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中国 >> 文艺 >> 正文

《深海》共赴一场瑰丽之梦

2023-07-05      本刊记者 李卓希

  如果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证明了国产动画在三维制作方面的能力,那么《深海》就是用三维技术将传统水墨风进行升级。

动画电影《深海》剧照。该影片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这是中国原创三维动画在柏林电影节的首次入围。

  想象一下,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名画《睡莲》在你眼前徐徐展开:满池的睡莲肆无忌惮地热烈绽放,池畔植物透过水面反射营造出梦幻般的倒影。光线、池水和空气边界逐渐模糊,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的色彩,如同仲夏夜梦里的一袭轻纱。

  然后,画面流动了起来。

  动画电影《深海》就是如此,为我们铺展开一场写意又具象、奇幻而荒诞的瑰丽梦境。

  这一切的背后,是1478位中国动画人七年如一日的努力。

在动画电影《深海》中,一位名叫参宿的少女在神秘海底世界追寻探索,邂逅一段独特生命旅程的故事。

无创新,不电影

  对于主创团队而言,七年匠心,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深海》的转变。

  七年前,导演田晓鹏和执行导演金大勇带领团队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举抬高了中国国产动画的票房水位,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崛起”里程碑式的作品。主创团队本可以借IP基础、前作积累以及众人期望拍摄系列续集,但他们拒绝了重复,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田导说过,创新是他导演生涯里唯一的追求和最大的动力。”执行导演金大勇说,“哪怕是非常冒险,我们仍然想尝试。就算失败了,冒险的代价我们愿意承担。”

  这是一次成功的冒险。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最终票房收获9.19亿元,进入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五;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入围73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这是中国原创三维动画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

顶级制作背后的“死磕”

  “《深海》是一个特殊的项目。”金大勇分享道。影片讲述了一个因父母离异并各自重组家庭而陷入抑郁情绪的小女孩参宿,在游轮上意外落水后,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深海世界。在奇幻冒险的外壳下,《深海》承载着对于“生命”的探讨。

  为了具象化主角参宿的情绪和生命力,以及表现梦中极致的绚烂和灰暗现实世界的强烈反差,导演一直在探索着属于这部影片的独有风格。“粒子水墨技术”应运而生。

  动画电影是重资产的电影类型,其重工业程度堪比金字塔尖的科幻电影。如今再加上新技术的研发,其中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深海》之所以特殊的关键。

  追求“粒子水墨”这样的视觉效果,必然会在特效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研发,所以影片在制作的各个时间节点上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从2016年第一张概念图诞生到技术试验成功,研发过程整整耗时两年。然而技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是海量的工作量。影片中“劈海”的镜头,其中一帧的粒子特效就多达一百余层,粒子数量高达几十亿,负责该镜头的特效师更是将原计划3天完成的镜头硬生熬到15个月。

  此外,主创团队在制作技术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极致探索。例如在最难攻克的动画表演上,为了真实传达女主啜泣的情绪,团队细节到打磨“肩膀抖动、胸腔收缩”的力度与频率的配合,用接近真人的细节增强表演的可信度。

  最后的效果是令人惊叹的。20多亿颗粒碰撞,200多种色彩交汇,海洋像布满朝霞的天空一样瑰丽多彩,让人意乱神迷,如坠梦中。

  研发2年,制作7年,《深海》只为带给观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银幕体验。

共享是中国动画的出路

  其实,主创团队初期并未料到一部电影会做七年之久。“以我之前做《大圣归来》的经验,本来想着三四年怎么也够了。”金大勇回忆说,“虽然这七年很漫长,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但这些基础建设很值得。”

  诚然,《深海》是一部用七年时间“死磕”出来的作品,但它也是中国动画人“手工业”式探索中国动画“工业未来”十分必要的一步。

  在影片首映式上,导演表示愿意无条件共享这七年的研发成果,包括粒子水墨技术,也包括团队在规范流程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探索成果。“希望能帮助中国的动画人‘少踩坑’。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人不用再为技术困扰,只需要考虑艺术与表达题材的问题。”

  多样化的尝试、大胆的创新和无私的分享,也许这才是“中国动画崛起”的真正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