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菌草援外20年: 带来幸福的“中国神草”

2023-01-19      

撰文/本刊记者 金萱
  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向菌草援外20周年及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致贺信。在贺信中,习主席这样表示“我长期关心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小小的菌草,到底承载着怎样的中国故事,吸引了中国最高领导人持续关注的目光?

  菌草技术“以草代木”

  食用菌栽培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与其他农产品不同,食用菌生长的“土壤”是菌棒,其中80%以上的原料是阔叶树木屑。在20世纪80年代的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菌棒的原料来源树种被大量消耗,“菌林矛盾”日益突出。

  能不能用草来代替木头种菌呢?从事农业研究的林占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1983年,林占熺率领研究团队,利用福建本地一些野生草本植物进行研究,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没有可供研发的实验室,没有研发资金和设备,甚至没有研发单位可申请立项。一切工作都是“白手起家”。林占熺将农村地区最常见的秸秆、甘蔗渣、野草等作为研究的材料,再加上借来的试管,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艰难探索。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86年获得成功。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打破传统“草腐菌”与“木腐菌”的界限,把岁岁枯荣、相伴山风秋月的小草培育成造福人民的“宝草”。

  此后,林占熺带领团队进行标准化的系统选育:根据太阳能利用率、内生固氮菌、根系、生长速度、植株情况,以及营养、抗逆性等一系列标准来选择植物。菌草技术的成功发明,减少了木材砍伐量,仅“以草代木”栽培香菇这一项,全国每年可少砍伐树木上千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林占熺团队还发现了菌草在护坡固堤、保持水土方面的优越性。现如今,菌草技术研究应用在生态治理和菌草饲料、菌草菌物饲料、菌草菌物肥料开发等领域不断深化拓展,形成了综合技术体系,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的那样,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

  菌草扶贫在宁夏落地生根

  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使在中国扶贫中发挥神奇效应的菌草也因此家喻户晓。剧中主角的原型正是林占熺。

  1996年9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召开,作出了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新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福建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组长。

  在一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习近平亲自在联席会议纪要上签了字。任务就交给了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他率领菌草技术扶贫专家组带领菌种和菌草草种直奔宁夏。

  宁夏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与福建大不相同,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发源于福建的菌草技术“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只能从头开始。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林占熺团队选取当地的废弃窑洞发展“窑洞种菇”。半年后,一个个难题被攻克。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菌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取得成功,并创造性地提出生产反季节菇类的思路。

  菌草种植的意义有多大?林占熺算了一笔账:一平方米的工厂每年可采收120千克新鲜蘑菇,一个农户如果有10平方米种养殖蘑菇,每年就可以收获蘑菇一吨多,一家人脱贫没有问题。因此,当地人把菌草称为“脱贫致富草”。

  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贫困,有农户50平方米的蘑菇收入比以前27亩小麦的收入还多。参加食用菌生产的示范农户当年的收入翻了一倍多。当地群众还为此编了一个顺口溜:“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福建菌草”在宁夏成功扎根,成为闽宁对口扶贫的一个重要产业。此后,菌草技术又被列为福建智力援疆、对口帮扶重庆三峡库区、科技援藏项目,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0多个县市区,为成千上万农民增加了收入。

  “幸福草”远播海外

  作为一项普惠性的农业技术,中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敏锐地意识到菌草技术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19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将菌草技术列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项目。

  菌草技术开启援外之路的第一站是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然而,在一个农业技术落后的国家推广菌草种植并不容易。当时,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菌草专家组只能在缺水、没电的险恶情况下开展工作。他们因陋就简,将技术简化再简化,力争让当地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1997年,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示范推广获得成功。为此,东高地省举办了5000多人参加的盛大庆祝活动,现场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中国国歌。为了感谢中国援助的菌草技术,巴布亚新几内亚前警察部部长卡拉尼将女儿改名为“菌草”,并登报声明。卡拉尼说,不管巴布亚新几内亚今后怎么发展,都不要忘记中国支持的菌草技术。中国科技工作者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林占熺被誉为是“极乐鸟”(巴新国鸟)、“巴中人民友好使者”,盛赞中国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如今,菌草种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已经扩展到8个省16个区。起步最早的东高地省,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偏远高地省份一跃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闻名的鲁法菇出产地。

  为了解决进村入户难、可持续发展难的世界性难题,林占熺率领菌草技术团队采用项目实施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相结合、与当地政府相结合、与当地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以及技术本土化、人员组织化、方法简便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系统化的“五个化”等措施,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促进菌草技术在异地他乡落地生根。

  在南非,中国菌草技术团队结合当地实践创造了“基地+旗舰店+农户”的模式,仅花了两年时间就在南非夸纳尔省建立了32个菌草旗舰店,让成千上万贫困农户学到了菌草技术。南非夸纳尔省也因此投入了1亿兰特建设了非洲最大的示范基地。

  不仅有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运作,菌草项目也有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活的家庭发展模式,使单亲妈妈们也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了贫困。南非总统办公室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菌草项目是南非影响最大扶贫效果最好的项目。”

  在卢旺达,中国的菌草技术团队针对卢旺达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开展尼罗河菌草生态治理科学研究。由于菌草生态治理技术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生态效应好、经济效益高,被卢旺达政府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项目。

  2014年,中国与斐济签署中国救援斐济菌草项目换文协定后,林占熺率领专家组攻克斐济气温偏高、不利于菌菇生长等难题,成功生产出菌草菇,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的历史。同时,引进菌草饲料生产设备,推动当地畜牧业发展。菌草技术在斐济实实在在造福当地人民,其案例被收录入《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根据“巴黎协定”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展的生物技术领域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等报告中。

  菌草技术发源于中国,造福于世界,不仅是中国在推进减贫脱贫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项成功实践,更是中国助力全球可持续化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努力。20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为106个国家培训了1万多名学员。

  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术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成为中国援外扶贫的一大品牌。在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书写了助力减贫事业、带去福利和希望的中国故事。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