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同频、与时代同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引擎。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到“精准扶贫”首倡地,从生态农业实践到数字乡村建设,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各地通过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培育新兴业态,将改革基因与时代机遇相融合,构建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汇聚成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的新图景。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绣娘们在十八洞苗绣研学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参加苗绣技能培训。 摄影 杨泽江
从深山苗寨到幸福家园
湖南·十八洞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绣娘创作苗绣“十八洞村”。近年来,苗绣产业成为十八洞村支柱产业之一,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视觉中国 供图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十八洞村,是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苗族村,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故名十八洞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十八洞村的命运从此改变。
雨后的十八洞村梨子寨秋景。摄影 石林荣
作为一个典型的苗寨古村,十八洞村有梨子寨、飞虫寨、当戎寨和竹子寨四个自然寨,村内地形以山林、峡谷、溶洞为主,自然风光秀美;拥有苗族赶秋、苗医药、苗绣、苗族古歌、苗族鼓舞、苗族武术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
十八洞村苗绣展示馆内,绣娘们现场展示苗绣技艺。 摄影 石林荣
走进村子,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错落分布,木质的吊脚楼古色古香。在旅游开发中,十八洞村将民族元素全面融入乡村旅游,挖掘苗族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文旅产品,通过文旅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中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十八 洞村“ 精准扶 贫 ”主 题 陈列馆,开启研学之旅。 摄影 邓雨露
2014年,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苗绣技艺在村里重新发扬光大。如今,在十八洞村的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绣花扇、刺绣枕、养生锤等苗绣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承载着苗族文化的艺术品不仅深受游客喜爱,更远销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十八洞村返乡大学生施林娇(左)在直播间向网友展示十八洞村的秀美风光。 摄影 杨华峰/中新社
与此同时,十八洞村还在赶秋节、“三月三”、“四月八” 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村民开展唱苗歌、打苗鼓、过苗年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2022年起,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都会举办“吉客节”庆祝活动。“吉客”,在苗语里意为感恩、感谢、吉祥如意,每逢“吉客节”到来,苗族儿女都会换上节日的盛装,以最传统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声声动听的苗歌回荡在山谷,一阵阵有力的花鼓声迎接着来宾。
十八洞村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打苗鼓,共同庆祝“吉客节”的到来。摄影 石林荣
如今,十八洞村旅游发展带富效应不断凸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享受分红。在这里,青山、苗寨与游人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和谐、美好的乡村振兴景象。
改革路上再逢春
安徽·小岗村
2023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学生在小岗村参加红色研学活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摄影 方建明
初夏时节的皖北平原,绿油油的麦田在阳光下铺陈开来。沿着宽阔整洁的小岗村友谊大道前行,时常可见接驳游客的观光车穿梭在“当年农家”“大包干纪念馆”等景点之间。道路两侧,分列着连栋楼房,农家乐、超市、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近年来,小岗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在保护乡村生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集研学、民宿、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
小岗村新貌 摄影 邱传斌
47年前,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红手印的茅草屋原址,如今已扩建为景点“当年农家”。通过茅草房建筑群落和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展示, “当年农家”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如今,这里不仅是历史纪念馆,更成为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每年吸引数万学子前来“触摸”历史,见证小岗村的生动发展。与此同时,小岗村依托凤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遗+”活动。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学习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凤阳凤画、淮河大鼓等非遗文化,还能亲身体验磨豆腐、碾粮食、做农家饭等生活项目。
2024年7月,游客漫步于小岗村的改革大道上。 摄影 穆玉霞
近年来,小岗村文旅发展步入新图景。2018年,小岗村成立了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合理规划,其休闲观光、培训研学、文化演艺等多个模块得到了蓬勃发展;2023年,融合现代休闲理念、以江淮传统建筑为底色的小岗村宿开门迎客;当下,小岗村国家级研学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电商体验店、非遗文化直播、玻璃生活馆、文旅会客厅等新业态新场景,也让这座村庄充满了现代气息。
