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让流动的史诗共载文明之舟

2023-12-04      撰文 黄杰


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上的高邮镇国寺。 视觉中国 供图


  我的童年是在祖父母家度过的。祖父母的家紧靠一条河,叫通扬河,向西流向扬州。于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从姜堰小镇坐船去扬州的梦想,闲来无事的乐趣,就是坐在河岸边的小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大船一过,掀起的浪花让正在河边淘米洗衣的奶奶、阿姨们发出嬉笑怒骂声;最开心的是偶尔会看到河面上鸬鹚捕鱼的场景,那时河边会站满看热闹的大人小孩;到了水位低的时候,偶尔还能见到纤夫拉船,整齐划一的船工号子声会传出很远。

  40岁时,我开始研究运河,这时我才知道:通扬河也叫运盐河,是一条拥有2000多年历史,联通着扬州、泰州和南通的古运河。除了承担运盐输粮、引水灌溉、排涝泄洪的功能,运河更像是一条情感的纽带,将沿线三地的千万个家庭的亲情连在了一起,我和我的家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缘起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大运河研究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恰逢邮政部门改革,寻求向社会推出个性化邮品定制项目。我受邀主持扬州文创产品的项目,决定尝试开发一本个性化邮册。在查阅扬州的历史文献后,我初步确定了“大运河”的主题。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有着“运河长子”的美誉。为了做好这本邮册,我开始学习研究大运河的历史,调研大运河的现状,从此也就与大运河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运河全线调研中,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大运河的“没落”,流淌了2500年的大运河,其昔日的辉煌已不见踪影,那时不少地方的大运河遗产文物损毁严重,不少河段断航断水、污浊不堪,尤其是北方河段的情况更是堪忧。于是,一个呼吁保护大运河的强烈冲动油然而生。

  2005年底,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后来被尊为“运河三老”的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老人,联名致信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市长,提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式来保护大运河,由此拉开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帷幕。这也坚定了我以“大运河”为主题做好邮品、传播运河文化,为大运河保护鼓与呼的思路。2007年,在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支持下,由我主持参与策划发行的中国第一套大运河主题邮册—《古运河·千秋风》终于问世,在当时中国集邮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也唤醒了许多人保护大运河的意识。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激动。从第一次与大运河的亲密接触,到后来全身心投入研究,十余年间,我从一个完全不懂运河的“门外汉”,成长为致力于大运河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提案的“力量”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保护利用会发生哪些变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作为民盟参政议政的骨干,我再次开始全线的调研。在调研中,我发现大运河沿线很多地方政府在申遗成功后,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大运河的旅游开发上,对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视不足。2014年11月,我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思考,撰写完成了报告《将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运河沿线地方政府要明确大运河申遗的初衷,要把文化遗产和运河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把有序合理利用放在第二位,并建议从国家层面来做好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统筹协调建设经济运河、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的三者关系,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运河旅游经济的发展与运河生态的修复有机结合。2017年2月,我的建议报告经民盟江苏省委进一步完善后,形成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从当年4000多件全国政协提案中脱颖而出,被列为全国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之一。

  共同的愿景

  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正式出炉。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到新阶段,大运河保护和利用工作进入了“国家行动”阶段。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

  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以运河为纽带,构建文明互鉴的世界运河文明共同体,应该是思考和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选择。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大运河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意味着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报告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打通了文明水路,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以及中国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合作双赢、和谐共生的特性就是大运河精神的主旋律,这与世界各国所追求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世界运河看中国,中国运河看文化。中国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完全可以为其他运河国家或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纽约、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曼谷、威尼斯、曼彻斯特、杭州等等都是运河城市,这些运河城市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运河生态如何保护、运河遗产和非遗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等。

  中国大运河的世界遗产属性决定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必须树立国际思维,必须借鉴国际经验。自19世纪中叶以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沿海、沿江、沿河文化带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遗产运河带建设、美国伊利运河建设、加拿大里多运河管理和瑞典达尔斯兰运河旅游管理等。中国大运河沿线各城市需要借鉴上述国际经验,既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与分步实施原则,也需要有协同的理念、改革的精神、国际化的视野,来谋划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