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和田地区艾德莱斯第五代传承人艾麦尔•艾力老人的手在织机上上下翻飞,一条五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布料跃然于织机之上,一旁参观的游客不由得发出声声赞叹。“之前就听说艾德莱斯绸华丽而不失典雅,非常好看。没想到在这里能亲眼看到这项手工的制作过程。”一位游客向记者说道。

距离和田市区10公里的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游客可以近距离看到艾德莱斯绸古老的缫丝、纺线、印染到纺织的传统手工艺全过程,亲身体验艾德莱斯绸的古老文化。图片/金淳熙
艾德莱斯绸是一种古老的丝绸,以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线条和灵动的图案而闻名,享有“二十一世纪最后的手工业”之美誉。在享有“艾德莱斯绸故乡”盛名的新疆和田地区,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艾德莱斯绸。2008年,传统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田地区艾德莱斯第五代传承人艾麦尔•艾力老人正在向游客展示手工制作过程。图片/笑飞雪
艾麦尔•艾力老人向游客展示制作艾德莱斯绸过程的地点是距离和田市区10公里的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在手工作坊里,游客可以近距离看到艾德莱斯绸古老的缫丝、纺线、印染到纺织的传统手工艺全过程,亲身体验艾德莱斯绸的古老文化。景区的展销大厅里向游客展出艾德莱丝绸布匹、丝巾、领带、帽子等各种艾德莱丝绸成品,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或订做自己喜欢的产品。手工作坊将手工业与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2009年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据了解,手工作坊年均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年产值300万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为艾德莱斯绸手工艺人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在艾德莱斯手工作坊里,游客可以近距离看到艾德莱斯绸古老的缫丝、纺线、印染到纺织的传统手工艺全过程,亲身体验艾德莱斯绸的古老文化。图片/笑飞雪
“是艾德莱丝绸让我摆脱了贫困。”安图木汗老人今年59岁,自13岁起学习艾德莱斯绸手艺以来,从事这项手工艺已有46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是一名贫困户,收入十分微薄。来到手工作坊后,既能通过展示这项手工艺得到一部分收入,制作的产品还可以卖给前来参观的游客。“现在我把这项手艺也教给了我的女儿,她还学会了运用现代化的纺织工具制作艾德莱斯绸。”未来她希望能把这项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像安图木汗老人这样受益于艾德莱斯绸手工艺和旅游业相结合模式的手工艺人不是个例。据了解,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现有从业人员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带动周边500多家农户从事织绸产业。飘动的丝绸是和田地区的象征,也成为了推动和田地区旅游业发展、带动手艺人脱贫致富的致富法宝。
安图木汗老人借助艾德莱斯绸手艺摆脱了贫困。图片/笑飞雪
艾德莱斯绸制成的手工包袋。图片/金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