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硬联通”:连通繁荣之路

2022-09-20      

撰文/杨晨曦 崔小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设施联通不断推进,陆海“动脉”联通世界,以“六廊六路”为基础的合作格局逐渐成型,为带动合作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振沿线地区民生福祉、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廊”建设擘画蓝图

  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无疑是“一带一路”最为亮眼的基础设施“硬联通”。

  作为联通欧亚的经济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东部沿海,西至大西洋沿岸重要港口鹿特丹,旨在以铁路设施为支撑,实现陆海快运和通关便利化。9年来,在新亚欧大陆桥建设框架下,中国同合作伙伴国家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签署众多政府间合作协议,为中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画出最大同心圆,推动新欧亚路桥成为名副其实的欧亚经济大动脉。

  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同俄罗斯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相连,旨在建设一条从亚洲到欧洲的北方通道,形成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跨境基础设施联通网络。9年来,三国先后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关于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联合推进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关于沿亚洲公路网国际道路运输政府间协定》等纲领性文件,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划、建立合作机制;三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快速推进,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公路大桥分别于2022年4月和6月开通,天堑变通途,为中俄各领域务实合作建立了新通道。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东起中国,向西经中亚通达阿拉伯半岛及其波斯湾、地中海沿岸,贯通亚洲大陆东西两端,涵盖能源、交通等多领域基础设施联通项目。9年来,中巴哈吉、中哈俄、中吉乌等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议或协定相继签署;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稳步推进,双方不断加强在港口、机场、陆路运输场站、物流中心、铁路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中国企业参与阿拉伯国家铁路、机场、港口、公路、能源、电力、电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展现出双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联通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务实合作走深走实、关系提质升级、区域一体化水平不断取得突破,为中国—东盟关系“黄金十年”注入强劲动力。9年来,中国同地区国家持续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助力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中泰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泰国4.0”和东部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对接;中国与柬老缅越泰(CLMVT)经济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澜湄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巴经济走廊联通中国与巴基斯坦,直抵印度洋,同霍尔木兹海峡相望相通,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巴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9年来,中巴组建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形成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2017年12月,《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正式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和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度对接,重点向着互联互通、能源、经贸及产业园区等领域发展。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巴经济走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联通“奇迹”:瓜达尔港、中巴跨境光缆、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项目接连开工、投产,一大批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两国经济发展极具意义,更实实在在为当地带来了更充分的就业、更美好的生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孟加拉国的经济廊道。9年来,四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研拟并规划了一批重点项目。2020年8月,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dica)颁发证书,批准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合资公司注册成立,标志着中缅合作的皎漂经济特区项目取得里程碑式重大进展。2022年5月,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正式开通,木姐-曼德勒铁路项目正稳步推进。

  “六路”建设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共建“一带一路”将加快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作为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以高质量、可持续为理念指引,坚持广泛包容性、市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铁路合作方面。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稳步推进;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已于2020年获批立项;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中泰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匈塞铁路取得重大进展,贝诺段于2022年3月正式开通运营;采用“中国标准”的雅万高铁已于2022年7月进入铺轨阶段;泛亚铁路东线建设提速,预计于2023年底竣工。中吉乌铁路将于2022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中欧班列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2016年至2021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年均增长55%;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

  公路合作方面。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中国与15个“一带一路”合作参与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18个双多边国际运输便利化协定。昆(明)曼(谷)公路于2013年12月全线贯通;中蒙俄、中吉乌、中俄(大连-新西伯利亚)、中越国际道路直达运输试运行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中吉乌国际道路运输于2018年实现常态化运行;中国西部-西欧国际公路基本建成;中国—老挝—越南三国之间于2019年5月开通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线路。

  港口合作方面。中国与47个“一带一路”合作参与国签署38个双多边海运协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于2018年3月正式开航,起步区配套设施已完工,吸引30多家企业入园,港口自由区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工厂等项目也于2021年7月集中开工。2017年12月,中国与斯里兰卡正式启动汉班托塔港合作运营,至2021年8月,汉班托塔港内园区已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入驻。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轮渡码头、地中海重要的邮轮母港、汽车船中转港和修船中心。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已于2018年12月正式开港。

  航空合作方面。中国已与62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签订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45个合作国实现直航,与东盟签订了首个区域性的航空运输协定。中国与俄罗斯、亚美尼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孟加拉、以色列、蒙古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合作国举行双边航空会谈并扩大了航权安排。

  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参与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于2019年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有A、B、C三条线路投运,至2022年6月累计向我国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正在建设之中,建成之后将实现每年300亿立方米输气能力,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整体输气能力达到850亿立方米,可满足我国20%左右的天然气需求。2017年11月,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设计运输产能每年达1500万吨;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于2019年12月部分实现通气,2024年将全线通气。中蒙俄天然气管道也已开始筹建。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有效缓解了我国西南、华南地区油气供给。

  通讯设施建设方面。2017年5月,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信和信息网络领域合作的意向书》。2017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签署“丝路光缆”合作协议,实质性启动了“丝路光缆”项目。中巴跨境光缆项目已于2018年7月竣工。截至2019年,中越、中缅跨境光缆系统完成扩容,全面开通使用。中蒙俄(二连浩特)跨境陆缆系统已建成,扎门乌德—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北京跨境传输系统带宽达到540G。

  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为通向更加美好世界创造了共同繁荣之路。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中,中国同合作伙伴一道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逆风中搭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建设“信息走廊”,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找到了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

  杨晨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崔小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