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一师阿拉尔:沙漠绿洲中的新兴之城

2018-07-05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黄丽巍 陈建 莫倩 马耕平

  • MAGP3031.jpg

    空中俯瞰第一师阿拉尔市市区。坐落在市中心的恢弘建筑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再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艰苦历史和奋斗精神,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胜利农业生产社的社员们,参观某农场拖拉机耕作,并高兴和战士们联欢。(1955年).jpg

    1955年,一师胜利农业生产社的社员们,参观某农场拖拉机耕作,并与战士们联欢。

  • {6DEAA004-63A3-4756-B402-EE971E80719A}.jpg

    1963年,塔里木农垦大学的师生们上农作物栽培实验课。塔里木农垦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塔里木大学的前身。塔里木大学为新疆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本刊资料

  • {24C6B554-EDED-4E98-8EBA-61B148B964BE}.jpg

    20世纪60年代,进入塔里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地窝子”、吃粗粮、顶酷暑、冒严寒、抗风沙,在荒漠中开辟出了大面积的耕田。 本刊资料

  • 民居.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昆岗文化古村落民居遗址。

  • 石器.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先民使用的石器。

  • 料珠.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料珠。

  • 青铜权杖头.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青铜权杖头。

  • IMG_1457.jpg

    长势喜人的马铃薯。经过数十年开垦,昔日的大漠荒原,已变为千亩良田。

  • CHEN4413.jpg

    开发区依托师市的棉花、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各类纺织服装企业进驻。企业用工还解决了不少当地各族群众的就业。这是位于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臻泰纺织有限公司。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MAGP3911.jpg

    开发区依托师市的棉花、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各类纺织服装企业进驻。企业用工还解决了不少当地各族群众的就业。这是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MAGP5209.jpg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集花卉种植、销售、园林观光为一体。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CHEN1852.jpg

    一师阿拉尔蓝泊湾生态观光园中的热带植物蝴蝶兰。如今,生态观光园已繁育了200余种热带、亚热带花卉、苗木,实现了“南果北种”。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王志清新九.jpg

    塔克拉玛干沙漠之缘的地理位置,为一师阿拉尔市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提供了充分条件。

  • 00CJ3416.jpg

    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前伫立着王震将军塑像。王震是塔里木大学的创建者,曾对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MAGP1906.jpg

    阿拉尔市图书馆。图书馆由浙江台州援建,于2018年年初对外免费开放,目前已累计实现阅读人数5万余次。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CHEN3083.jpg

    空中俯瞰一师阿拉尔市。城市中的昆岗大道、班超大道、井冈山大道等道路,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年龄,也在见证着它的未来。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

  在中国,有一类特殊的城市叫军垦城市,它们是由兵团人设计并建造。坐落在塔里木河之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师阿拉尔市,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军垦城市。

  三五九旅精神铸就了这座军垦城市的灵魂。戈壁荒原中,兵团人60多年风雨坚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座军垦新城拔地而起。

  20041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师阿拉尔市进一步振兴产业、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改善亮点纷呈,已转型为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正向着党中央和国家定位的兵团南疆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

  阿拉尔,蒙古语意为“汇聚、交汇”,它同时也被称为“军垦之城”,是一批又一批的开垦者、建设者和创业者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建设的“塞外江南”。

  最年轻城市的“老资格”

  6月的阿拉尔,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漫步城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开阔的屯垦文化广场,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塔里木河穿城而过,犹如玉带环绕;周边的团镇,田畴万顷,阡陌纵横。天际的雪山与一望无际的农田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塞外江南”美誉名副其实。

  正处豆蔻年华的“新城”阿拉尔,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于阗古道,是古代绿洲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境内有永宁和昆岗两个古墓群,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此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

  先秦时,中央王朝就在西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理。公元前60年,郑吉担任第一任西域都护,开启了有史料记载的中央王朝成建制的屯垦戍边历史,之后历代中央王朝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如今,在塔里木河流域已经发现100多座古城遗址,它们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地标,更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和屯垦西域的见证。

