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

2020-09-03      撰文 向昊洋/人民画报

  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的贺信中这样写道。

  如今,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属于北斗的全球时代已经到来。从国内到国外,从区域到全球,北斗服务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共享。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王莉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她向我们讲述了北斗融入世界卫星导航大家族的历程,为促进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俄文《中国》:“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发展理念。请问北斗系统的国际合作从何时开始?具体而言,北斗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美国GPS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是如何建立起双边乃至多边合作机制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

  王莉:国际化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天然属性,也是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使命任务。北斗系统自立项论证之初,国际合作就相伴而行,贯穿始终,在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卫星导航大国,积极融入世界卫星导航大家庭,与世界各国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近年来,北斗系统活跃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多边平台和美国导航学会(ION)、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莫斯科国际卫星导航论坛等国际会议上,每年举办中国卫星导航年会(CSNC),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北斗系统的国际合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末,当时我们曾探索过与俄罗斯、欧盟等国合作发展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未能深入进行。在中国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在北斗具备了区域服务能力,开始走向国际的时候,还常常会听到一些疑问或质疑:“北斗是什么?”“有了GPS,为什么还需要北斗?”为了践行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宗旨,一方面需要建好系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系统,让北斗做到天上好用!另一方面,也需要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北斗、体验北斗,让国际社会知道,北斗系统可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卫星导航系统资源,给大家多一份选择和保障;也可以通过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获得更高精度、更可靠的服务;同时,北斗还有众多的特色服务,可为用户带来不同的全新体验和应用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开始接受北斗、应用北斗。

  在这里,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北斗参与国际多双边合作的历程。2005年,作为已拥有北斗一号系统并已启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的联合国会员国,中国受邀成为联合国框架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成员,并于2006年派代表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一届ICG大会,当时,北斗还被国际同行定位为区域系统,与印IRNSS、日本QZSS、美WASS、欧空局ENGOS等系统共同被列入ICG成员中的当前及未来的天基区域或增强系统供应商行列。随着北斗系统首颗MEO卫星的成功发射及后续发展,ICG认可北斗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并在2007ICG-2大会上,修改了大会章程的相关描述,将中国北斗系统调整为核心系统供应商,至此中国正式成为ICG认可的四大全球核心系统供应商之一。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与各大系统供应商加强以兼容与互操作为核心的多双边合作,北斗系统已与美GPS、俄格洛纳斯、欧伽利略等几大系统分别建立了以推动兼容与互操作、推动联合服务为主的双边合作机制。

  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于201410月。在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随着备忘录的签署和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的成立,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正式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始于2014,那一年的5月,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举行了中美卫星导航合作首次会谈,签署了《中美民用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声明》,向国际社会表明两系统合作共同服务世界的意愿,也标志着两系统合作机制的正式建立。2017年双方签署了《北斗与 GPS 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

  中欧于2008年成立了TWGTechnology Working Group)工作组,持续开展北斗与伽利略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协调。2015年,中欧在国际电联(ITU)框架下,完成了首轮频率协调,后续还将基于两系统最新技术状态深入开展双边协调。

中国北斗 中国智慧

  俄文《中国》:近年来,北斗系统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学术交流,为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请问北斗系统在技术更新、标准制定等各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莉:在北斗系统的设计建设中,我们有多项重要的创新,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比如,在星座设计上,我们创新采用了GEO/IGSO/MEO三种轨道混合星座,以最少卫星数量实现区域服务,支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在实现服务全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区域增强,工程建设综合效益高。此外,在亚太地区,通过使用三种轨道卫星,用户能同时享用到中、高轨道导航卫星服务,卫星仰角高,抗遮挡能力强,在多层立交城市峡谷、树木遮蔽的环境,用户仍可获得连续的导航服务,提升了卫星服务的精度、连续性、可用性。再比如,在服务创新上,北斗系统巧妙利用三种轨道优势和通导结合的信号体制,派生出了基本导航、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多功能集同优势;其中,北斗还利用全球短报文通信链路,为国际搜救信号提供返向链路,不仅可以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还可以向用户发出收到求救信号的确认信息,可大大增强遇险者信心并开展自救,这一特色功能正在推动成为国际标准。

