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本刊综合报道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正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它植根于历史,又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此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驼铃悠悠,丝路延绵。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一条陆路,一条海路,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浓缩了亚欧大陆漫长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商品互通、文化交汇、文明包容、科技互动,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经济互利、人文互启的友好篇章,创造了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之路。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世界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延续千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各国正携手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中国首倡共建“一带一路”时,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全球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贸易和投资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
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的时代,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因应世界大势,致力于把各方潜力挖掘出来,把彼此的互补性结合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合起来,持续营造地区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持续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繁荣,最终实现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文化上心心相印、对外关系上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年来,相关国家齐心协力,将“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实际行动,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交流合作、互学互鉴的新高潮。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在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互联互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中欧班列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共建国家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使得全球增长更为普惠。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另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创新合作,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特别是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从扩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联合实验室,从加强科技园区合作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一系列务实举措,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共建国家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和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支持共建国家建立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建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举办一系列科研交流和培训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沿着“一带一路”,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顶层设计、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目前,中国同有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同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建立绿色金融和绿色贸易体系,中国与共建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中国公司修建了大型动物通道,长颈鹿也能轻松穿过铁路桥;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光伏板下能长草种瓜,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十年来,“一带一路”这条文明之路正通向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经济信息网络、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平台,教科文卫体旅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铺就了康庄大道。
……
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这一成功源于中国对世界历史大势的尊重,源于共建国家对文明交流互鉴的追求,源于世界各国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可与期盼。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十年扬帆再起航,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同国际社会一道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章。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带一路”十年回眸 |
心相通 情相融 志相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故事 |
舒勇 架起丝路金桥 助推文明互鉴 |
2023-10-09 本刊综合报道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正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它植根于历史,又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此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驼铃悠悠,丝路延绵。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一条陆路,一条海路,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浓缩了亚欧大陆漫长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商品互通、文化交汇、文明包容、科技互动,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经济互利、人文互启的友好篇章,创造了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之路。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世界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延续千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各国正携手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中国首倡共建“一带一路”时,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全球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贸易和投资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
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的时代,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因应世界大势,致力于把各方潜力挖掘出来,把彼此的互补性结合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合起来,持续营造地区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持续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繁荣,最终实现政治上讲信修睦、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守望相助、文化上心心相印、对外关系上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年来,相关国家齐心协力,将“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实际行动,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交流合作、互学互鉴的新高潮。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在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互联互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中欧班列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共建国家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使得全球增长更为普惠。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另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创新合作,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特别是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从扩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联合实验室,从加强科技园区合作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一系列务实举措,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共建国家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和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支持共建国家建立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建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举办一系列科研交流和培训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沿着“一带一路”,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顶层设计、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目前,中国同有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同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建立绿色金融和绿色贸易体系,中国与共建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中国公司修建了大型动物通道,长颈鹿也能轻松穿过铁路桥;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光伏板下能长草种瓜,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十年来,“一带一路”这条文明之路正通向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经济信息网络、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平台,教科文卫体旅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铺就了康庄大道。
……
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这一成功源于中国对世界历史大势的尊重,源于共建国家对文明交流互鉴的追求,源于世界各国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可与期盼。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十年扬帆再起航,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同国际社会一道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章。
“一带一路”十年回眸 |
心相通 情相融 志相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故事 |
舒勇 架起丝路金桥 助推文明互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