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层层叠叠,与翠绿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视觉中国 供图
绿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色。从内陆到沿海,从高原到平原,从东部到西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较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发展 “美丽经济”、创造新价值的重要依托。美丽乡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新旅游业态,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动能,走出了一条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云上梯田人家
云南·阿者科村
从空中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 视觉中国 供图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始建于18 5 5年。2 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阿者科地处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是遗产区的五个重点村落之一。
阿者科村占地约1.43平方公里,村内完整保留了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生态环境。这里常年云雾缭绕,被誉为“云上梯田人家”。村落顺梯田走势布局,南高北低。哈尼族特有的“蘑菇屋”围簇着一条百年石道,将村落与梯田、外界相连。
哈尼族人民居住的“蘑菇屋” 摄影 张洪科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村里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将村庄打造为景区,探索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村民们因地制宜,对哈尼梯田原始蘑菇屋进行了保护和改造,让它们成为更加独特、更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哈尼族人民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由此吸引了更多游客进入阿者科村,他们来此赏梯田,探索自然山水以及哈尼族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亲身体验哈尼族家庭的生产生活。
阿者科村长街宴 摄影 张绍全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里 的生 产生活方 式也随之转变。如今,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在保持传统农业的同时,开发文创产品,经营农家乐、民宿和商店等。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旅游分红的多重收益。当地人民尊崇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杰出范例,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和人类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渔村遇见大天鹅
山东·烟墩角村
大天鹅是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烟墩角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摄影 李信君
烟墩角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有着600多年历史,是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有被称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的沿海传统民居—海草房,是渔家秧歌等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之地。
烟墩角村农家乐门前晾晒的鲅鱼干。 摄影 李信君
海草房是荣成独有的特色民居,以石为墙,以海草为顶,冬暖夏凉,可以避雨、防虫蛀、隔热防寒。烟墩角村现存完整的海草房共240余栋,历史都在百年以上,时间最久的距今已有300余年。被开发为民宿的海草房供不应求,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胶东渔村风情,同时还能拥有舒适的住宿体验。
2024年11月26日,烟墩角村举行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揭牌仪式,远处是烟墩角村特有的海草房。 摄影 李信君
除了海草房,大天鹅如今也是烟墩角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上万只大天鹅会从西伯利亚飞到烟墩角村栖息越冬。烟墩角村也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天鹅村”,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写生爱好者和游客,从天南海北来此看天鹅、画天鹅、拍天鹅。
2025年1月9日,烟墩角村海湾的渔船。 摄影 李信君
“住海草民宿、赏天鹅海湾”成为烟墩角的金字招牌, 70%以上的村民干起了旅游业。除了传统旅游产业,烟墩角村还打造了研学品牌和写生基地,发展起了研学、写生、艺术摄影等产业。
雪后的烟墩角村,大天鹅在海面游弋、觅食。 摄影 李信君
如今,烟墩角村已发展出“夏游牧场、冬赏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村民与海洋环境互动共生,烟墩角村天鹅、海草房等自然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篇章。
种田就是种风景
广西·大寨村
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梯田观光游览。 摄影 潘志祥
大寨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有长达2300多年的梯田耕种历史。红瑶居民世世代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日积月累,这里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梯田群。 2018年,大寨村境内的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瑶族妇女展示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摄影 潘志祥
梯田耕种是中国古代先民顺应天时地利,以和谐共生的理念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从2003年起,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将独特的世界级人文景观梯田作为股份,积极参与龙脊梯田景区旅游的持续深度开发。大寨村形成了 “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顶”等雄奇的梯田景观,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
“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村民对自家梯田按照核心景区的要求统一耕种,且定期对田埂进行维修加固,实现了种田有收入和护田有收入的“双创收”,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
瑶族妇女在吊脚楼上晾晒花衣花裙。 摄影 潘志祥
如今的大寨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民企关系日益融洽,形成了人人都是景区股民、人人都是旅游建设者、人人都是形象代言人的和谐局面。这里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壮丽的梯田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
从“穷山村”到“绿富美”
浙江·下姜村
2023年4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凤林溪溪水清澈,游客在亲水堰坝上嬉水、游玩、拍照。 视觉中国 供图
绿树掩映,黛瓦白墙,溪水潺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里,烟火气升腾: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人如织。下姜村村口,“梦开始的地方”标语牌十分醒目,一波又一波游客争相在此合照。
让人想不到的是,20多年前的下姜村因贫穷而远近闻名。
转变发生在2003年。那年6月,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 程,下姜 村从 村道硬 化、垃 圾收 集、卫 生改 厕、村庄绿化等源头入手,开始全面整治。为给青山 “留个帽”,沼气开发应运而生。沼气池的建设,打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下姜村相继建起了公共厕所和卫生间,用上了自来水,建成了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得到根本转变。
2024年9月28日,浙江省首届“村跑”鸣枪开跑,参赛队员在下姜村中赛跑,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 视觉中国 供图
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变多了。10多年前,部分村民先办起了农家乐。此后,随着下姜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让民宿产业走上正轨,2016年,下姜村牵头组建下姜景区管理公司,对村里的民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分客、统一结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全村民宿成为利益共同体。为使村民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下姜村大胆探索“均衡发展、共同致富”新模式,创新推出“入股联营”政策,设立人口股、现金股和资源股3种股权。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方面,下姜村做足了文章。
2024年1月23日,下姜村雪后初霁,冬日暖阳照射河流、村庄。 视觉中国 供图
为更好带动周边共同发展,淳安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下姜村为核心联合周边24个村庄协同发展,发挥文旅联合带头作用,创造了“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发展模式。
如今,作为浙江美丽乡村生动样本的下姜村,实现了从 “穷山村”到“绿富美”的蝶变,成为折射共同富裕之路的 “一滴水”。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浙江·余村
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因境内的天目山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 视觉中国 供图
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地处天目山北麓,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二十年前,这里还是机器轰鸣、粉尘漫天的矿山村;如今,这里已成为溪水潺潺、白鹭翩跹的生态家园。
2005年之前,依托石灰岩矿开采,余村每年有一两百万元的纯收入,是安吉县名副其实的首富村。但受采矿影响,竹林上空飞沙走石,河里的水成了白泥浆,整个村子都是灰头土脸。痛定思痛,余村人决定封山护林,保护环境。2003年至2005年,村里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
游人在余村游玩。 视觉中国 供图
生态修复的过程充满艰辛。村民们回填矿坑,在裸露的山体上重新植树造林,改良被水泥污染的土壤。
当人为干扰停止后,自然展现出了惊人的自愈能力。如今的余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5%,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标准。
余村一家由年轻人打造的国漫主题空间吸引参观者和媒体记者。近年来,浙江湖州安吉“大余村”多个乡镇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断引入新的消费和就业等形式,吸引年轻人返乡,让乡村迸发新活力。 视觉中国 供图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余村用2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 “生态革命”。近些年,余村的变化还在继续。2021年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后,村里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计,将旧厂房改建成图书馆,传播生态理念。来自各地的年轻人被余村的自然环境吸引,带着创意和梦想来此定居。他们开设工作室、举办文化活动,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余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突破2000万元。
余村村落以山峦与溪水为边界,是由几个散村逐渐聚成的一个典型的集村。 视觉中国 供图
变化不仅发生在经济层面。曾经村庄被机器声淹没,现在充满鸟鸣虫唱;天空也不再灰蒙蒙,夜晚的星空格外璀璨。废弃的矿山变成了生态公园,旧水泥厂改造成了文化广场,村里的孩子们有了玩耍的新天地。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