  多年来,北斗系统积极参与卫星导航领域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交流与合作,与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一起,共同促进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积极参与ICG框架下的系列活动,在兼容与互操作、应用、监测评估、干扰检测与减轻、空间服务域(SSV)等重要议题上,推动成立专题子工作组和任务组,推动发起国际GNSS性能监测评估、应用演示与用户体验活动等倡议,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一起共同推动ICG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并推进ICG各项议题,协调各方立场,成为推动国际GNSS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国际标准是北斗系统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北斗服务于国际各类行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条件。为此,自2010年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与国家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主管部门联合推动,陆续组织开展了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移动通信组织(3GPP)、国际电工委(IEC)等国际组织标准体系工作。经过相关各方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阶段成果。国际民航标准方面,北斗三号全球信号相关指标基本完成技术验证,进入标准最后验证阶段;国际海事标准方面,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应用方面获得合法地位;20203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移动通信标准方面,支持北斗全球服务B1C信号的首个5G标准已于20207月正式发布。上述进展,为当前和未来北斗系统在全球主要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俄文《中国》:据了解,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请问北斗是如何对外推介自身产品、拓宽朋友圈的?2018年末,北斗系统开始正式提供全球服务,至今已有一年多,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莉:2012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建成,面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北斗国际工作加速推进,先后与世界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多双边合作,组织实施了“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等系列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国际合作伙伴向我们反馈,他们国家的用户有应用北斗的需求,但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和厂家,怎么联系,北斗应用效果到底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酝酿产生了在合作国建立“北斗/GNSS中心”的想法。

  “北斗/GNSS中心”作为北斗/GNSS综合展示窗口和开放合作平台,集中展示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最新成果,推荐优秀的北斗企业、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联合开展卫星导航测试评估、交流培训、开放实验等活动,培养北斗/GNSS国际化人才,对接供需关系,牵引合作项目落地。

  这一设想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经过与阿盟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在突尼斯的埃尔贾扎拉通信科技园已经落成首个“北斗/GNSS中心”。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北斗/GNSS中心为中阿卫星导航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阿北斗/GNSS中心(AICTO)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日臻成熟,于2018年底正式为全球提供服务,一年多北斗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等多边平台上积极发声,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第一届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更加广泛,北斗“朋友圈”持续扩大。 

  受联合国外空司邀请,20196月,在外空司进行了主题为“从指南针到北斗”的中国古代导航展,通过展板、视频、实物展品等形式,分别展现了中国在授时、测绘、制图和导航等领域的历史演变及相关成就,吸引了联合国众多成员国代表参观。

  201910月,我们还在中国南宁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来自中亚、东盟的11个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论坛等3个国际组织,以及来自各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等1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共同探讨中国-中亚、中国-东盟等多双边领域卫星导航合作的广阔前景。

第一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

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北斗专题展

  今年4月,在突尼斯防疫部长会期间,在中阿北斗/GNSS中心召开了防疫专题电视会议,受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委托,科技园创新中心主任穆罕默德·哈姆迪作了《北斗抗疫应用及系统发展报告》,分享了北斗应用于交通物流、医院建设、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相关经验,受到突方部委代表的高度评价。

  至今,我们先后与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签署了百余份合作文件。

  正是这一系列的工作,让北斗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正如您所说,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成功应用。

中俄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与未来

  俄文《中国》:中俄卫星导航合作一直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请您介绍一下两国在此领域的合作情况。中俄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哪些建树,未来在哪些方面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王莉:中俄卫星导航合作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俄两国围绕卫星导航领域技术合作就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随着中俄两国各自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完善,中俄两国高层对卫星导航领域合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中俄卫星导航领域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由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统筹资源,共同推动北斗与格洛纳斯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与建站、监测评估、应用推广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项委会成立至今已成功召开6次会议,务实推进10个标志性合作项目,开通运行两系统监测评估服务平台,联合开展两系统“一带一路”服务性能测试,发布了中俄卫星导航系统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射频芯片等,取得了诸多务实成果。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委会有关合作成果多次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成果文件,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

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20155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该声明是北斗系统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签署的首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政府文件,为两系统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12月,在两国总理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和平利用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开展导航技术应用合作的联合声明》,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及其增强系统的应用合作。2018117日,在两国总理见证下,双方签署了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该协定于201998日正式生效,为中俄两国卫星导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组织保障。

  中俄双方多次利用莫斯科国际导航论坛、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等平台开展卫星导航交流活动。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是我国卫星导航领域主要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历年来,邀请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介绍各大卫星导航系统的新进展和新前景。应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邀请,我国自2012年起每年派专家、代表参加莫斯科国际卫星导航论坛,在全体大会期间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情况”大会报告,介绍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和国际合作的最新进展。

  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俄两国传统友谊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两国的卫星导航合作,开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间合作新模式。2020731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系统正式进入全球化发展新时代,必将为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中俄卫星导航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中俄双方还可以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应用合作等方面,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等方面共同探讨、加强合作,为两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DJI_0233.jpg

走进梁平百里竹海,置身天然森林氧吧

百里竹海是西部最大的高山竹海,拥有成片竹林35万亩,竹品种180余个;这里是“中国首批森林氧吧”。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BL4I3155.jpg

“我在喀什古城开店”

金秋九月,我们走进古城,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独特风情,同时也走进了几家独具特色的小店。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