  在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廖肇羽教授看来,屯垦戍边与丝绸之路互为因果,彼此推动。屯垦戍边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主力军和守护神,它推动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包容而共生,促使源远流长的东西方文明全面深入交流、融合、发展与共享。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王震将军曾用这四句话概括一师阿拉尔的历史沿革。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第五师奉命来到新疆阿拉尔,这支曾经番号为“三五九旅”的部队脱去戎装、铸剑为犁,在亘古荒原上屯垦造田,筑路修渠……开启了在沙漠腹地、塔河岸边的建城之“梦”。

  “五城”规划 百业齐兴

  如今的一师阿拉尔市,拥有约6937.45平方公里的面积,2017年底,人口达到36万人,是建师之初的36倍;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建师之初的2350万元增长至298亿元,增长约1300倍。一个个现代城镇、工业企业、科技农业园拔地而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师阿拉尔市根据精细石油化工城、纺织服装产业城、绿色食品加工城、大学科技转化城、旅游休闲养老城的“五城”规划,以“兵团向南发展排头兵”的担当锐意向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一师阿拉尔市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阿拉尔拥有中国唯一的长绒棉科研所和育种中心;中国第一个长绒棉和一半的新品种诞生于这里。作为国家确定的新疆四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一批纺织服装龙头企业落户于此。

  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区,这里依托英买力气田、塔里木油田、顺北油田,具备双气源、双输气管道,年输气25亿立方,年产电石10万吨,PVC37万吨……正在筹备400万吨“煤油共炼”项目,也初步形成石化产业集群。这样,也吸引油田生活基地入驻。

  一师阿拉尔市拥有着洁净无污染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日照近3000小时,是新疆知名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兵团最大特色林果业基地、全国装备先进的优质奶源基地。

  阿拉尔是中国离沙漠最近的城市,全国沙漠场地越野拉力赛多年在此举办。有着大量原生态自然资源,境内被誉为“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英雄树胡杨林,蔚为壮观。境内河流湖泊广阔,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起源地,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在此交汇,塔里木湖、多浪湖、叶尔羌湖、千鸟湖,水沙相连,风光无限,形成沙漠观海的特有景观。独特的大漠风光,悠久的西域文化、军垦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养。南疆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已初见雏形。2018年,阿拉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城市。

  作为南疆地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一师阿拉尔市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塔里木大学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共建5个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申报兵、师级科技项目18项,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国家“阿拉尔·智慧谷”星创天地项目;无土栽培、“南果北种”等现代化设施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百万亩棉花、林果产业,发展综合性纺织服务产业、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已吸引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解决了当地3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被誉为“今日抗大”的塔里木大学就坐落在阿拉尔市。60年的风雨历程,塔里木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其学子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发展中各领域、各行中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它同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塔里木高级中学等,为阿拉尔培养着后备人才,也为一师阿拉尔市的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开放 包容 自我革新

  纵观一师阿拉尔市的历史,无论是西域文化,还是军垦特色,都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气质。这也成为今日阿拉尔革故鼎新、大步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铸剑为犁的战士来了,上海知青来了,浙江援疆干部来了,支边大学生也来了……在阿拉尔这片土地上,操着各种口音的人们没有地域的隔阂,都因着与阿拉尔的情缘在此团结奋进,生生不息。

  即便是植物,到了这里也可以和谐共处。大漠胡杨的维护之下,阿拉尔一年三季开满鲜花,南方的各种花草树木被精心呵护。

  阿拉尔也从未停止改革和自我革新的脚步。

  改革开放之初,一师在农牧团场实行“财务包干”和“定包奖”责任制,重点解决企业和团场吃“大锅饭”问题。进入新时代,伴随援疆人而来的浙商敢为人先的精神,与兵团的“三五九旅精神”一起,成为阿拉尔深化改革的重要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这座边城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第一师阿拉尔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解决兵团“五个不适应”、去除“五统一”、实行“四分开”……各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团场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国资国企焕发活力。

  这座古丝绸之路上崛起的军垦新城,将发展史铭刻在城市之中:昆岗大道、班超大道、井冈山大道、南泥湾大道、军垦大道、胜利大道、塔里木大道……仿佛是这片神奇之地的生长年轮。沙漠绿洲中的新兴之城,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他们都是阿拉尔人

