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的多边化思考

2022-12-21      

撰文/王辉耀(CCG全球化智库理事长)
  从全球化的视角观察,“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积极尝试,其设计及理念都是多边性的。目前“一带一路”主要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为基础,以签订谅解备忘录作为合作协议的主要形式,并以发表双方政府的联合声明作为支撑。但由于“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规定的有效期限较短,谅解备忘录签订方可随时退出,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潜在不稳定性因素。

  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规则透明度,加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信任,并加强“一带一路”规则的约束力,是推动“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边化有助于“一带一路”实现机制化。这种机制化至少包含两个维度,其一是倡议本身的机制化,其二则是倡议与各种现存机制的协调。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来看,中国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倡议建立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财政部联合多边开发银行设立的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与IMF建立的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 150多家中外民间组织共同成立的“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这些机制都是通过与多边机构合作共同创立的,说明“一带一路”的机制化已开始起步。不过,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机制化程度还较低,尚无类似秘书处的常设机构和稳定的机制安排,未来还需要继续推进,早日实现“一带一路”的多边机制化运作。

  多边化有助于“一带一路”实现规则化。国际机构是现行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有助于企业尽快熟悉和适用现有国际规则,并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改革创新国际规则。自 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多次被载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决议文件,“一带一路”精神被写入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多边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已被纳入许多国际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工作日程。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和 IMF等为代表的多边机构,正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边化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专业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涉及科学、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等多领域,在专门领域的推进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人才和标准,多边推进有利于整合领域资源,推动多方互补,实现专业化发展。例如,中国科技部与泰国、俄罗斯、南非、斯里兰卡科技创新部门共同签署《“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创新之路”。又如,卫生领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2017年 1月,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共同落实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严重威胁,多国治理能力遭遇危机,以“健康丝绸之路”为主线,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对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多边化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乏力,主要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足,一度跌入历史低谷。坚持多边主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格局,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多边合作,推动亚投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多边机制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不仅有利于建立多元融资模式,实现各方优势互补,提升“一带一路”项目活力及可持续性,而且有助于正确评估项目、投资、融资的风险性,促进有针对性的融资与投资,避免单一国家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

  多边化有助于“一带一路”实现安全化发展。“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风土人情迥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国家战略各异。政治、经济、民族、文化、领土、产业等各种问题汇集在一起,存在大量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带一路”的多边化将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多边框架具有透明性和公平性,给予各国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的权利,各方在协商和妥协中寻找利益平衡点,营造相对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避免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双边关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