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2-27      

撰文/王志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之后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等一系列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文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为此,中国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三大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起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搭建重要平台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和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硬联通载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总体布局的完成,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和信息高速公路所构建的多条经济走廊上已经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从而实现联动发展。《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9万列,运输货物443.2万标箱,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极大地推动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快速增长。同时,以中国重庆为中心的“联动欧亚”国际大通道通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多个港口。中国中西部地区由对外开放的“末梢”发展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亚欧大陆腹地的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老挝等内陆国家已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历史性转变。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为数众多的港口正在成为海上联通枢纽,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冰上丝绸之路”也正在稳步对接和推进。

  “一带一路”构建起广受欢迎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的共同诉求。“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多个区域性、全球性的互联互通倡议有效衔接,并推动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新空间。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与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参与国家数量超过联合国四分之三以上会员国,包括39个亚洲国家、52个非洲国家、27个欧洲国家、11个大洋洲国家、9个南美洲国家、12个北美洲国家都先后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文件,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成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新目标。2019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有望帮助相关国家76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涵盖经济贸易、政治外交,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强调:“秉承和而不同、互鉴互惠的理念,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精神创造和文化传统,以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科技手段,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中国政府设立“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助力“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据相关预测,2025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将达到31.28万人。截至2022年12月,沿线国家已经建立起23个鲁班工坊,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沿线国家不同群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拓展了与沿线国家民间团体的良好沟通渠道。

  “一带一路”心联通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近年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发起并组织了“爱心行”“光明行”“甘泉行”“太阳村”“幸福泉”“爱心包裹”“幸福家园”“绿色使者计划”等系列活动,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健康丝绸之路”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两个全球倡议提供实践进路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平衡和充分的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之问,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以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四大赤字”为主要切入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

  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平衡。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总量为51.7万亿美元,大约占到全球经济总量(86.6万亿美元)的60%,其人均GDP约为4.8万美元,为发展中经济体人均GDP的9倍。《2022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21年最富有的10%的成年人拥有全球财富的82%。如今,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相互交织,“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不断出现,特别是俄乌冲突使能源、粮食等关乎全球民生的商品供应陷入困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发展倡议主要包括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等六个核心理念,并以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基本依托,进一步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2022年1月20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成立。全球发展倡议已具备国际共识,得到广泛认同,正在为后疫情背景下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全球安全倡议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全球安全倡议所坚持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突破了霸权国家以实力为基础的绝对安全观,超越了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上的狭隘安全观,各国在维护自身安全时兼顾各方安全关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集中展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重要平台和实践进路,以“中国梦”对接“世界梦”,不仅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而且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开创“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王志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22LLMLC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