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运河绵连 城市脐带

2023-11-30      本刊记者 周晨亮 张劲文 田潇

   大运河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一部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是沿岸城市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城市与她如影随形。运河城市的崛起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下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依河而兴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如今依托大运河及其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利用,让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广济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 本刊资料
  北京

  作为元明清三朝都城的北京,素有“漂来的城市”之说。大运河每年为北京运进数百万石粮食,还把南方的木材、铜、铁、铅等其他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北京的崛起,有政治、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而大运河沟通南北,连接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也为北京作为统一中国的都城奠定了经济和地理方面的基础。今天的北京仍保留了众多的运河遗产,通惠河故道、什刹海、澄清上闸、澄清中闸还在诉说着大运河往日的繁华。通州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更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
  天津

  作为河、海漕运的交通枢纽,元代重开大运河和开展海运,使天津一跃成为京师门户,是北方最重要的工商业都会之一。大运河给天津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的天津,因大运河的便利,各种曲艺便在天津这块沃土上繁衍,使天津成为“曲艺之乡”。天津多种文化并存,建于元朝的妈祖天后宫,建于明末清初的大悲神院,以及代表道教的玉皇阁、儒教的文庙、基督教的望海楼,如今都依旧屹立。
  沧州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53公里,从南到北穿越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泊头市、沧县、沧州市区(包括运河区和新华区)、青县共八个县(市、区)。元明清时期,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需经运河运抵北京,而沧州的长芦盐、金丝小枣、沧酒、泊头鸭梨、御河棉等丰富的物产,也都通过大运河运往全国各地。繁忙的运输成就了古代沧州的经济繁荣,而且带动了大运河畔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让沧州衍生出当地特有的运河文化。如今,沧州市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大运河旅游规划“十六节点”重点城市之一。
  衡水

  大运河衡水段位于衡水市东部与沧州、德州交界处,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系的一部分。大运河从故城县南部入境,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大运河衡水段留下了景县华家口土坝、故城县郑口重力挑水坝、郑口山西会馆遗址、头屯村黄窑遗址、建国卫运河遗址、阜城县码头运河遗址、霞口扬水站、戈家坟引水闸等重要文物遗存。
  德州

  1400多年前,伴随着永济渠的开通,德州开启了运河文明序幕。京杭大运河德州段,从德州市区及武城、夏津境内穿过,全长141公里。这座城市是南北文化水乳交融的承接点和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商业元素的植入,塑造了德州人的厚道、侠义、包容之风,也促成了这座城市关心社会、关心政治的风气。如今,随着德州市逐步加大对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不断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大运河德州段又以一个现代化的风格,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摄影 张继刚
  聊城

  位于山东省西部的聊城享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美誉。黄河在聊城东部奔腾咆哮百余里,京杭大运河由南到北穿过聊城的阳谷县、聊城市区、临清市,长达一百多公里。运河把城市滋养得温润而富有光泽,再加上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水城风貌。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聊城交汇,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聊城文化。就在大运河畔,坐落着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它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着运河文化。摄影 张子水
  泰安

  京杭大运河泰安段是明清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戴村坝及小汶河(含泰安段)被列入遗产点。在泰安,气魄高远的泰山,以及流淌千年的运河并存,山和水激荡出泰安广博的胸怀。现在,在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泰安市深入挖掘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加大运河文化遗产考古研究与保护展示力度。运河文化与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融合不断加深,大运河泰安段的文化特色日益凸显。
  济宁

  大运河济宁段恰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元、明、清三朝均在济宁设立漕河管理机构“运河总督河院署”,让济宁这处“孔孟之乡”成为调控中国南北大动脉的枢纽。现在,京杭大运河连通了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和长江,构建起了“丰”字形物流大通道。济宁成为“北煤南运、南货北调、北粮南运”的物流枢纽型城市。乘着山东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东风,济宁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努力书写京杭大运河上的又一个传奇。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枣庄

  枣庄的运河历史不像其他城市那样久远。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到了明中后期,朝廷开挖泇河代替了京杭大运河原本的黄河运道,清中期又开挖了伊家河运道,由此形成的大运河枣庄段成为京杭大运河中一段稳定、安全、便捷的主航道,畅通了400余年。现在,枣庄依托京杭大运河建设了枣庄港“一港四区”,并构建起“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同时,枣庄下设各县镇将水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长廊,描绘了一幅“运河风情画”。摄影 高启民
  洛阳

  隋朝所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引黄河通于淮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北通涿郡的隋唐大运河。为了储备通过大运河运来的粮食,隋、唐在洛阳附近相继修建了洛口仓、回洛仓及含嘉仓等大型官仓。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漕运中心的形成,使洛阳成为当时全国商品贸易的中心。洛阳也是国际商品贸易的中心。胡人东来不仅带来了西域的物产,也将大量经运河汇集于洛阳的江南物资转运到西域。东亚、东南亚的多国使者、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将海外物产运到洛阳,也将西域物产、中原特产带回本国,洛阳成为沟通中亚和欧洲的桥梁与枢纽,也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枢纽。
  开封

  开封是历史文化古都,与运河盛衰相伴。从战国时期魏国挖鸿沟,兴水运,到隋唐时期百万民众开汴河、通漕运,汴河(通济渠)日渐带动了汴州的崛起,使之成为水陆之要冲,运河之咽喉,逐渐以其富庶而雄峙天下。至北宋时期,开封“四水贯都”,凭借其自身漕运枢纽的地位,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中万屋翚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运河水的流淌促进了南来北往的商贸,打造了东京城繁华的都市胜景。北宋名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便是运河水滋润下的开封城璀璨夺目的真实写照。
  宿迁

