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中企,在加勒比海逐浪

发布时间 :2017-02-20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牙买加北部海岸的旅游城市奥乔里奥斯远景。

国药国际工作人员在康沃尔医院进行管道消毒和通风系统修复工作。

中国电建哥斯达黎加团队的技术人员在32号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工作。资料图片

哥斯达黎加楚卡斯水电站厂房内景。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在世界版图上,加勒比地区并不显眼,但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区域,东西比邻大西洋和太平洋,上下连接美洲两块大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牙买加位于加勒比心脏地带,在地区事务和国际问题上发挥着超出其自身实力的影响力;哥斯达黎加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的唯一建交国。记者日前走访了在这两个地方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它们的共同感受是:这是一片有潜力的地区,尤其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方面大有可为,值得中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适应中前行,在突破中提升,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练队伍——上好“如何进入中美洲”实践课

  去年12月9日,中国电建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参与承建的哥斯达黎加楚卡斯水电站,两台机组同时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进入商业运行。这是中国电建在哥斯达黎加、也是在中美洲第一次通过国际招标获得的项目。

  楚卡斯水电站位于哥首都圣何塞以南40公里的塔古拉斯河上,总装机量5万千瓦。2010年底,中国电建获得合同,负责修建一条长205米、直径9.8米的马蹄形导流洞、上下游围堰以及一座地面式水电站的厂房土建施工和机电部分的设计、采购、施工等。项目应在2013年完工,但工期却被一推再推。“业主在办理开工许可和伐树许可证明拖延,导致我们开工就晚了5个月。”在水电站营地,项目经理张波一条一条给本报记者数着,“之后由于地质勘探和总体规划不到位、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等原因,项目迟迟无法上马。”

  对中国电建哥斯达黎加团队来说,楚卡斯项目的推进过程是一堂“如何开拓中美洲市场”的实践课:企业如何适应当地的政策法律环境?怎样与当地业主打交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项目?中国建设者要解决一个个难题。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锻炼了队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国电建哥斯达黎加国别代表刘燊深有感慨。

  理解方能合作。“决策前,要站在拉美人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信任和理解。”最初张波和同事们对于“中美洲风格”不理解也不适应,“每次我们与业主、监理开会,只要一个人有异议,项目就得打住,几天的准备就白白浪费了。”

  中方团队想了很多方法来推进和业主方的沟通,包括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聘请大量当地专业人士等。按照该国法律规定,外企聘请外国劳工与本地劳工的比例需达到1∶2,在楚卡斯项目中,中哥双方工作人员的比例最高时达1∶7。刘燊告诉记者:“引进的律师、土建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环境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等当地雇员帮了大忙,他们语言相通,熟知当地文化习俗和市场规则,与政府等对接时也更容易沟通,从而节省了我们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质量是基础。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地区经济较发达国家,堪称“准高端市场”,其“对规范和标准的执行以及安全和环境保护都有很高标准,出台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QHSE)管理体系很严苛。”刘燊举了个例子,在楚卡斯项目现场,一次因当地工人的劳保手套破了一个洞,业主的安全工程师就要求所有工作面都停工,一停就是两天。尽管困难重重,中方团队经过努力最终通过了漫长、严苛的“考试”:6年的施工期内,实现零事故。楚卡斯项目施工现场都在水域附近,山洪、泥石流等情况时有发生,实现零事故并不容易。

  努力终有回报。楚卡斯项目成了中国电建在中美洲的“黄埔军校”,为企业培养出一支高效、专业、熟悉当地规则的国际管理团队。以哥斯达黎加为根据地,中国电建成功地实现了向周围国家的辐射,先后在洪都拉斯、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陆续取得多个工程项目。

 

中国专题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