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孙壮志(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5月16-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开启新一届总统任期后首次出访,体现了对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将就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形成诸多共识,也将就当前紧迫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在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大国博弈日益升级的背景下,中俄作为相互邻近的全球性大国,积极发展新型国家间关系,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也不受国际环境变化和第三方的干扰,具有强大的韧性和稳定性。
多年来,中俄两国非常重视推动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不断激发合作潜力,展现了良好的合作前景。在政治领域,两国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双边关系的水平,已经宣布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致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建立了包括元首、总理定期会晤的稳定机制,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迄今已会晤40余次,双方还开展立法、司法机构与政党间的经常性对话,不断充实两国政治友好的合作内涵。
2023年1月18日,国家管网集团秦皇岛作业区内,工作人员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进行日常巡检。CFP 供图
在经贸领域,两国持续深化平等互利的务实合作,不仅在贸易、投资、交通、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而且不断拓展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两国贸易额2023年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4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体现了地缘切近、结构互补等特殊优势。双方通过协商努力提升双边合作的便利化水平,消除人为障碍。
2023年7月11日,在俄罗斯举办的第七届中俄博览会上,中国品牌汽车成为展会焦点。CFP 供图
在人文领域,两国不断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旅游、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扩大媒体、高校、青年和智库间的互动,增进两国的民间友好,重视开展地方合作,发挥跨境与友城交往的示范作用。民调显示,两国民众关于对方的评价与好感度持续走高,相互视为最友好的伙伴国家。自2006年起互办国家年,每两年一个主题,2023年开启中俄文化年,使人文交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和水平。
2023年11月18日,2023年俄罗斯杯暨全俄武术锦标赛在莫斯科举行。摄影 胡镇涛/人民画报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
在国际领域,两国积极推动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阵营对抗和零和思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作为创始成员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开展广泛的合作,打造新型合作模式,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信会议等一系列多边框架内的互动,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促进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
普京总统的此次访问,适值两国建交75周年。以此为契机,两国领导人将就未来合作擘画新蓝图,对发展双边经贸与人文合作给予高度关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两国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为双边高水平、宽领域、全方位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不断增添内生动力。
——————
撰文 | 孙壮志(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编辑 | 曹梦玥 种亚图
校对 | 袁梦
值班审校 | 乔振祺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人类最早的登月梦想。
近日,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编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以下简称《标准》)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在西宁召开,《标准》通过专家组验收,择期发布。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落下帷幕。4天的时间里,围绕“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主题,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在40余场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