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5年 >> 活力中国看“浙”里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安吉:真金白银留人才 —— 以青春之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8-13      郭莎莎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浙江省安吉余村设立图中石碑。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一场由青年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上演。近三年来,该县突破传统引才模式,推出“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房”等组合拳,构建起“人才-场景-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通过创新人才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培育特色产业,已吸引4.3万名青年入乡发展。

  “青来集”一角。

  “青来集”是“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的核心启动区,也是入乡青年的聚集地。园区占地面积80亩,内有建筑26栋,是集综合服务、企业办公、休闲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创业孵化空间,主要招引总部经济、成长型数创公司、优秀创业团队、数字游民等,现已入驻23家企业,吸引来村青年1200余人。

  上海爱家集团总裁、白茶原CEO李彦漪。

  被称作安吉青年入乡“第一人”的90后海归女总裁李彦漪,2017年读博期间,因父亲身体不适回国,机缘巧合来到安吉县溪龙乡,被眼前的万亩茶园所吸引,便将瑞士蒙特勒的田园生活搬到了安吉溪龙乡。

  2019年白茶园项目就此落户,李彦漪开始了把梦想“种”在这片绿水青山间的故事:将万亩茶园里的废弃建筑转化为安吉最出名的茶饮空间“一片叶子茶室”;在一株树龄500年的糙叶树下,将闲置的林科所改造成小型乡村综合商业体“树下小白屋”;由建筑大师团队设计的ACDC安吉创意设计中心,让建筑融入大地和茶田,斩获IF国际设计金奖,还有窑烤面包手工坊、洋气的直火烹饪料理店、南法风情民宿……“这些建筑、空间或业态,都是从‘审美’这一世界级乡村重要内涵出发的一种新的乡村表达,让外界得以重新认知乡村。”李彦漪说。

  重塑乡村,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才能给乡村带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开创性地改造废弃厂房为国内首个数字游民公社DNA。这个容纳千名创客的社群里,23%成员拥有海外教育背景,平均年龄仅28岁。当咖啡香飘过万亩茶园,当科技实验室与传统炒茶锅同频共振,这片土地已孵化出近50个青创项目。"我们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茶乡故事,让绿叶真正变成金叶。

  DN余村数字游民社区运营官张佳。

  山东姑娘张佳曾是沪漂白领,入驻“DN余村”数字游民社区时,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新余村人”。两年前,张佳住进DN余村数字游民基地,作为数字游民中的一员,担任过DN余村客服、DN余村社区接待讲解员,现任DN余村数字游民社区运营、余村全球合伙人——拾回二手循环实验室的主理人。她在东南亚旅居时萌生的灵感——国内缺乏便捷二手交易平台——在余村得到落地,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实验室促成物品流转。

  成为余村全球合伙人之后,张佳有了更多跟本地人建立连接的机会,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数字游民社区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会去谈数字游民友好商家、宠物友好商家,这个过程中让人们更加了解到数字游民是一群开放包容的年轻人,我们有各自的职业各自特长,我们可以助力乡村的发展。我们开设的英语角课程会有很多乡民来参加,让我们感受到乡村、乡民、数字游民大家在互相助力。”张佳表示。

  “在这里,我进行了各种新的创业尝试,学习了个人品牌营销,开始搭建完整的个人品牌商业链路。”张佳感到自己跟乡村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我逐渐深入到乡村中去了”。

  “大余村”返乡青年戴勋,成功打造大麓书院和大麓音乐山谷等创业项目。

  37岁的戴勋将废弃卫生院改造成大麓书院精品民宿集群,又在群山间奏响音乐振兴乐章。2023年端午举办的万人音乐节,吸引痛仰乐队等知名艺人参演,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这场视听盛宴带动当地旅游消费8000万元,更催生二期规划中的专业录音棚与艺术创作基地。"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景区,而是年轻人的精神原乡。"戴勋团队打造的"大麓山礼"文创系列获省级匠心奖,让竹编技艺变身潮流单品。

  安吉县委书记表示,通过“按月领补贴”“三历人才回村计划”等机制,已建成53个青创空间、4000套共有产权房,推动60余家新经济企业提供6000余个岗位。这种“以才引才、以产哺才”的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更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青年向往的“青春热土”。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重新定义绿水青山价值的,不只是怀揣梦想来到乡村的青年。从一片叶子、一个乡村到一座城市,整个安吉都在努力探索迭代“两山”转化的路子,并且用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的硕果给出了答案。

  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可以算作“青来集”里青年人最活跃的地方。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游民社区之一,自2023年6月开始运行。“大家可以把数字游民理解为,通过电脑和网络就能在全世界各地办公赚钱的一群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00多个年轻人到这里工作或学习过,平均入住两个月。”公社运营人员张佳告诉记者。

  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办公区一角。

  在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办公区,一位数字游民准备给收养的流浪狗“喜糖”喂食。

  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办公区一角。

  今年27岁的安徽姑娘张元慧,主业与知识产权相关。她为一家初创公司远程提供法务支持,此外兼职做一些咨询业务。一个月前,听朋友提及“DN余村不错“,她带着好奇来到此地,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很多人“学历、个人成就都很厉害”,数字游民举办的高质量活动更让她收获颇多。

  张元慧在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里自己的工位上开始一天的学习。张元慧每日的生活很充实,运动一个小时,学习十多个小时。她正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硕,“每一天工作和学习都有产出”是张元慧在DN余村“最大的收获”,“在家里就做不到”。她曾在北京工作五年,每日通勤一两个小时,做事情常常“要以周为单位来实现”,而在DN余村一天就能完成。

  宋袆凡,(Rachel),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专业博士,主要关注研究数字游民和返乡创业青年。听说余村很有名,她来这里边体验边调研。“现在城市里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乡村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和蛋糕,现在这些数字游民一方面在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理念;一方面在农村他们是否也会为农村的未来发展做出些新的探索。同时他们是否也可能重塑中国人对于乡村的定位,未来中国的乡村会发展成什么形式,会不会有更多新的可能。”宋袆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安吉县余村“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

  前来余村的游客络绎不绝。

  余村的公路上行驶的一辆无人驾驶车。这辆无人小巴被称为‘土豆巴士’,主要承担景区接驳、商品零售等服务。

  游客在安吉县余村参观游览。

  游客在安吉县余村参观游览。

  暑期的余村多了很多小游客的身影,两个孩子正在玩剪刀石头布游戏。

  游客在安吉县余村参观游览。

  安吉县余村,游客在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留影。

A9R914E封面.jpg

红色记忆 革命之城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