一师阿拉尔:沙漠绿洲中的新兴之城

2018-07-05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黄丽巍 陈建 莫倩 马耕平

  在中国,有一类特殊的城市叫军垦城市,它们是由兵团人设计并建造。坐落在塔里木河之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师阿拉尔市,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军垦城市。

  三五九旅精神铸就了这座军垦城市的灵魂。戈壁荒原中,兵团人60多年风雨坚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座军垦新城拔地而起。

  20041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师阿拉尔市进一步振兴产业、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改善亮点纷呈,已转型为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正向着党中央和国家定位的兵团南疆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

  阿拉尔,蒙古语意为“汇聚、交汇”,它同时也被称为“军垦之城”,是一批又一批的开垦者、建设者和创业者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建设的“塞外江南”。

  最年轻城市的“老资格”

  6月的阿拉尔,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漫步城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开阔的屯垦文化广场,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塔里木河穿城而过,犹如玉带环绕;周边的团镇,田畴万顷,阡陌纵横。天际的雪山与一望无际的农田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塞外江南”美誉名副其实。

  正处豆蔻年华的“新城”阿拉尔,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于阗古道,是古代绿洲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境内有永宁和昆岗两个古墓群,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此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

  先秦时,中央王朝就在西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理。公元前60年,郑吉担任第一任西域都护,开启了有史料记载的中央王朝成建制的屯垦戍边历史,之后历代中央王朝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如今,在塔里木河流域已经发现100多座古城遗址,它们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地标,更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和屯垦西域的见证。

  在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廖肇羽教授看来,屯垦戍边与丝绸之路互为因果,彼此推动。屯垦戍边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主力军和守护神,它推动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包容而共生,促使源远流长的东西方文明全面深入交流、融合、发展与共享。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王震将军曾用这四句话概括一师阿拉尔的历史沿革。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第五师奉命来到新疆阿拉尔,这支曾经番号为“三五九旅”的部队脱去戎装、铸剑为犁,在亘古荒原上屯垦造田,筑路修渠……开启了在沙漠腹地、塔河岸边的建城之“梦”。

  “五城”规划 百业齐兴

  如今的一师阿拉尔市,拥有约6937.45平方公里的面积,2017年底,人口达到36万人,是建师之初的36倍;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建师之初的2350万元增长至298亿元,增长约1300倍。一个个现代城镇、工业企业、科技农业园拔地而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师阿拉尔市根据精细石油化工城、纺织服装产业城、绿色食品加工城、大学科技转化城、旅游休闲养老城的“五城”规划,以“兵团向南发展排头兵”的担当锐意向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一师阿拉尔市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阿拉尔拥有中国唯一的长绒棉科研所和育种中心;中国第一个长绒棉和一半的新品种诞生于这里。作为国家确定的新疆四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一批纺织服装龙头企业落户于此。

  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区,这里依托英买力气田、塔里木油田、顺北油田,具备双气源、双输气管道,年输气25亿立方,年产电石10万吨,PVC37万吨……正在筹备400万吨“煤油共炼”项目,也初步形成石化产业集群。这样,也吸引油田生活基地入驻。

  一师阿拉尔市拥有着洁净无污染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日照近3000小时,是新疆知名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兵团最大特色林果业基地、全国装备先进的优质奶源基地。

  阿拉尔是中国离沙漠最近的城市,全国沙漠场地越野拉力赛多年在此举办。有着大量原生态自然资源,境内被誉为“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英雄树胡杨林,蔚为壮观。境内河流湖泊广阔,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起源地,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在此交汇,塔里木湖、多浪湖、叶尔羌湖、千鸟湖,水沙相连,风光无限,形成沙漠观海的特有景观。独特的大漠风光,悠久的西域文化、军垦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养。南疆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已初见雏形。2018年,阿拉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城市。

  作为南疆地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一师阿拉尔市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塔里木大学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共建5个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申报兵、师级科技项目18项,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国家“阿拉尔·智慧谷”星创天地项目;无土栽培、“南果北种”等现代化设施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百万亩棉花、林果产业,发展综合性纺织服务产业、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已吸引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解决了当地3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被誉为“今日抗大”的塔里木大学就坐落在阿拉尔市。60年的风雨历程,塔里木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其学子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发展中各领域、各行中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它同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塔里木高级中学等,为阿拉尔培养着后备人才,也为一师阿拉尔市的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开放 包容 自我革新

