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本刊记者 段崴 杨云倩 王蕴聪 房硕 胡周萌
林业领域,栽下的树木20年方能成材,这也与人的代际相替契合。在塞罕坝,三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55年的造林、护林、营林,瘠薄山地荡起万顷林涛。如今,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已经成为绿色的传奇、世人的骄傲。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一棵松”,塞罕坝的开始 |
造林难,营林更难 |
塞罕坝的生态账本 |
人与自然共生的范例 |
2017-09-07 本刊记者 段崴 杨云倩 王蕴聪 房硕 胡周萌
林业领域,栽下的树木20年方能成材,这也与人的代际相替契合。在塞罕坝,三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55年的造林、护林、营林,瘠薄山地荡起万顷林涛。如今,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已经成为绿色的传奇、世人的骄傲。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一棵松”,塞罕坝的开始 |
造林难,营林更难 |
塞罕坝的生态账本 |
人与自然共生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