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文成公主》:魅力长存

2025-09-12      撰文 本刊记者 殷星 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西藏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

 

  拉萨河畔的夜晚,800余名演员在星空下起舞。牦牛群踏过草甸,藏戏蓝面具在篝火中若隐若现,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从山巅缓缓升起—这是《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第十三季的现场。

  史诗剧《文成公主》演绎的是1300多年前的故事。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派遣使者向唐朝请婚,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为稳定边疆、促进汉藏友好,决定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翻越终年积雪的高山,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历时两年多,终于到达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

  每当夜幕降临,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上最高的剧场,灯光亮起,观众便被带入这个传奇的故事中。

  藏地图卷

  当十几个巨大的蓝色面具出现在舞台中央,藏戏的符号便在观众心中有了具象化的表达。《文成公主》演出了12年,已经成为西藏文化名片。“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所以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文成公主》导演朗顿·白芨表示。

  《文成公主》一共五幕,呈现了藏族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剧目开场的“卓舞”,是一种在盛大节庆、祈福时表演的腰鼓舞,卓巴(舞者)穿梭、甩发、击鼓,是难度最大的藏族男子舞。而第三幕“藏舞大美”,更是集中展示了藏族的锅庄、甲谐(汉语意为“隆重的歌舞表演”),将藏族舞蹈的原发性、宗教性和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成公主》剧场以山峰为背景,以星空为幕布。除了少量的灯光特效,剧场很少用科技与“狠活”。白芨的创作理念简单而真诚:“我们试图用原生态的方式,自然地讲故事,因为很多都是藏地的凡常景象。比如当四百个演员一起打阿嘎的时候,那种震撼感不是科技能替代的。”打阿嘎是藏族人夯屋顶的生活情境,以“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经人工反复夯打,能使墙屋坚实平滑、不渗漏水。夯打时,劳动者们习惯一起敲打,一起唱歌。

  在第五幕“高原之神”中,一个巨大的释迦牟尼像从舞台中升起,前面是百盏酥油灯,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大昭寺。白芨说:“这不是舞台特效,而是藏地生活的切片。”

  文化交融

  除展示民族特色之外,汉藏文化融合,也是剧目的精神内核。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高原人民中广为流传,至今也是传统藏戏剧目。第三幕“藏舞大美”中的西藏民歌唱道:“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

  史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如历算、医药、文学典籍)、乐器(如琵琶、箜篌)、绢帛等,促进了汉族文化在吐蕃的传播;队伍中随行的文士、乐师、工匠、农技人员,将中原的纸墨制造、农具制作、纺织、制陶、冶金、酿酒等技术传入吐蕃,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至今仍供奉在拉萨大昭寺),推动了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发展。

  白芨表示:“除了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我们在细节上的处理,让观众看得到文成公主的成长与变化,感受得到她的艰辛与勇气,理解她所承载的使命与责任。”第二幕“天地梵音”中,赴藏跋涉漫长而艰辛,公主思念家乡,但想起和亲重任,她毅然摔碎代表乡愁的日月宝镜,同时“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的歌声响起,意味着公主决定斩断乡愁,选择勇往直前。

  “为了再现公主过倒淌河的情景,我们1∶1手工还原了1300多年前的牛皮船。这种牛皮船如今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只船有80多斤重,演员背起来非常吃力,也正好反映出公主的路途有多么不易。”白芨解释说,“当公主抵达拉萨,她和前来欢迎的群众一起跳起锅庄舞,象征着她从最初对藏地文化的陌生,到最后的理解和融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让观众也能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艺术扶贫典范

  索朗次仁一家世代生活在次角林村,长久以来靠剪羊毛为生。从2013年8月《文成公主》首演开始,自家的羊摇身一变成了“演员”。凭借着150多只羊在剧中的演出,每个演出季索朗次仁家中可增收7.8万余元。

  “你可能很难想象,我们的800多名演员,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带着他们的羊群、马匹、牦牛甚至藏獒到我们这里来兼职演员。”白芨表示,“《文成公主》这个剧成为带动整个区脱贫的重要引擎。”

  以《文成公主》为核心,拉萨政府打造了慈觉林藏院风情街,随后成立了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据出品方统计,自2013年至2024年,《文成公主》累计演出2100多场,演出及园区旅游配套累计接待观众游客超3200万人次,为当地群众发放薪资超5亿元,带动就业超1.5万人次。

  同样是《文成公主》剧场“老人”的拉普次仁今年33岁,他在参演《文成公主》的12年中,熟练地掌握了卓舞、藏戏等多种非遗表演艺术。因为表现优异,他还负责培训组里的新演员,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对于拉普次仁而言,参与表演,是生计,更是热爱。拉普次仁说:“我现在演的都是在西藏这边古老的民族舞蹈。我特别希望这些民族舞蹈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这些古老的舞蹈。”

  “藏族人能歌善舞,我们有一句俗语‘(藏族人)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参与《文成公主》不仅仅是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更是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为能宣传本民族文化而感到非常骄傲。”白芨说。

11封面.jpg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未标题-1封面.jpg

大国气派 强军风采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p100封面.jpg

烈日淬利剑  誓言震苍穹——探访阅兵训练场

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上,受阅将士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的风采。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