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我在马来西亚造动车”

发布时间 :2017-05-02      作者 :杨登峰 摄影报道      

  • 22.JPG

    2017年4月6日,一列刚刚维护完的列车从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门口驶过,中国中车的到来,也带动当地经济驶入快车道。

  • 13.JPG

    范伟在租住的公寓中收拾厨房。马来西亚潮湿闷热的天气对于体重180多斤的范伟来说更是痛苦,在室外只要稍一走动,便汗流浃背。在马来西亚工作6年的范伟已经基本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当地华裔很多,语言和饮食都没有问题,每年还有三次免费往返国内探亲的机会。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他不到两岁的孩子,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和家人视频聊天。

  • 14.JPG

    入职中车株机不到四年的“90后”小伙子张波现在已经是马来西亚中车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张波很看重这次海外工作经历。现在,他已经可以说是半个“马来通”了,经常给从国内去的同事当向导。不过作为家中独子,父母一开始很不放心,张波说,他从国内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有160斤,现在已经减到了130斤,大肚腩没了,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在这里挺好的。

  • 9.JPG

    准备下班打卡的陈检(左三)和马籍同事聊天。在马来西亚工作6年的陈检是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

  • 18.JPG

    辛苦一天的陈检回到家中和妻儿团聚,这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陈检在一次公司组织的爬山活动中偶遇马来西亚姑娘林佳蕙。林佳蕙是马来西亚华人,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从事财务工作,是祖籍福建的第四代华侨,当她得知陈检等人是为他们造动车的中国员工后,很热心地为他们做了免费的临时导游,之后经过1年多的交往,两人举行了婚礼,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 2.JPG

    在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基地,中国员工刘慧能(中)和当地员工一起对列车进行维护。中车株机公司力推海外公司员工本地化,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三个子公司员工本地化率均超过80%。

  • 21.JPG

    中午准备休息的当地员工。中车株机在海外广泛采取“五本”(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营销)措施,推动当地人才与产业培育,力求最终实现本地用工95%以上。

  • 1.JPG

    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心火车站,一列由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制造的动车即将发车。中车株机自2010年进入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以来,商业模式从最初的输出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建设基地”转型升级。

  • 5.JPG

    繁忙的马来西亚安邦线地铁。中国中车的到来,让当地民众出行更安全、便捷,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 >

  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带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几百年前,中国人下南洋,促进当地经济开发,建立起一个连接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今天,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一样,中国企业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精彩故事。

………………………………………………………………

  马来西亚吉隆坡距离中国湖南株洲,直线距离有3000多公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的数十名员工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工作。

  自2010年进入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以来,中车株机商业模式从最初的输出产品,向“产品+服务+技术+建设基地”的转型升级。今天,中车株机制造的动车组已用于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城际线运营,还相继实现了就地维保和本地化生产。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的三个子公司员工本土化率均超过80%,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他们的到来,为当地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驶入快车道。

  而作为亲历者,在此工作的中国员工们正用细致的日常“书写着”他们在“一带一路”中普通人的故事。一组照片,带您走入他们在马来西亚的生活。

上一页

下一页

  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带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几百年前,中国人下南洋,促进当地经济开发,建立起一个连接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今天,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一样,中国企业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精彩故事。

………………………………………………………………

  马来西亚吉隆坡距离中国湖南株洲,直线距离有3000多公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的数十名员工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工作。

  自2010年进入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以来,中车株机商业模式从最初的输出产品,向“产品+服务+技术+建设基地”的转型升级。今天,中车株机制造的动车组已用于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城际线运营,还相继实现了就地维保和本地化生产。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的三个子公司员工本土化率均超过80%,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他们的到来,为当地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驶入快车道。

  而作为亲历者,在此工作的中国员工们正用细致的日常“书写着”他们在“一带一路”中普通人的故事。一组照片,带您走入他们在马来西亚的生活。

  • 22.JPG

    2017年4月6日,一列刚刚维护完的列车从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门口驶过,中国中车的到来,也带动当地经济驶入快车道。

  • 13.JPG

    范伟在租住的公寓中收拾厨房。马来西亚潮湿闷热的天气对于体重180多斤的范伟来说更是痛苦,在室外只要稍一走动,便汗流浃背。在马来西亚工作6年的范伟已经基本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当地华裔很多,语言和饮食都没有问题,每年还有三次免费往返国内探亲的机会。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他不到两岁的孩子,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和家人视频聊天。

  • 14.JPG

    入职中车株机不到四年的“90后”小伙子张波现在已经是马来西亚中车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张波很看重这次海外工作经历。现在,他已经可以说是半个“马来通”了,经常给从国内去的同事当向导。不过作为家中独子,父母一开始很不放心,张波说,他从国内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有160斤,现在已经减到了130斤,大肚腩没了,希望家里不要挂念,他在这里挺好的。

  • 9.JPG

    准备下班打卡的陈检(左三)和马籍同事聊天。在马来西亚工作6年的陈检是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

  • 18.JPG

    辛苦一天的陈检回到家中和妻儿团聚,这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陈检在一次公司组织的爬山活动中偶遇马来西亚姑娘林佳蕙。林佳蕙是马来西亚华人,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从事财务工作,是祖籍福建的第四代华侨,当她得知陈检等人是为他们造动车的中国员工后,很热心地为他们做了免费的临时导游,之后经过1年多的交往,两人举行了婚礼,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 2.JPG

    在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基地,中国员工刘慧能(中)和当地员工一起对列车进行维护。中车株机公司力推海外公司员工本地化,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三个子公司员工本地化率均超过80%。

  • 21.JPG

    中午准备休息的当地员工。中车株机在海外广泛采取“五本”(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营销)措施,推动当地人才与产业培育,力求最终实现本地用工95%以上。

  • 1.JPG

    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心火车站,一列由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制造的动车即将发车。中车株机自2010年进入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以来,商业模式从最初的输出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建设基地”转型升级。

  • 5.JPG

    繁忙的马来西亚安邦线地铁。中国中车的到来,让当地民众出行更安全、便捷,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专题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