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中国 >> 文艺 >> 正文

与古为新 与时偕行

2023-07-05      撰文 金城

20世纪80年代,动画木偶剧《阿凡提》摄制时的情景。故事根据流传于新疆民间的《阿凡提的故事》改编。 摄影 李淼/人民画报

  中国动画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一路走来,中间夹杂的岁月痕迹清晰可见。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动画广告《暂停》《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先后公映,中国动画百年的序幕由此拉开。1924年出现了《狗请客》《过年》两部作品,可惜都没掀起什么浪花。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推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寻找创作灵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诞生,一批意气风发的动画人锐意进取,努力创新,打下了新中国动画艺术的坚实根基。这与其首任厂长特伟先生所倡导的“民族化艺术风格的探索和追求”密不可分。在此目标引导下,上海美影厂先后创作出《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经典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动画人始终与世界进行对话,动漫文化的中外交流,无疑是一曲美妙的乐章。

1981年,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右)访问日本东京时,与创作《铁臂阿童木》的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合作创作了漫画《孙悟空与阿童木握手》。

  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成为第一步走出国门的国产动画长片。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它是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曾令《铁臂阿童木》作者、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震惊。他曾专程前来中国取经,进而开创了日本动画漫画产业全球领先的产业格局。

  在中国动画发展过程中,水墨、剪纸、白描等形式是中国典型的标志。它们风格鲜明,手法别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无论是早期的“中国动画学派”还是新时期的“国风”,它们都是从传统文化中蜕变而来,进而形成具有当代审美取向的创新性风尚,带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2018年我作为策展顾问,前往比利时参加“20世纪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漫画全景展览”,当中展出了贺友直《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丰子恺《月上柳梢头》、张乐平《三毛流浪记》等世纪经典的原作手稿,引起欧洲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2019年,我和漫画家小林策划《中国动漫日本行》展览,在大阪、神户、奈良举办巡展,当中以中国独有的水墨艺术为领衔,作品包括《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中国动画学派”的扛鼎之作,它们象征着“中国动画学派”和其背后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日本动画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展览阵容中的新生力量更加令人瞩目,聂峻、阿梗、早稻等新生代漫画家的作品成为一抹亮色。在跨国艺术活动中,中国动漫以鲜活的故事为纽带,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哪吒闹海》首席动画设计师林文肖为“哪吒复生”这场戏设计的人物形态融合了敦煌艺术、佛教雕塑和舞蹈等元素。

  伴随年轻一代创作者文化自信的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角色与故事当中,为中国原创动漫走向国际注入强大动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漫创作的源泉。诚然,历代经典文学名著、历史神话、民间故事,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巨大IP,因此需要加以吸收、消化和渗透,以此推动中国动画、漫画事业互哺共荣,打造出健康的动漫产业链。然而,随着动漫行业快速发展,制作产能不断增强,如何突破传统风格的局限,实现动画制作前、中、后期的技术更新,在数字动画时代迎头赶上,追求和建树当代世界的动画美学,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动画人面前极富挑战性的下一个目标。

2019年,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中国首部IMAX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陆院线。该部影片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影片取得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国产动画电影榜首。

  秉持“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理念,让艺术作品既有“根”又有“魂”,深植传统文化但又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塑造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伟大佳作,这是中国动画、漫画行业当下和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作者系漫画艺术家、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未署名图片由空藏动漫资料馆提供)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