  大运河从北向南进入宿迁市,由西北转向东南,状若弯弓,蜿蜒而过。宿迁境内运河道长112公里,其中城区段约16公里,上下游分别与骆马湖和洪泽湖两大淡水湖相通,是真正的“黄金水道”。历史上的宿迁因运河而兴,流淌千年的运河水不仅哺育了一代代的宿迁人,也成为连接宿迁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和城市空间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宿迁围绕塑造“楚风水韵、大运宿迁”旅游形象,切实加强运河环境保护,着力打造运河生态旅游品牌。
  淮安

  淮安地处黄、淮、泗、运众河交汇之地,为运河航运交通枢纽,每年数以万计的商船、漕船云集码头,牵挽往来,百货山列。淮安被誉为“运河之都”,这里是最早的运河古邗沟的终点,明清两代在淮安设有漕运总督,总管天下粮。水路交通的发达,也为淮安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清时期,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是当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大城市。1415年清江浦开埠后,由于南北运河运力不同,江南物资船运抵清江浦改为车马陆运,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车马抵清江浦换乘船只南下,清江浦成为转运的枢纽城市,因而淮安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别称。
  扬州

  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自春秋吴国开邗沟、筑邗城起,即成为运河咽喉之地。扬州的兴盛始于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之一。南北商人和物资多以此为总汇,江淮荆湖与岭南的物产,特别是东南一带的海盐,大都在此集散。作为两淮盐运使的驻地,扬州集中了大量的盐商及其资金,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时云“扬州富甲天下”。扬州的繁华使其成为达官、富商、缙绅、豪门的聚居之地,商铺、茶馆、酒楼、戏园等鳞次栉比,城内园林名胜,甲于天下。
  常州

  大运河常州段由西向东呈弧形南拐穿越城区,与原市河合抱成环形,将常州核心区包容其中,形成“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格局。隋代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太湖水系、皖南水系、长江水系经运河串联在这里交汇,常州逐渐成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交通枢纽,是朝廷贡赋的必由之路。至宋元时期,常州老城内的水系与运河完全融合,使它成为南宋时期四大城市之一。进入明清时期,常州则因运河而盛。运河水系进一步拓延、扩展、疏浚,带来了商业数百年的大繁荣,在当时,常州的豆业、木业、钱庄、典当等行业独步江南。
  无锡

  古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与太湖流域水系连接,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的枢纽,无锡又是鱼米、蚕桑的殷实之乡,具有充足的资源,清末成为漕运的中心。明清之后,无锡发展成为具有辐射力的“米码头”“布码头”“钱码头”“丝码头”。沿古运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密集的走廊,商业繁华的水上市场。近代,无锡多家工厂沿运河建设,古运河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揭开了新的篇章。
  苏州

  早在2500多年前,苏州城的建造者伍子胥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让清澈的太湖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苏州城。20年后,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邗沟,挖下了开凿大运河的“第一锹”。到了隋朝,隋炀帝再加修浚,京杭大运河连通南北。从此,大运河为苏州的繁荣写下了不朽篇章。大运河苏州段通过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护城河以及盘门、阊门等水门与苏州古城内的水系相连。大运河孕育了苏州的水城文化,而水城苏州则成为大运河独特的文化景观。
  湖州

  湖州是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而运河则是湖州得以滋润的重要干渠。在湖州,长约1.6公里的頔塘故道是完好保存的江南运河支线河道,是大运河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延伸和扩展的河段。自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湖州遂成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运河经济奠定了湖州的经济基础,运河文化也奠定了湖州文化的底色,让运河成为湖州一张风光最美的名片。千百年来,湖州沿岸的人民依水而居、傍水而作、因水而兴,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运河孕育了湖州丰富的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渔文化、船文化。
  嘉兴

  嘉兴是江南文化之源。大运河的开通,打破了嘉兴长期偏于江南一隅的封闭状态,确立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促进了嘉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可贵的是,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以明清运河主河道为骨干、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干道并存,其网状河道体系至今保持畅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文化遗产。
  杭州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杭州”这个名字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南部终点就选在了钱塘江边的杭州。唐代,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南宋时期,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杭州城市人口达124万人,跻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明清、民国时期,运河两岸官办粮仓集聚,被誉为“天下粮仓”。可以说,正是大运河的存在,才让杭州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宁波

  宁波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枢纽城市,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港口,在唐代,宁波对外与交州(今广东、广西一带)、广州、扬州并称四大港口,对内连接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与海洋文化、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大运河宁波段,是中国大运河的南起始端。它生机勃勃又兼容并蓄,不仅见证了宁波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更孕育了宁波独具一格的江南水乡文化与河海气派。
  绍兴

  绍兴水网密集,物产丰饶,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东晋、南朝时期,绍兴是当时最富庶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浙江乃至东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大运河绍兴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属于浙东运河,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隋炀帝开江南运河,绍兴段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接。绍兴的城市布局受河道影响较大,人们在河道两侧或临水筑屋,或临河设街、沿街建屋,逐渐形成有河无街、一河一街、二街夹一河的布局形式。
  (未署名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