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 中老铁路助力区域繁荣发展

2022-09-20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2021年12月3日,中国昆明站“复兴号”、老挝万象站“澜沧号”动车组列车同时缓缓开动,开启了一段相向而行的跨越山河之旅,中老铁路由此全线通车运营。

  作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到老挝万象,穿山越岭,如“钢铁巨龙”盘亘千余公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中老铁路变天堑为通途,随着承载两国人民世代友谊的列车穿梭往来,一幅幅合作的新时代画卷随之展开。

  推动互联互通

  老挝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因山地和高原众多,交通极为不便,过去只有一条3.5公里的铁路连接泰国边境。交通瓶颈成为制约老挝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突破重山封锁,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是老挝人民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5年,中老两国签署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标志着中老铁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实现老挝人民心愿的契机。2016年12月,中老铁路全面开工。铁路全长1035公里,由昆玉、玉磨、磨万铁路组成,北起中国昆明市,经玉溪、普洱、景洪到磨憨口岸,再经老挝境内的磨丁、孟赛、琅勃拉邦、万荣,最后抵达老挝首都万象。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

  自开通以来,中老铁路为沿线地区群众及游客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如今从云南昆明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首都万象实现朝发夕至;在老挝境内,从万象出发,至老北重要交通枢纽和世界文化遗产琅勃拉邦只需1小时40分钟,至中老边境老方一侧的磨丁最快只需3小时20分钟,促使区域内各地联系加强。截至今年7月3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411万人次,其中国内段357万人次、老挝段54万人次,上座率长期超过60%,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火车一响,货畅其流。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同时,凭借运载能力强、安全性能高、运输成本低的特点,中老铁路货运量也不断攀升,累计发送货物503万吨,其中跨境货物84万吨。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开行,发运目的地涵盖10余个国家,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不断增加到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100多种。

  打开地图,中老铁路由北向南,宛如一把插入中南半岛的钥匙,不但帮助老挝破解“陆锁国”困境,也在中南半岛腹地开辟了一条辐射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发展合作道路,成为连接老挝与区域内各国,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纽带。

  彰显大国担当

  中老铁路纵贯中国云南西部与老挝北部山区,沿线地区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地质结构复杂,气候条件多变,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中老铁路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成功完成这一世纪工程,展现了大国工匠的担当。

  这条路,攻克了隧道建设世界级难题。横贯中老两国的友谊隧道建设过程中,国境线附近盐岩含量急剧增加,局部超过80%。盐岩遇水就变成盐水,对钢筋腐蚀性极大。如何防止盐水侵蚀?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使混凝土实体强度达到指标要求,攻克了盐岩高侵蚀性世界难题。

  这条路,建起了连创纪录的铁路双线特大桥。位于云南省元江县境内的元江特大桥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832.2米,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位居该类桥梁世界第一。同时,大桥主桥采用变桁高上承式连续钢桁梁结构,飞跨V型红河高山峡谷,249米的主跨也创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

  在中老铁路全线,像这样的重大工程难点还有很多。难怪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挖出来、架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五年时间,建设者们相继挖通了168座隧道,架起了301座桥梁。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中老铁路工程创下了多项国内及世界之最,成为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的新标杆。

  攻坚克难的同时,生态环保问题也成为中老铁路工程建设关注的重点。在建设和运营工作中,中老铁路始终贯彻高水平生态标准,与沿线美丽山川融为一体。早在规划时,中老铁路就将环保纳入考量之中,坚持“生态优先”“施工一段,绿化一段”,全线绿化面积达307万平方米。中老铁路老挝段在路线选择上尽量避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国内段在通过亚洲象自然保护区附近时,将铁路修在山体内,在地下开展施工作业,为象群迁徙“让路”。中老铁路为两国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守护了绿水青山。

  带动共同发展

  “老中铁路,老挝中国,两国人民一线相牵,商品运输,教育培训,交流往来方便快捷……如一家人般相亲相爱,老中铁路一轨相通,并肩同行,共同发展……”这首由老挝歌手阿提萨创作的歌曲《腾飞于中老铁路》,唱出了老挝人民对中老铁路通车以及国家实现发展的期待和向往,也抒发了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的兄弟情。

  作为一条“黄金线路”,中老铁路正惠及沿线地区更多人民。据统计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带动老挝实现就业11万人次,为老挝培养了大批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不少留学中国的老挝籍学生毕业后投身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维,成为老挝工业化、现代化的种子人才。曾在上海学习铁路专业的佟朗就是其中一员。

  去年,佟朗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在老中铁路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很多老挝人没有坐过火车,对于铁轨、高铁都不了解。”能够参与铁路的修建让他感到非常骄傲,“万象到磨丁段的铁轨铺就,就有我的一份功劳。”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曾两次添乘中老铁路“澜沧号”,他引用老挝俗语“有路,就有发展机会”来形容中老铁路对促进老挝发展的重要作用。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评价,中老铁路的开通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加速器”,老挝国家工商会执行副会长道旺表示,“这是老挝人民期盼已久的发展之路。”

  铁路通车后,无论是老挝首都万象旅游城市万荣,还是边境小镇磨丁,都越来越热闹,大大小小的餐厅、民宿、店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收入稳定了,还经常有投资者来村里考察。”谈起生活的巨大变化,万象市哈赛丰县东蓬禾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千。

  路通了,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铁路开通后,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老挝华侨旅投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庭华对未来信心十足。他准备与合作伙伴对接,组织客源和线路产品。据他介绍,现在不仅是老挝,许多泰国旅游企业也在积极行动,期待与中老铁路实现互动。

  通向光明未来

  中老铁路联通起两个国家,更连接着两国民心。开通以来,“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澜湄快线”等运输模式不仅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也对中老经济走廊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间的可持续发展。

  中老铁路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把蓝图变成现实,让友谊之花绽放在大地上,充分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的示范和引领效应。未来,各方还将研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进而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真正实现翻山越岭、通江达海。持续健康发展的中老铁路将会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实现亚太命运共同体勾勒的美好图景。

  2021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老铁路与RCEP的“相遇”,也将叠加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带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繁荣,为站在“三十而立”历史节点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谱写新篇章。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