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子信息领域全球第二到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从智能算力两年提升37倍到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在此诞生……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生动展现了近年来安徽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内,在售的11款车型有累计超过360万种配件的搭配组合供消费者选择。通过智能化系统,蔚来新桥厂区实现了整体98%自动化生产。
新能源汽车“跑”出“创新”加速度
98秒,可以做什么?位于安徽合肥的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内,16台机器人协作完成定位、匹配、铰链安装全套工序,只需短短98秒就可以精准高效地完成车身车门的安装。
在全球首创的“魔方”智能立体存放平台中,6层753个车位的立体空间,搭配穿梭机与升降机,宛如巨型“抓娃娃”机,高效实现个性化订单与批量化生产之间的平衡,实现了“360多万种配置组合+14天交付”的高效柔性生产模式创新。
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于2022年9月投产,是智能制造的典范。
置身这座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仿佛闯入未来制造的“中央处理器”。依托先进的自研算法,这座汽车工厂已实现80%制造场景由AI智能决策。同时,工厂生产高度自动化,仅车身车间就装配了941台机器人,具备多平台多车型同时在线的生产能力,连接工艺自动化率达到100%。整座工厂在“黑灯”状态下也能正常运转,平均每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新车。
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车身车间密布着941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极高。一组车门的精准安装,仅需16台机器人协作几十秒即可完成。
炫酷的科技场景、令人惊叹的自动化率、有序的生产节奏……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作为新一代汽车智造工厂的样板,正是安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活写照。近年来,安徽始终把创新作为驱动汽车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抢抓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是一座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
一组亮眼的数据有力证明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了解,2025年1月至5月,安徽省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61.33万辆,均创历史性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116.1万辆、10.5万辆,提升至2024年的357万辆、 168.4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4.6%、7.7%,提升至2024年的11.4%、13.1%,分别增长6.8个和5.4个百分点。
工厂依托先进的自研工业AI算法,依托AI大模型+丰富的行业小模型,达成了80%制造场景由AI智能决策的效果。
“一方面,我们以前瞻思维链接高端创新资源,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 作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表示,“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立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前瞻技术布局。”
工厂生产高度自动化,具备多平台多车型同时在线的生产能力,并达成了连接工艺的100%自动化率。
从奇瑞新一代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实现48%以上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到蔚来ET9搭载17项全球首发技术和52项同级领先技术,再到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式贯通、实现核心设备100%国产化……安徽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将核心技术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描绘未来发展新蓝图
走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AI导师”正以98%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开展“智慧教学”,“智医助理”可以有效辅助当地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工作,“讯飞星火智能座舱”能够迅速响应乘客需求,让汽车化身智能贴心的出行伙伴。从教育到医疗,从民生到交通……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民生领域,逐步构建起人性化的智能服务体系。
讯飞智能车载语音系统已覆盖23个主流语种,搭载车型销往亚洲、欧洲、中东、南美等地的60多个国家与地区。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丰富应用场景的背后,是科大讯飞对科技自主创新的坚守和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追求。近年来,科大讯飞承建了国家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续探索国产算力大模型无人区,建成首个万卡全国产化算力底座“飞星一号”,并保持长期稳定运行;研发出首个基于全国产化算力底座的大模型“讯飞星火”,全栈自主可控,数学、代码、语言理解等重点能力实现领先,2024年,以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 “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科大讯飞所在的安徽合肥,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和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双重战略叠加”的城市。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科技创新成果,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工智能企业智象未来自主研发的HiDream-I1在国际权威的AI测评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中登顶,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自研生成式AI模型。
“请帮我生成一段未来生活的科技场景。”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智象未来,输入一段文字指令,几分钟后,一段画面精美、制作精良的高清视频便迅速呈现,人物表情和动作栩栩如生。这家创业仅两年多的公司已经在文生视频领域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与发展,其自主研发的HiDream-I1图像生成大模型与HiDream-E1交互编辑模型在2025年4月全面开源,开源后不到24小时就登顶全球人工智能权威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在图像质量、语义理解、艺术表现三大维度刷新行业纪录,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自研生成式AI模型。
目前,安徽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据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陈龙胜介绍,安徽发展人工智能的一大亮点是推动大模型软硬件自主可控。2024年,安徽围绕夯实感知、算力、数据、模型等基础和垂类模型应用,在省科技攻关项目中部署人工智能攻关项目59个,引导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其中,讯飞星火大模型综合性能和中标央国企大模型项目位居全国前列;九韶智能研发九韶内核4.0版填补了我国在商用工业软件底层内核技术上的空白;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发布水泥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带动单条产线年减碳4500吨,开启高耗能产业“绿色智造”新范式。
未来产业走进现实
安徽合肥有一条“量子大道”,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都诞生于此。
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量子科技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作为全国城市中最早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及产业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合肥已培育集聚企业91家。《2023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显示,合肥在量子信息领域排名全球第2位、全国首位。
得益于安徽深度融合的产学研用链条,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创新科研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在这里快速诞生。一台普通的智能手机,经过软件定制,插上量子SIM卡,便可以进行无法被窃听的量子加密通话。这项技术已应用于金融、政务、应急等领域。
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工作人员正在调测“天衍-504”量子计算机。
“量子密话密信用户规模将近600万,服务单位超3000家,量子科技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品介绍,“合肥正在打造量子科技和产业双中心,这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发展源动力。”
据了解,安徽正在加快建设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园区。下一步,安徽省将加大资金、人才、场景、产业园区等全要素全周期服务,推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拓展“量子+”场景示范应用。同时,合肥市将构建以“量子大道”为中轴线的量子产业集聚区,到2027年打造出集聚量子信息企业超150家,将量子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量子密信将量子安全与传统通信技术紧密融合,向用户提供加密通话、加密即时通讯、加密会议等安全办公服务。
除了量子信息领域,在深空探测方面,安徽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 2022年揭牌成立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是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重要科研阵地,是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在这里,重大科技工程正逐渐转化为产业动能。
中国有“人造 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 “高质量燃烧”,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我们运用‘月壤3D打印系统’,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实现在月球上‘取土’‘造砖’‘盖房子’。”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说,“仅用3年,该系统便完成从原理验证到样机研制。实验室还同步布局月壤熔融电解制氧、水冰提取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完整的地外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水冰提取”技术负责人祖琳,介绍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该机器能够实现从月壤里原位提取水。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空探测实验室积极谋划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战略性新质产业方向,已吸引带动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安徽,助力深空探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生物制造……当前,安徽正按照国家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前瞻布局多个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一体推进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和产业园建设等,在多个未来产业赛道上涌现新成果,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拍摄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模型。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创新浪潮在这片江淮沃土上奔涌,新质生产力在此孕育发展新动能。安徽,凭借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安徽动能。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