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2020 · 新春走基层 >>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 正文

湖北巴东:易地搬迁新生活

2020-01-16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莫倩 胡周萌

  • 微信图片_20200116105813.jpg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晴帆园社区位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绿化带、广场、百步梯、栏杆、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生活条件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709.jpg

    刘家为过年做的腊鱼。2020年春节是刘先峰(左一)一家在晴帆园社区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雷雅琪说,国家政策为家庭解决了很多困难,年轻人在外面更要努力工作、上进。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6105854.jpg

    刘先峰家在新房的全家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658.jpg

    刘先峰与父母挂置“家和万事兴”的牌匾。刘家是因病致贫,但一家人相信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奋斗可以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716.jpg

    晴帆园社区内,儿童结伴玩耍。从不同乡村搬到社区居住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1246.jpg

    晴帆园社区配套设有公共广场、学校、养老公寓、扶贫工厂等,可以满足搬迁群众生活生产的需求。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1259.jpg

    1月14日,38岁的桂家银在新居阳台上。春节临近,桂家银在新居等待外出务工的姐姐、弟弟和妹妹回家与母亲团圆。桂家银一家的老房子位于30公里外的马家村,偏远破旧。3个月前,他们搬到晴帆园易迁安置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桂家银长年在浙江做泥瓦工,修建仿古建筑,他希望自己能在巴东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留在家乡。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6110013.jpg

    1月14日,孙孝春(右一)与家人。孙孝春如今在晴帆园社区做网格员,负责收集整理社区人员资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等,这也是社区为吸纳就业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在此之前,他在广东东莞打了六七年的工。如今,既有稳定的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的工作生活状态,让孙孝春十分满足。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是巴东县人口规模最大的易迁集中安置点。社区由冯家湾安置小区、红花岭安置小区及蔡家老年公寓3个安置小区组成。小区最早于2016年开始建设,2019年全部完工。201910月起,来自官渡口镇40多个村庄的2700余人,从交通不便、房屋破旧的大山深处里,陆续搬到具有现代化居住条件的地势相对平坦的晴帆园社区居住。这其中的771户为贫困户,有2580人。

  “这里方便些。”社区负责整理资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网格员孙孝春说。27岁的孙孝春,家里5口人。父母与侄女在巴东老家,自己与哥哥长期在外打工。2014年,孙孝春家因残致贫。在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下,2015年底完成脱贫。2016年,当地政府前往其老家庄屋顶村动员易地扶贫搬迁,孙家欣然同意。庄屋顶村,位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距离晴帆园社区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交通不方便,房屋状况也不太好,愿意搬下来,也相信政府。”孙孝春说。

  2019年孙孝春一家搬入晴帆园。孙家在晴帆园的新房以每人25平方米配置,有125平方米,这也是安置房的最高面积数。他们在新房中开了个小卖部,赚些零花钱。2019年之前,孙孝春在广东东莞的电子厂打了六七年的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不等。近些年巴东县的良好发展,让他回到了家乡,并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中做了网格员。网格员的收入不算高,一个月1250元,但在孙孝春看来,工作稳定、能学到新知识、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好家人,“非常满足”。

  刘先峰一家5口也是社区的第一批搬迁户。30岁的刘先峰,与妻子雷雅琪在浙江温州的皮鞋厂工作。刘先峰的老家,位于16公里外的毛坝村。交通不便、房屋破旧。儿子刘越在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时,爷爷奶奶需要在附近租房照顾。201910月,刘家搬入晴帆园社区,刘越就近入学神农小学。而同时,刘先峰的父母也能够在附近力所能及地找些工作。这样一来,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教育、家庭收入也得到了解决。

