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主权平等”既是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也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和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全球治理倡议将“坚持主权平等”置于首位,彰显了中国对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坚定维护,体现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正道所在。
主权平等原则源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历经三百余年发展演变,已成为当代国际体系的核心规范。其内涵主要包括国家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共商共建共享四个方面。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一以贯之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是主权平等原则的坚定捍卫者和积极实践者。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机构均采用平等治理结构;同时,中国坚定反制单边制裁,推动的《反单边制裁公约》获得广泛支持,为受制裁国家提供替代性贸易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实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规则制定和履行国际义务方面,中国已加入400多项多边条约。在国际机构改革方面,中国支持联合国通过改革提高权威和效率,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深化南南合作,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在创新合作模式上,“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所有项目均与东道国协商确定,实现技术转让和本地化发展。
坚持主权平等,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它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实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如今,全球治理进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做主权平等的践行者、全球治理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叶天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上,受阅将士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