家里有3余亩茶园,2016年因茶叶种植脱贫。武名强说,每年村里都会举办培训,教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茶叶种植。茶叶采摘后,合作社会来收,也不愁销路。“茶叶销路好,我也对未来有信心。”武名强说。
2018年,东瀼口镇借助杭州下城区对口支援和北京对口支援项目,在羊乳山村建设标准化核心抹茶示范基地5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鼓励发展抹茶产业。还引进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保障销路。
2019年,抹茶生产线投入生产,茶农每亩增产1000多元。
陈开舜说,这是巴东县第一家抹茶基地,以后可以推广。而且,抹茶夏秋两季都可以采摘,用途广,市场范围也大。
如今,羊乳山村有茶园3200亩,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8万亩,茶叶产量3300吨。巴东县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已成为产业。
记者手记 胡周萌
在巴东县采访的一个星期,我们走过山里的村庄、嵌在山腰的茶叶地、水雾弥散的柑橘园,随班轮沿着清冷的江面前行……采访车盘桓在巴东的山岭间,转过无数“胳膊肘”般的弯道,手机地图上看似临近的两点之间,却花费数小时车程才走完。
这样的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长江两侧的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通车,巴东北高铁站也正在建设。有了通达的路网,当地农产品更容易“走出去”,游客更容易“走进来”,务工的劳动力也能更自由往返。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群年轻的果农,他们在农产品电商仓库里把打包好的柑橘发往全国各地,而农业合作社的主播,通过网上直播,把柑橘销往全国各地……
虽然路网的“进化”大大降低了巴东人对水道的依赖,但总有些以往的生活方式在延续。“神农溪11号”船上,船长张享魁为了靠一天三趟的班轮出行的人们而辛苦工作,他告诉记者,这里有的村子离公路还是太远,若是翻山去搭车,反而费时费力。
在沿渡河镇,我们观看了巴东特色的堂戏曲目《楼台会》。戏中扮演英台侍女的是今年57岁的钱家碧,她在退休后才开始跟随80多岁的老师傅学戏。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堂戏基地,目前学员已经有30多名,每年下乡演出。
钱家碧笑着告诉我,她从7岁起就在河边渡口边听戏。7岁到57岁,观众到演员,钱家碧的生命被这唱腔滋养,也滋养着巴东人的精神生活。现在,堂戏培训班里最小的学员还只有7岁。这应当算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