  刘家一家人乐观开朗,务实肯干。两位老人种有5亩多柚橘,两位年轻人则在外努力打工。“现在政策好,我们也要努力。”雷雅琪说,他们相信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奋斗可以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在巴东,类似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共有337个,集中安置了966031878人。作为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巴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易迁+特色产业”“易迁+旅游”“易迁+老年公寓”“易迁+厂房”等模式, 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养老护理等扶贫专岗2338个以促进贫困人员就业,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倾斜安置贫困人口165人,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如今,搬迁的居民在社区的扶贫工厂或者公益岗位中工作,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居民从搬来之初对城市化小区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到如今切实融入这方水土。他们在融入中开启了新的生活。

  记者手记 莫倩

  安静,是我们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整体印象。

  1月中旬采访时,我们在村子中见到最多的是老年人。巴东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巴东不到50万的人口中,有5万人在外打工。是年长者守着村子,扶贫工作队为村子操劳着产业发展,年轻人才得以安心在外拼搏。

  我们见到了很多返乡创业者和工作者。他们有的人觅得市场机会,回乡实现梦想;有的人因巴东近几年的良好发展,获得了回乡工作养家的机会。记者对一名在电子商务公司仓库工作的女性印象深刻。她33岁,2017年之前在山东济南的建筑工地做过建筑工。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时,她在学校的微信群中看到了别人父母为孩子拍的视频。她流泪了。“如果我在家,我会给孩子拍更多视频。”她在跟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也红了眼圈。她一直想回到巴东,有家人、有工作、还有收入。如今,她都有了。

  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渔民,但他们停止了捕鱼。有人告诉记者,政府管理很严,偷偷捕鱼是不敢的。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自2003年实施,每年禁渔3个月,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绿色发展。2016年,禁渔时间延长到4个月,并扩大了禁渔范围。2020110时起,长江干流巴东段实施全面禁渔,禁渔期为10年。基于此,很多渔民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他们的“转行”也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另一种支持。

  我们还在巴东见到了很多农业产业。巴东的产业链多与农业相关。近些年,在长江大保护政策下,巴东县关停并转了一些工厂。但这些工厂工人的再就业和收入,当地政府需要通过其他无污染产业来消化。巴东县略显单一的产业类型,实际上也是在国家绿色发展中做出的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

上一页

下一页

湖北巴东:易地搬迁新生活

2020-01-16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莫倩 胡周萌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是巴东县人口规模最大的易迁集中安置点。社区由冯家湾安置小区、红花岭安置小区及蔡家老年公寓3个安置小区组成。小区最早于2016年开始建设,2019年全部完工。201910月起,来自官渡口镇40多个村庄的2700余人,从交通不便、房屋破旧的大山深处里,陆续搬到具有现代化居住条件的地势相对平坦的晴帆园社区居住。这其中的771户为贫困户,有2580人。

  “这里方便些。”社区负责整理资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网格员孙孝春说。27岁的孙孝春,家里5口人。父母与侄女在巴东老家,自己与哥哥长期在外打工。2014年,孙孝春家因残致贫。在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下,2015年底完成脱贫。2016年,当地政府前往其老家庄屋顶村动员易地扶贫搬迁,孙家欣然同意。庄屋顶村,位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距离晴帆园社区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交通不方便,房屋状况也不太好,愿意搬下来,也相信政府。”孙孝春说。

  2019年孙孝春一家搬入晴帆园。孙家在晴帆园的新房以每人25平方米配置,有125平方米,这也是安置房的最高面积数。他们在新房中开了个小卖部,赚些零花钱。2019年之前,孙孝春在广东东莞的电子厂打了六七年的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不等。近些年巴东县的良好发展,让他回到了家乡,并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中做了网格员。网格员的收入不算高,一个月1250元,但在孙孝春看来,工作稳定、能学到新知识、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好家人,“非常满足”。

  刘先峰一家5口也是社区的第一批搬迁户。30岁的刘先峰,与妻子雷雅琪在浙江温州的皮鞋厂工作。刘先峰的老家,位于16公里外的毛坝村。交通不便、房屋破旧。儿子刘越在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时,爷爷奶奶需要在附近租房照顾。201910月,刘家搬入晴帆园社区,刘越就近入学神农小学。而同时,刘先峰的父母也能够在附近力所能及地找些工作。这样一来,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教育、家庭收入也得到了解决。