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下,如今的小岗村驶上了乡村发展的快车道,一幅“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小岗村徐徐展开。不断升级的小岗村,向国内外游客述说着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
从“养在深闺”
到“名满天下”
陕西·朱家湾村
陕西柞水县,朱家湾村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的舞龙表演。 视觉中国 供图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柞水县朱家湾村,地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高山、潭瀑、溪流等自然景观,以及羚牛、秦岭冷杉等珍稀动植物,素有“天然基因库”之称。
游客在朱家湾村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的农家乐就餐。 视觉中国 供图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朱家湾村,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卷铺展开来:道路两旁的民宿、农家乐餐厅鳞次栉比,山间潺潺的溪水穿过古香古色的终南山寨……2010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开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森林公园入口就在朱家湾村。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牛背梁,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8000个以上,被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与此同时,朱家湾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开发了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让原有的乡土、民俗、文化充分融入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石头建筑艺术中,让秦岭老屋、古道遗迹、柞水渔鼓等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朱家湾村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小吃一条街。 视觉中国 供图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山林里成群的羚牛。 视觉中国 供图
依托于此,朱家湾村深挖优越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民们开起农家乐、民宿并售卖土特产,村里开办集体公司、发展生态旅游,镇上也开通了高速公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好山水”已转化为群众的“好生活”。
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
重庆·荆竹村
重庆武隆区荆竹村 中共武隆区委宣传部 供图
从重庆中心城区驱车约3个小时,便可来到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古柴火灶飘出阵阵炊烟,田间图书馆溢出咖啡香气,修葺一新的驿站古道向远方延伸……近年来,荆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 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荆竹村归原小镇的无有图书馆,定位为“乡村图书馆+乡村展示馆+乡村社交地+文化艺术基地+网红打卡点”。 中共武隆区委宣传部 供图
荆竹村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75%,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生三桥,还有林海、高山草甸、天坑、峡谷等多种优质自然资源。多样的自然地理风貌,给予了荆竹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彩的生活方式。2012年开始,荆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荆竹村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保留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开发了以乡建为特色的创客艺术村归原小镇。
荆竹村乡村集市 中共武隆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归原小镇,原有的小天坑被留了下来,其峭壁和松林坡以原始形态生长,天坑成了一个大自然造出的天然剧场和攀岩场;改造民宿时,保留了原建筑石墙、灰瓦、木窗等元素,以夯土、玻璃、钢构为材料新建现代空间,当代设计融于古村落,形成了新与旧的碰撞,这既保护了原有的文化价值与乡土温情,又满足了现实生活需求;还利用当地的老房子改造网红打卡地,无有图书馆便是利用以前的烤烟房改造而来,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拍照。
如今,荆竹村的全域旅游已经让超过一半的村民吃上了 “旅游饭”。
古韵与活力交织
浙江·溪头村
浙江龙泉市,溪头村金品龙窑“不灭窑火”准备烧制,匠人开始点火烧窑。 摄影 许肖丽
溪头村位于浙江省西南深山处,是一座拥有1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它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地,保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态古龙窑群。近年来,溪头村聚焦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村。
溪头村全貌。 摄影 郭正文
溪头村的匠人开窑。 摄影 张有钢
沿着溪头村的村路前行,随处可见瓷片小道、青瓷微景观。依山而建的7座古龙窑历经风雨、窑火不熄。依托青瓷文化,当地建立了“不灭窑火”共富工坊,打造瓷源文化传承空间、现代艺术创作基地、瓷艺特色文化节庆等旅游品牌,不仅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中华文化之美,而且很多在外烧制青瓷的师傅也纷纷返乡制瓷。这个偏远小山村慢慢热闹了起来,龙泉话、普通话夹杂着各国语言的问候,成为了这里最常见的风景。溪头村也因此涌现出了不少“青瓷”“古窑”主题民宿。每到开窑仪式,民宿的入住率都很高,游客在民宿里还可体验动手拉坯和烧窑。
国外艺术家在溪头村认真观摩龙泉青瓷。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供图
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达92%的溪头村立足“清凉氧吧”“会呼吸的水”“丽水山耕”等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产品牌,打造高山“旅游+康养”休闲胜地,供给丰富多元化的休闲、养生体验。同时,溪头村还积极构建乡村低碳生活体系,与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农业观光等融合发展。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