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2021,文化“破圈”之年

2022-07-13      编辑 郭翔妹 龚海莹

  2021年,诸多文化现象频频“破圈”,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发展新活力。

  年初,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备受欢迎,被视为传统文化得以创新性回归的又一例证;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演出、革命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突破传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从年初“三星堆上新”,给考古百年献上一份大礼,再到年底汉文帝霸陵被发现,这一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如今的考古发掘,已不囿于传统方式,大批高科技“神器”的引入,使考古变得科技感十足。多学科协作,更是让现代考古跑出了“加速度”。

  随着表现手法的多元,传统文化的魅力愈发诱人,进而成为2021年的“流量密码”。

  《唐宫夜宴》掀热潮

  2021年,传统文化的各种创新表达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宝藏·展演季》《登场了!洛阳》《舞千年》……精彩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激发人们走进博物馆、翻开历史书的兴趣。

  年初,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走红,14位活泼灵动、娇憨可爱的“唐朝少女”,宛若从仕女图中走出。随后,《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同时,考古盲盒是2021年文博圈的宠儿。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在春节期间不到5天的时间里,1.2万个产品在线上售罄;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别致的手办。

  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102241716162的副本

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唐宫夜宴》定妆照 摄影 庞东晨

XxjpsgC007386_20210619_PEPFN0A001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中水下舞蹈《祈》,舞者化身洛神,惊艳演绎水下飞天。 新华社 供图

p270723064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展演季》节目宣传海报

c592097f-00f4-467a-9368-d81246bf3cee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史记》宣传海报

  《伟大征程》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呈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将浑厚大气的艺术表达与声光电的高科技效果相融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演出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伟大征程》总导演陈维亚说:“我们以戏剧、歌唱、情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和高科技手段结合,表达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伟大征程》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卓越的百年奋斗史,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ZHY00124
《伟大征程》中,戏剧与歌舞《东方奇迹》讲述宁夏闽宁镇、湖南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故事。 摄影 林毅
  从《觉醒年代》到《长津湖》
2021年,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美术、电影、电视、话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艺术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影视剧《觉醒年代》重塑革命者形象,展现革命信仰的力量,受到了年轻受众广泛好评,经典台词频频“出圈”;影视剧《山海情》讲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号召、福建对口帮扶下摆脱贫困的故事,网友直呼“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之路不易”。
  除了故事内容扎实、动人,红色影视剧的形式亦有创新之处。“单元式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书写了革命先辈“理想”的长诗;单元剧《功勋》将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献身祖国发展的境界。
  电影《革命者》,以具有时代性的审美样态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事;电影《长津湖》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长津湖地区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让处于和平年代的观众看到无数人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更体会到和平与美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戏剧与影视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张富坚说:“对于创作者而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必须要获得当下的民心,同时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p2644696277

电视剧《觉醒年代》宣传海报

p2689493412

单元剧《功勋》宣传海报

p2632074144

单元剧《理想照耀中国》宣传海报

p2630904628

电视剧《山海情》宣传海报

p2682165105

电影《长津湖》宣传海报

    考古新发现

  2021年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年”,这一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100周年。这一年,中国考古硕果累累,科技考古的魅力更让国人赞叹。

  三星堆“上新”

  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继1986年中国在三星堆进行第一次考古工作后,2021年3月,三星堆再次“上新”。

  从2020年10月9日开始,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陆续启动发掘,一年多过去,三星堆新祭祀区已提取文物超5000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体型巨大的青铜神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神似西餐刀的玉刀等文物。

  2021年12月25日,“三星堆发现一条虎头虎脑的青铜龙”的新闻冲上热搜,考古工作者在8号坑发现一件高约80公分、头和耳朵像老虎的龙形青铜像。 截至12月,三星堆3号、4号和6号坑已经结束田野发掘,进入实验室清理阶段。而5号、7号和8号坑,仍进行田野发掘,并不断发现全新器型。

  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古蜀文明的认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更新、更丰富的实物资料。“三星堆仍有许多未解的谜团。一轮轮考古研究是不断解开谜团的过程,它亦不断地将中华文明映射进世界文明长河中,启发人们去认知人类文明本质,认识因多样而多彩,因平等互鉴而繁荣的世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说。

VCG111322116230(1)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的青铜器。 人民视觉 供图

    “洪渎原”墓葬跨越2200余年

  “洪渎原”是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自战国至明清时期古墓葬3648座,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70年以来洪渎原墓葬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认为,通过洪渎原墓地的发掘,完整展现了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的家族墓地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术意义非常重大。“从考古发掘来讲,这次发现了这么多目标主要是在田野考古理念上发生了一个改变:即便它是一个墓葬,也要把它当成遗址来发掘。这么大范围的揭示出来这么长时段延续下来的墓园结构,这是第一次。”张建林说。

XxjpsgC007235_20211209_PEPFN0A001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洪渎原墓葬上召窑墓地战国秦墓。  新华社 供图

    “汉文帝霸陵”揭开千古之谜

  如果说,三星堆遗址发掘是上半年最具热度的考古事件,那么汉文帝霸陵考古成果发布的关注度则在年底一骑绝尘,震惊世界。

  2021年12月中旬,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被正式确定为陕西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这一发现不仅纠正了关于霸陵位置长达千年的谬误,且对西汉十一位皇帝的名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汉文帝霸陵的考古工作从2017年开始持续至今,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XxjpsgC007195_20211218_PEPFN0A001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着衣陶俑。 新华社 供图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