  刘家一家人乐观开朗,务实肯干。两位老人种有5亩多柚橘,两位年轻人则在外努力打工。“现在政策好,我们也要努力。”雷雅琪说,他们相信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奋斗可以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在巴东,类似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共有337个,集中安置了966031878人。作为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巴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易迁+特色产业”“易迁+旅游”“易迁+老年公寓”“易迁+厂房”等模式, 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养老护理等扶贫专岗2338个以促进贫困人员就业,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倾斜安置贫困人口165人,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如今,搬迁的居民在社区的扶贫工厂或者公益岗位中工作,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居民从搬来之初对城市化小区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到如今切实融入这方水土。他们在融入中开启了新的生活。

  记者手记 莫倩

  安静,是我们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整体印象。

  1月中旬采访时,我们在村子中见到最多的是老年人。巴东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巴东不到50万的人口中,有5万人在外打工。是年长者守着村子,扶贫工作队为村子操劳着产业发展,年轻人才得以安心在外拼搏。

  我们见到了很多返乡创业者和工作者。他们有的人觅得市场机会,回乡实现梦想;有的人因巴东近几年的良好发展,获得了回乡工作养家的机会。记者对一名在电子商务公司仓库工作的女性印象深刻。她33岁,2017年之前在山东济南的建筑工地做过建筑工。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时,她在学校的微信群中看到了别人父母为孩子拍的视频。她流泪了。“如果我在家,我会给孩子拍更多视频。”她在跟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也红了眼圈。她一直想回到巴东,有家人、有工作、还有收入。如今,她都有了。

  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渔民,但他们停止了捕鱼。有人告诉记者,政府管理很严,偷偷捕鱼是不敢的。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自2003年实施,每年禁渔3个月,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绿色发展。2016年,禁渔时间延长到4个月,并扩大了禁渔范围。2020110时起,长江干流巴东段实施全面禁渔,禁渔期为10年。基于此,很多渔民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他们的“转行”也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另一种支持。

  我们还在巴东见到了很多农业产业。巴东的产业链多与农业相关。近些年,在长江大保护政策下,巴东县关停并转了一些工厂。但这些工厂工人的再就业和收入,当地政府需要通过其他无污染产业来消化。巴东县略显单一的产业类型,实际上也是在国家绿色发展中做出的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

  • 微信图片_20200116105813.jpg

    湖北恩施巴东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晴帆园社区位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绿化带、广场、百步梯、栏杆、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生活条件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709.jpg

    刘家为过年做的腊鱼。2020年春节是刘先峰(左一)一家在晴帆园社区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雷雅琪说,国家政策为家庭解决了很多困难,年轻人在外面更要努力工作、上进。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6105854.jpg

    刘先峰家在新房的全家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658.jpg

    刘先峰与父母挂置“家和万事兴”的牌匾。刘家是因病致贫,但一家人相信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自己的奋斗可以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0716.jpg

    晴帆园社区内,儿童结伴玩耍。从不同乡村搬到社区居住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1246.jpg

    晴帆园社区配套设有公共广场、学校、养老公寓、扶贫工厂等,可以满足搬迁群众生活生产的需求。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5091259.jpg

    1月14日,38岁的桂家银在新居阳台上。春节临近,桂家银在新居等待外出务工的姐姐、弟弟和妹妹回家与母亲团圆。桂家银一家的老房子位于30公里外的马家村,偏远破旧。3个月前,他们搬到晴帆园易迁安置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桂家银长年在浙江做泥瓦工,修建仿古建筑,他希望自己能在巴东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留在家乡。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00116110013.jpg

    1月14日,孙孝春(右一)与家人。孙孝春如今在晴帆园社区做网格员,负责收集整理社区人员资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等,这也是社区为吸纳就业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在此之前,他在广东东莞打了六七年的工。如今,既有稳定的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的工作生活状态,让孙孝春十分满足。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