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2021,中国航天大年

2022-07-14      

    2021年,中国太空探索取得重大进展:“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祝融号”探寻火星起源与演化;两批航天员接连入驻“天宫”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00次发射,中国航天飞出新纪录。
05f6e2f7-28bf-4ba4-9983-969a9d0d5ad1
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604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确进入预定轨道。21时17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摄影 都鑫鑫
  登陆火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自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天问一号”经历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和3个月的“环火”探测,最终“登火”成功。
  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首辆火星探测车“祝融号”驶离着陆平台,着陆火星,开始巡视探测。意味着中国成为首个一次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国家。“祝融号”踏上火星大地的第一步,迈出了0.522米,以纪念5月22日这一特殊日期。
  截至12月1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19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297米,获取巡视探测原始科学数据约10GB,能源充足、状态良好。如无意外,“祝融号”大概率将在火星这颗孤寂的红色星球上,进行长达数年至十数年的科考探索。
  首个火星探测任务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的国家,并且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开展月球和火星巡视探测的国家。作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火星探测是从月球到行星探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肩负着非凡的意义—从火星起步,然后向更遥远的行星及行星际发展,无论是发展航天尖端技术还是科学的全新探索,乃至满足全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都将有巨大的收获。 

IMG_6877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落火影像。该图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国家航天局 供图

IMG_6876

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正对前进方向进行拍摄。图中可见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图像上部的两个伸杆为已经展开到位的次表层雷达天线。国家航天局 供图

  首个空间站投入使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空间站常态化运营、科学实验应用与发展阶段。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核心组成部分—天和核心舱顺利升空;5月18日,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运行。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天和核心舱迎来了它的首个载人任务。
  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随后,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其中,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中国航天员开始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神舟十三号需要验证的两个关键技术是径向交会对接和长期在轨飞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经形成了“一”字构型。神舟十三号抵达太空后,在“一”字下方与天和核心舱快速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180天,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试验等一系列操作。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神舟十三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倘若一切顺利,在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中国东风着陆场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正式转入下一阶段—空间站建造阶段。
XxjpsgC007076_20210704_PEPFN0A001
2021年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在舱外工作场面。 摄影 金立旺/新华社
WechatIMG179a8f25abc897f538cd999c4aa57822
2021年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翟志刚(右)、王亚平(中)和叶光富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摄影 杨志远  
    长征系列火箭第400次发射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以及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等“国之重器”,均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2021年12月10日,随着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第400次发射。
  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中国太空探索事业的高度和空间。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次飞行。51年间,长征火箭实施了中国92.1%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25%。
  长征火箭的四个百次发射里,第一个100次用了37年,第二个100次用了7年半,第三个100次用了4年多时间,第四个100次用了2年零9个月。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火箭重复使用、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的突破,将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次实现新跨越。
be2e35c4-0e65-49a9-a975-970bb4a595de
在厂房吊装过程中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长征五号(CZ-5)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大型新一代低温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 国家航天局 供图
  民营火箭首次连续发射成功
  2021年12月7日12时12分,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顺利将五颗商业卫星精确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实现了中国民营火箭的首次连续发射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新突破。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航天自主研制的四级小型商业运载火箭,可为商业微小卫星提供质优价廉的定制化发射服务。火箭直径1.4米,全长约20米,起飞重量约33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00公斤。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不断创新,民营企业逐步成长为推动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进入民用,未来载人绕月飞行、洲际旅行、清理太空垃圾等等,都将成为商业航天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
0932be07-b126-4a89-8e13-96fd58f666a4
2021年12月7日,谷神星一号(遥二)·平安银行数字口袋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五颗商业卫星精确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摄影 陈肖

WechatIMG7c06143ed63e0e92750c1760edb0926a

WechatIMG7dec1767aaf3cfbf450f5bcf43af1474

WechatIMG335c3fb75b73863d7597ce50d3c8b666

WechatIMGc57c3e3118e901f7a1f1958d94ca7fb4

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工作。星河动力是中国首家实现了国内民营火箭首次连续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该公司团队由来自航天系统的资深技术和管理专家组成。 摄影 陈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