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稳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

2023-01-19      

撰文/王海峰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九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完善,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新型全球化的一面旗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是深受国际社会欢迎的公共产品

  九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和人民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感受到了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温暖和红利,“一带一路”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拓展了空间。

  九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了包容、务实和多样化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体现了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目前,中国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和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果文件。第三方市场合作为跨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提供了指引。

  九年来,面对保护主义抬头、大国博弈加剧、地区冲突升级、极端气候肆虐、通货膨胀蔓延、全球化受挫、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衰退等一系列难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各种挑战的一盏明灯。面对百年变局带来的动荡变革,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建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连续举办五届进口博览会,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繁荣注入了活力,“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和平之路、增长之路、健康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希望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各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指引康庄大道

  百年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前所未有。2022年初,斯里兰卡出现经济危机,物价飞涨,能源和食品供应短缺,国家破产,政府更迭,社会动荡,中国政府向斯里兰卡捐赠10000吨大米以及价值30亿斯里兰卡卢比的基本药物,还向斯里兰卡偏远地区农民以及渔民捐赠1060万升柴油。2022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捐款捐物援助巴基斯坦人民。中国在巴基斯坦的企业迅速开展了紧急救援、捐资捐物、进村义诊、修缮道路等一系列行动——“一带一路”是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问题普遍突出,公共卫生体系较为薄弱。新冠疫情以来,中国迅速向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专家组,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欧班列在向国际社会运送抗疫物资时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备忘录,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组织提供援助,积极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团结应对基金”在中国筹资——“一带一路”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成为拉动全球社会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增强了各国经济社会复苏的信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团结应对疫情冲击提供了直接的物资保证。2022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全球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相关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10万亿元,增长20.7%,远高于我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5.7万亿元,增长21.2%;进口4.34万亿元,增长20%。同期,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5亿美元,增长5.2%,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8.2%,比2019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

  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合作机制、夯实增长基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为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比雷埃夫斯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一批“一带一路”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营,成为相关伙伴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从2010年的第93位提升到2021年的第26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中老铁路2021年底开通以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50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突破1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量超180万吨,货值突破120亿元。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对方便沿线民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区域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加快泛亚铁路建设、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联通、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给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世界银行认为新冠疫情导致返贫人口超过1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计203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达到10亿左右,影响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全球减贫目标的实现。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多,贫困人口分布广,发展水平低,面临的减贫压力极大,共建“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减贫事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世界银行《“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估计,“一带一路”交通项目可降低贸易成本,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一带一路”是实现千年目标的减贫之路。

  “一带一路”成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近年来,人类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数量多、范围大、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纷纷抬头,全球开放共识弱化,国际治理体系改革举步维艰,全球化进程遭受挫折,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全球化需要新思维,人类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国际社会需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作为凝聚国际合作共识、破解全球化难题的一剂良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当其选。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日益深入人心。

  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互学互鉴,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规模、内容、成果日益丰富——基础设施联通不断深化,一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参与新型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成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逆势而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货物运输量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逆势而上,成为新型全球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筑牢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基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均高于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成功举办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区域全面合作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开花,相关国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各方积极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签署了一批第三方市场合作谅解备忘录,发布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推动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及风险可控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双边货币互换安排、人民币清算业务和跨境支付系统惠及7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并开展交易。

  围绕文化、绿色、健康、科技、扶贫,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稳步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发布绿色照明、绿色高效制冷、绿色走出去三项行动计划。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稳步推进“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项目,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农业和扶贫合作项目。

  王海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