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嘎拉村,把日子过得更美好

2025-09-12      本刊综合报道

  8月的尼洋河畔,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群山环抱中,一幢幢藏式民居错落有致,这里是雪山脚下的“桃花源”—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

  每年春天,嘎拉村的上千株野生桃树竞相开花,灿若云霞,故又得名“桃花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经到访过嘎拉村。四年来,嘎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成为雪域高原上吃生态饭、走致富路的乡村振兴样本。

  “2024年村里平均给每户分红10多万元,这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村民达瓦坚参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低矮的土坯房与如今白墙彩窗的联排民宿形成鲜明对比。

  20多年前,嘎拉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提到,过去的嘎拉村,30余户人家散落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坳里,交通困难,生活不便,村民大多以伐木、放牧、种青稞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单一、粗放的生产模式导致当地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桃林是大自然的馈赠,砍掉容易,再长起来难。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当地一边引导群众封山禁伐,一边围绕桃花发展乡村生态旅游,1200多棵古桃树既是村民们需要保护的责任林,更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的致富树。2002年,林芝第一届桃花节在嘎拉村举办。“但那时村容村貌差,村里对发展旅游也没有统一规划,此后10多年桃花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大。”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2014年,嘎啦村借助援藏力量,以“整村推进、村景合一”思路统一经营桃林,完善基础设施,将桃花节升级为市级文化品牌。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合作社,景区收入30%用于分红,30%投入生态保护。作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政府投资1200万元给嘎拉村硬化道路、架设桥梁。与此同时,林芝市实施农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嘎拉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曾经破败的村落焕然一新:村道整洁,溪流清澈,藏式民居点缀在苍翠群山间。

  “出村口就上318国道,交通方便了,从上海开车来的游客都能直达桃林深处。”边巴介绍道。

  站在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个昔日靠传统种植养殖和政府补贴维持生计的村落,如今依托“桃花经济”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202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4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大关,人均收入达4.12万元。

  在2025年桃花节,景区增设了移动咖啡、民族服饰旅拍、林芝特产等摊位,并开发响箭、骑马观光、网红打卡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这个常住人口只有149人的小村庄,今年桃花节期间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全村的旅游收入达到370万余元。嘎拉村的“桃花经济”还辐射周边乡村。嘎拉村联合周边的朵当村实现相关景区景点收入272.8万元,朵当村的“桃花小集市”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8万元,村民开设的藏家乐增至20余家,民宿年利润超40万元。

  盛花期过后,嘎拉村并未沉寂。嘎拉村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介绍:“我们正推动‘桃花经济’向‘四季经济’延伸。”村里发展起水果采摘园,种植蓝莓、草莓等经济作物;冬季则打造油菜花田,填补旅游空档;同时升级三家家庭旅馆,开发藏香、刺绣背包等特色手工艺,延长产业链。

  随着游客激增,生态保护面临新挑战。嘎拉村创新设立“绿色银行”积分兑换超市—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排名靠前者还能享受增量授信、放款提速等金融服务。

  “总书记的回信极大鼓舞了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边巴说。202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回信,勉励村民“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

  如今,生态保护已融入村庄肌理。村里划定生态红线,禁止乱砍滥伐,对1253株野生桃树实施精细化保护,每年选取本土品种补种移栽。

  村民的谚语道出心声:“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是嘎拉村村民们的心声,也是这处新时代“桃花源”的振兴密码。

  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西藏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底,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后,党和政府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这片充满希望的雪域高原,正在幸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XXU00413封面1.jpg

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启幕

8月20日晚,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启幕。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