  纵观一师阿拉尔市的历史,无论是西域文化,还是军垦特色,都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气质。这也成为今日阿拉尔革故鼎新、大步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铸剑为犁的战士来了,上海知青来了,浙江援疆干部来了,支边大学生也来了……在阿拉尔这片土地上,操着各种口音的人们没有地域的隔阂,都因着与阿拉尔的情缘在此团结奋进,生生不息。

  即便是植物,到了这里也可以和谐共处。大漠胡杨的维护之下,阿拉尔一年三季开满鲜花,南方的各种花草树木被精心呵护。

  阿拉尔也从未停止改革和自我革新的脚步。

  改革开放之初,一师在农牧团场实行“财务包干”和“定包奖”责任制,重点解决企业和团场吃“大锅饭”问题。进入新时代,伴随援疆人而来的浙商敢为人先的精神,与兵团的“三五九旅精神”一起,成为阿拉尔深化改革的重要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这座边城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第一师阿拉尔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解决兵团“五个不适应”、去除“五统一”、实行“四分开”……各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团场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国资国企焕发活力。

  这座古丝绸之路上崛起的军垦新城,将发展史铭刻在城市之中:昆岗大道、班超大道、井冈山大道、南泥湾大道、军垦大道、胜利大道、塔里木大道……仿佛是这片神奇之地的生长年轮。沙漠绿洲中的新兴之城,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宣传部提供)


  • MAGP3031.jpg

    空中俯瞰第一师阿拉尔市市区。坐落在市中心的恢弘建筑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再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艰苦历史和奋斗精神,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胜利农业生产社的社员们,参观某农场拖拉机耕作,并高兴和战士们联欢。(1955年).jpg

    1955年,一师胜利农业生产社的社员们,参观某农场拖拉机耕作,并与战士们联欢。

  • {6DEAA004-63A3-4756-B402-EE971E80719A}.jpg

    1963年,塔里木农垦大学的师生们上农作物栽培实验课。塔里木农垦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塔里木大学的前身。塔里木大学为新疆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本刊资料

  • {24C6B554-EDED-4E98-8EBA-61B148B964BE}.jpg

    20世纪60年代,进入塔里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地窝子”、吃粗粮、顶酷暑、冒严寒、抗风沙,在荒漠中开辟出了大面积的耕田。 本刊资料

  • 民居.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昆岗文化古村落民居遗址。

  • 石器.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先民使用的石器。

  • 料珠.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料珠。

  • 青铜权杖头.jpg

    昆岗文化是四千年前部落族群在阿拉尔繁衍生存的历史见证。这是青铜权杖头。

  • IMG_1457.jpg

    长势喜人的马铃薯。经过数十年开垦,昔日的大漠荒原,已变为千亩良田。

  • CHEN4413.jpg

    开发区依托师市的棉花、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各类纺织服装企业进驻。企业用工还解决了不少当地各族群众的就业。这是位于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臻泰纺织有限公司。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MAGP3911.jpg

    开发区依托师市的棉花、土地等优势,吸引了各类纺织服装企业进驻。企业用工还解决了不少当地各族群众的就业。这是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MAGP5209.jpg

    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集花卉种植、销售、园林观光为一体。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CHEN1852.jpg

    一师阿拉尔蓝泊湾生态观光园中的热带植物蝴蝶兰。如今,生态观光园已繁育了200余种热带、亚热带花卉、苗木,实现了“南果北种”。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王志清新九.jpg

    塔克拉玛干沙漠之缘的地理位置,为一师阿拉尔市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提供了充分条件。

  • 00CJ3416.jpg

    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前伫立着王震将军塑像。王震是塔里木大学的创建者,曾对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MAGP1906.jpg

    阿拉尔市图书馆。图书馆由浙江台州援建,于2018年年初对外免费开放,目前已累计实现阅读人数5万余次。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 CHEN3083.jpg

    空中俯瞰一师阿拉尔市。城市中的昆岗大道、班超大道、井冈山大道等道路,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年龄,也在见证着它的未来。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他们都是阿拉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