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行径,都是对国际正义的践踏。要共同弘扬正确史观,警惕历史悲剧重演。”“日本应当回归初心,重温邦交正常化之初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中蕴含的‘互不干涉内政’的精神。”“作为青年一代,应当通过友情与对话的力量构筑和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8日,在“‘珍爱和平,促进友好’纪念研讨会in岩手”上,与会中日嘉宾围绕反思二战惨痛历史、重温中日邦交正常化初心、呼吁和平合作、共创友好未来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驻日大使馆、中国驻札幌总领馆主办,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岩手县中国人会支持。来自中日两国政经学界人士、青年学生、媒体代表等约120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使施泳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也让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强调铭记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施泳强调,中日双方应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把握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大方向,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约定,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妥处矛盾分歧,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施泳致辞
岩手县知事达增拓也在致辞中回顾了岩手县与中国各地展开交流合作的历史,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构建日中两国和平友好未来,进一步推动两国地方交流”,这也正是岩手县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今后,岩手县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与中国的地方交流合作,为日中关系的发展以及亚洲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贡献力量。
达增拓也致辞
日本众议院前副议长海江田万里表示,今年是日本战败80周年。日中必须在政治领域,以及旅游、文化、艺术、经济、教育、体育等尽可能多的领域积极开展活跃交流,这才是通向两国实现和平与繁荣的康庄大道。
海江田万里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以视频形式致辞。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任何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行径,都是对国际正义的践踏。要共同弘扬正确史观,警惕历史悲剧重演。他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及全球和平、合作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中日都是这一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中日更需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于运全视频致辞
在研讨会的“战争记忆与访华见闻”环节,战争亲历者后人、日本法学研究者等讲述人回顾了战争历史,分享了对中日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日本民法学界知名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资深教授” 吉田邦彦从法学角度,分析了战争加害国与受害国之间进行关系修复所需要走过的阶段。他指出,加害国首先应当承认历史事实,承担相关历史责任。妄图篡改历史认知的行为是逆行倒施,也会使得战后才出生的世代群体之间无法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他呼吁,历史教育对于未来至关重要,应当通过实地探访记录战争惨剧的相关地点,加强日本青年一代对战争的认识,进而推动日中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吉田邦彦分享观点
“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获奖者太田实来和阿部罗良枝的外祖父母、祖父曾在日本战败前夕以士兵或义务劳动队队员等身份被派往中国东北地区,他们讲述了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战争记忆和对当今中日关系的思考。
太田实来回忆道:“从前,外祖母(还在世时)总是会跟我重复一句话:绝对不能发动战争。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是能对话沟通的,所以必须通过携手合作来解决问题。”
太田实来分享外祖母将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整理成的书籍
“不要回避过去,真诚地面对现在,同时将希望的接力棒传给未来——这是经历过战争的祖父托付给我的使命。”阿部罗良枝说。她表示,在当今时代,仍然在讲述战争记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正因如此,作为青年一代,必须继承那些记忆,通过友情与对话的力量构筑和平。
本次研讨会还举办了两场座谈,12名长期关注中日关系与地方交流的两国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围绕“回顾邦交正常化初心,共同维护和平友好”“促进地方交流,携手面向未来”两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王众一表示,真诚面对历史,首先要求我们勇敢正视战争的根源与真相。遗憾的是,随着中日双方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当事人相继离去,如今在日本,美化侵略、否认暴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错误言行时有浮现。
“回顾邦交正常化初心,共同维护和平友好”座谈会现场
王众一强调,中国人之所以坚持纪念抗日战争,绝非像某些日本媒体所说的是为了一旦强大起来报复日本,而是深切渴望一个永不再有战火蹂躏的世界,一个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在平等、和平中共同繁荣的世界。他呼吁,中日双方共同采取切实行动,深化青少年历史认知交流,构建开放透明的历史研究平台,建立务实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
拓殖大学教授富坂聪认为,二战后,日本一直自诩重视和平,却对于破坏和平的机制漠不关心。举例来说,对于俄乌冲突,日本社会沉迷于争论俄乌孰对孰错,偏袒乌克兰,散布俄罗斯必将战败的预测。作为在二战中犯下大过,侵略了许多国家,造成诸多惨剧的日本,更应该站在中立立场上进行冷静、透彻的分析。
富坂聪指出,日本一边把“和平”挂在嘴边,一边又轻率地叫嚣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应当回归初心,重温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初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中蕴含的“互不干涉内政”的精神。
“促进地方交流,携手面向未来”座谈会现场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柳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当研院近年来开展青年人文交流的实践,她表示,中日地方交流可以以“地方社区走访+文化体验”为载体,在沉浸式交流活动中建立情感联结,让青年成为跨越国界的“民间使节”。
刘柳强调,回望过去80年的历史便能深刻体会到,文化共振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共鸣,更是对和平理念的共同坚守。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使命。当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最好纪念,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携手面向未来”的内涵。
王众一、刘柳、富坂聪、服部大芽分享观点和体会
日本青年服部大芽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大学时到武汉交换留学、与当地学生交流的经历,他表示,自己切身感受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含义,如果没有过实际面对面交流,对那个国家的印象终究只能停留在虚构层面。服部大芽认为,只有通过与对方国家民众进行交流,才能体会到交流的乐趣,并由此形成对一个国家的真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